簡介
松鳴岩因每當風起,松濤大作,奔騰砰訇,如戰鼓擂擂、似
馬奔騰而得名。杜鳴岩有三座並峙的山峰,為南天台,西方頂、獨崗嶺,峰形奇特、芙蓉俊貌,宛如三位瀟灑飄逸的仙女,聳立在群山峻岭之中,是歷代殿宇樓閣,亭榭飛橋薈集之地。早在元代,就有人在此鑿洞塑佛,修廟建寺,修行隱居,明代初具規模,為古河州八景之一。吸引四方遊客,絡繹不絕、幕名觀光。
松鳴岩森林公園地處太子山林區,相對高差大,動植物類繁多,喬灌木多達130多種,高山分部著冷杉、鐵樺;中心分布著雲杉、紅樺、白樺、山楊;低山分布油松、楊樹、落葉松;林中花色鮮艷,花形獨特的杜鵑、八仙花、報春花、柳葉花等近百種野生花卉;有分布廣泛;數量較多的祖師麻、三棵針、九節昌蒲、川赤芍、黃芪、紫胡、鹿含草等。珍貴動物有狐狸、雉雞、野兔、野豬等飛禽走獸。連片茂密的森林、色彩繽紛的花卉、用途各異的藥材、千姿百態的珍禽異獸,爭奇鬥豔,大放異彩。
松鳴岩公園總面積為2666公頃,由松鳴岩風景名勝古蹟區、藥水峽水上游
樂區、八路溝高山植物園區、槐山子梁森林景觀區、小峽休閒度假區組成。
松鳴岩風景名勝古蹟區的“松岩疊翠”聞名遐邇,早在明代就建有玉皇閣、菩薩殿、聖母宮、獨崗寺等殿宇,鑿通了登山石階和接峰天梯。
藥水峽水上遊樂區,水面為15萬平方米,以藥水水庫為主體。
槐山子梁森林景觀區,以2000畝油松、落葉松、雲杉、冷杉、華山松、和500畝森林苗圃為主要景觀。
小峽休閒度假區,以小峽河為脈絡、花溪、花徑相連;拱橋、曲橋互通;長廊、水榭相邀;洞門、影避對望。
地理位置
松鳴岩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和政縣城南28公里的吊灘鄉小峽之中,距
蘭州市143公里,距臨夏市56公里,景區頂峰海拔2736米,面積33平方公里,是著名的省級風景名勝區。
景區與太子山逶迤相連,小峽河奔騰於峽谷之間,青峰接雲,古松參天,四季雲霧繚繞,終年流水潺潺;每當山風勁吹,松濤聲震盪峽谷,松鳴石壁,似千軍萬馬奔騰於峽谷之間,經久不絕,故名“松鳴岩”。
內部結構
景區由西方頂、南無台、雞冠嶺三峰構成,因其突兀挺拔狀似筆架,又因傳說神筆馬良每次做完畫之後,便把他那支神筆擱置於此,故又稱此山為“筆架山”。
此外,在懸崖上有一段人鑿橫道,因其險峻而稱“天橋”。“天橋”之上於懸垂的石崖間有一形狀奇特的馬尾松,被稱作“萬年松”。
過“天橋”向北數十米處便是“一線天”勝景。從“一線天”拐“之”字向南為仰天池,自石崖滲出的池水清澈見底,常年不竭。
在松鳴岩懸空的大殿-觀音殿,還有一處非常奇特的景觀-神泉。相傳此泉乃觀音菩薩玉淨瓶中甘露所化,自蓮花寶座下滲出,盈而不溢,涸而不竭,水質清冽。飲之,遂心愿,驅百病,潤心神。民間爭相飲之,從者甚眾,故曰:神泉。
另外,松鳴岩景區景點還有:幽寺鐘聲、拜殿秀色、大殿雄姿、松鳴飛瀑、百鳥朝鳳、小康之家、鴛鴦湖、松鳴塔、夫妻樹等。
這裡是臨夏州最大的一片原始森林,這裡的古樹各領風騷,獨樹一幟,有的如孔雀開屏,有的似掠鷹騰起,還有似葫蘆的葫蘆松、獨松迎客的迎客松、悽美感人的同心松、虬根交錯的群龍赴會、通根相擁的連理松;禪理頗深、令人頓悟的千佛手,雍容富貴的華蓋千年,高聳入雲、挺拔傲立的擎天柱等奇景異觀。景區內雲杉、冷杉、馬尾松遍布山野,古樹參天遮蔽,四季蒼翠,古有“須彌翠色”之景名,列“寧河八景”之首。
陽春三月,這裡鳥語花香,流水潺潺;炎炎夏日,這裡綠蔭濃濃,涼風習習;金秋十月,這裡漫山紅遍,層林盡染;寒冬臘月,這裡雪山青松,相映成輝!
