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松谿縣地處閩北邊陲,與浙江省慶元縣交界,是福建省通往浙江的重要門戶,因古時沿河兩岸多喬松,有“百里松蔭碧長溪”之秀美景色而得名。位於北緯27°24′-27°51,東經118°33′-118°55′。總面積1043平方千米。戶籍人口16.5萬人。通行閩北方言建甌話。
松谿縣地處仙霞嶺南端和洞宮山余脈交匯,中低山環繞縣境四周,河谷平原分布縣境中部溪流兩岸,在山地與河谷平原之間,錯綜分布低山丘陵和山間盆谷。構成松谿縣四周環山中央低陷的層狀總體地貌特徵。
【松溪】《辭海》縣名。在福建省北部,鄰接浙江省。五代南唐置松源