歷史
據文獻記載,松鳴岩佛寺初建於明永樂二年--正統二年(1404-1437年),河州都督劉昭自捐奉銀並倡導民眾捐資創修,至清同治年間,先後建起大殿、二殿、三殿、玉皇閣、聖
母宮、南無台及西方頂等處的殿宇,以後大多毀於戰亂,到民國十八年(1929年)建縣時無一保存。原甘南民變領導人之一--肋巴佛曾在松鳴岩坐床剃度。1985年,隨著宗教政策的落實,當地民眾又捐資出力在原址上重建了大殿、獨崗寺、山門、玉皇閣、娘娘殿等古典建築,佛事活動隨之日盛。
松鳴岩國家森林公園內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已查明的野生動物有藍馬雞、紅腹錦雞、淡腹雪雞、野雉、四不象、鹿等珍稀動物;查明的喬木、灌木有200餘種,野生花木174種,有野生藥材205種,有一定經濟觀賞價值的野生果品類10餘種,又有“綠色植物王國”之美稱。
豐富的植物資源使景區四季變化分明,景觀豐富多變。松鳴岩又是中國花兒的傳承基地。每當野牡丹遍山開放時,各地遊人和花兒歌手雲集於此,競展歌喉,唱“牡丹”,漫“少年”,“龍華盛會”因此得名。清人祁魁元有詩讚曰:“我亦龍華游盛會,牡丹歌罷獨徘徊。”松鳴岩花兒會,俗稱“四月八花兒會”。始於明代成化年間,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
每年農曆四月二十六日至四月二十八日,成千上萬的善男信女和遊客從四面八方趕來,臨夏、和政、廣河、康樂、卓尼、夏河、臨洮等地的漢、回、東鄉、保全族等民間歌手雲集於此,搭起帳篷,晝夜對歌,在松鳴岩的山坡上,樹蔭下,小溪旁,叢林間,引吭高歌,紀念留給人間優美歌聲的仙女。游山唱花兒或祈福襄災,求神許願,舉行佛教的龍華盛會。四月二十八日是花兒會的高潮,故松鳴岩俗稱“四月八”。“老僧新開浴佛會,八千游女唱牡丹”是對松鳴岩花兒會的真實寫照。
松鳴岩風景區在1992年經國家林業部批准成立松鳴岩國家級森林公園,2000年又被甘肅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現由和政縣旅遊開發公司管理。1998年至2000年,縣上先後籌資700多萬元,改善松鳴岩景區基礎設施,完成了松鳴岩瀑布、水簾洞、牌坊門、松鳴塔、人工湖等景點建設和辦公用房、景區部分道路的鋪油等基礎設施建設,開通了程控電話、改造了供電線路,修建了一
座移動通訊塔,使景區內的水、電、通訊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2001年9月縣上又爭取到國家投資1700萬元,修建了主幹道、停車場、水沖式廁所、自來水等基礎設施。該項目的實施,不僅大大改善了景區的基礎設施,而且也有效的拓寬了景區的遊覽面積,增加了遊客容量。
景區內服務項目也日趨完善,已開通四輛旅遊觀光車,有“花兒”民族風情演唱、划船、垂釣、騎馬、野營、探險等休閒娛樂項目,還有各種民族特色風味小吃等,現有集休閒、娛樂、餐飲於一體的賓館度假村兩處,是休閒娛樂、度假避暑的理想場所。
小吃
河州的回族風味小吃,在廣大的西北地區是很有名的,不論麵食,肉食,不僅做工非常考究,而且品種繁多,色香味美,令人百吃不厭。這些年,河州的風味小吃雖說也跟著河州
人的足跡下深圳、上西藏、逛京城、闖世界。一面面“河州風味”的招牌掛在飯莊餐館的門口,隨風搖擺,像是在炫耀,像是在誘惑。然而,一旦走進去坐下來品嘗,總讓人不能滿意,味道也不如家鄉的可口。究其原因,回答說這裡的水不行。怪不得一位曾在臨夏工作過,後來調到北京的老先生曾多次寫信給河州的故舊,要他設法捎些河州的釀皮子去北京,給他解饞;說北京也有河州人去賣釀皮的.而且成了搶手貨,但他總覺得不地道。
臨夏風味小吃:甜醅
的確,河州的回族對茶飯是相當講究的,特別是在過去,人們普遍認為,闖天下,拉家務是男人們的事,婦女們只須呆在家中,全心全意地侍候好男人就行了。所以,衡量一個女人是否有本事的標準,被約定成俗地認為應該是“上炕當裁縫,下炕當廚子”。也正是因為這種具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衡量標準。河州的回族婦女很小就跟著母親學習烹調技術,到了出嫁的年齡。對於茶飯便十分的精通了。儘管如此,在新婚燕爾之際,婆家還要讓新媳婦擀一張“試刀面”,以此作為考核。這種傳統習俗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河州的回族婦女精於茶飯,男人也同樣擅長烹飪。不同之處是婦女們施展本領的天地在廚房,男人們的擂台在飯館,故河州有“好廚子出在男人中間”的說法。儘管河州街頭大大小小的清真飯館林立,倘若技藝不高,便很難找到一塊兒立足之地,萬般無奈,只好遠走他鄉,另立門戶。這恐怕也是河州風味小吃在異地便味道平平的原因之一吧。
所以,假若有機會,到河州來品賞河州風味小吃,感覺肯定會好得多。在夜幕降下,華燈初放的時候,來到臨夏市南門廣場,在夜市里,不僅品賞到許多種風味小吃,還會飽覽河州的回族風情。
每逢夏秋之際,臨夏市南門廣場夜市非常繁華熱鬧。勞作了一天的人們,吃過晚飯,都喜歡走出門戶外,到這裡來溜達一圈,有的甚至圖個方便,領著全家到夜市上共進晚餐。他們中間,有佩戴不同顏色的蓋頭,顯示著不同年齡的回族婦女;有頭戴號帽的男子,當然也不乏穿著時髦服裝的年輕人。有本地的,有外地的,只要來到廣場,大多都要賞賞這裡的。風味小吃:蕎面涼粉
小吃。有趣的是,儘管廣場上燈火通明,酷似白晝,但每個小吃攤點上還都擺著一盞擦得錚亮的小油燈,雖然那如豆的燈火忽閃忽閃的起不了任何作用,但是卻給這裡增添了不少古樸的韻味。
河州的風味小吃除細若髮絲的長面、薄若蟬翼的面片、巧若雀舌的七花面等等之外,“釀皮子”稱得上是河州一絕,是夏令食品中的佼佼者。它是把優等麵粉用水洗漬,將麵筋和澱粉分離出來,精製成一種凍狀食物,和華北地區人們喜愛吃的涼粉相似。把這種食物切成長條,裝入碗中,再拌上青蒜、椒鹽、芥末、芝麻醬、辣油等佐料,吃起來香味撲鼻,耐人尋味。加上價廉,很受人們的喜愛,吃的人也特別多。
“手抓羊肉”被認為是河州風味食品中的“代表作”,具有很濃的地方色彩。它是選用精心餵養,膘肥肉嫩的“羯羊”,請阿訇按伊斯蘭教規宰後,分成若干件,入鍋煮沸,再加入適量花椒。青鹽、生薑、草果等佐料用溫火燉熟,切成大塊,食用時不用筷子,而用手抓來,或用腰刀一塊塊割下來,蘸上鹽沫,就著大蒜享用。肉質細嫩滑爽,不油不膩,美味可口,好吃極了。“桶子肉”是手抓羊肉里的上乘貨,它較之普通的手抓羊肉在選擇羊肉上更為考究,必須是小齡羊,所以肉質更加鮮嫩。之所以被稱之為“桶子肉”,是因為舊時小販把這種手抓羊肉乘熱裝在桶里,挑上擔子,走巷串戶地叫賣,故被人稱“桶子肉”。
羊的里物。也就是下水烹製的“羊雜碎”,也很好吃,當地有句諺語叫做“腮肉肚梁子,蹄筋油葫蘆”。說的是吃羊雜碎講究腮肉、肚塊,蹄筋,餘下的小腸用麵漿灌成面腸,大腸
用剁成碎末的心、肝、肺灌成肥腸,蒸好後,再加爆炒,配上陳醋、辣油、蒜泥等佐料,吃上一碗,頗提精神。
風味小吃:面腸
雞蛋醪糟。雖說其他地方也有,但河州人炮製醪糟卻別具一格。這不,他們煮醪糟,明明放著電炊具,石油液化氣之類的先進灶具不用,偏偏拉起一把小風箱,用木炭做燃料,小風箱前,一位小伙子頭戴著號帽,肩上搭一塊潔白的擦布,把風箱拉得吧噠吧噠作響,很富有音樂節奏,小煙筒里的火舌映在他的臉上,忽明忽暗,給人以詩的聯想。醪糟泡上糖酥饃餅,作為早點,非常受用。
當夜市上的遊人越來越少的時候,夜也深了,大多數生意人便陸陸續續收起攤子回家了。但有的小鋪依然燈火通明。那是黃酒鋪,鋪里幾張小桌子仍然座無虛席。食客們一邊聊天,一邊喝著黃酒,臉頰紅潤,到了高興處,還要唱幾段酒麴,藉以助興。說起黃酒,自然不能不談談河州的“黃酒肉”。“黃酒肉”可算是河州人的獨創。它將肥嫩的“羯羊”肉切成薄片,肥瘦搭配,放入滾沸的黃酒中,只等血水一千,便連酒帶肉倒入碗中,撒一些蔥絲之類的佐料,喝一口黃酒吃一片肉,提神解乏。“黃酒肉”具有活血補氣,疏經通脈的醫用功效。產婦在月子裡服用黃酒肉,體質恢復快,還會增加奶汁,所以頗得青睞。
民俗
農曆正月十五,在甘肅省臨夏的西部山區,老百姓有放天燈的習俗。年末歲首放天燈,把一年的瘟病邪氣送得遠遠的。同時,寄託著盼望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希冀。所以,天燈又叫太平燈。
當圓月從東山窩裡探出頭來,男女老少都涌到村裡的打麥場上。麥場中央立著一個用紙糊的、圓鼓鼓好似大麻袋的天燈,天燈前面擺著一張供桌,供桌—亡陳列著油炸糕、冬果、面老鼠等供品。香菸繚繞,紅燭通明,映照著一張張肅穆、莊重的臉。三聲爆竹脆響,村里德高望重的老漢,手持紅蠟燭向天燈走去。兩個少年男女早已高高舉起天燈,等待老漢點燃。天燈捻點燃了,雪白的天燈頓時渾身通紅透亮,不多會兒,仿佛從空中伸下一隻看不見的神手,徐徐提起天燈。孩子們立刻歡呼雀躍,大人們則滿臉的虔誠,仿佛在心裡默默地祈禱什麼。紅彤彤的天燈如大彩球,被孩子們的聲浪掀得更高了。顫悠悠飄向茫茫天宇,最後溶進那數不盡的星辰里。
松鳴岩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甘肅臨夏州和政縣南25公里處的太子山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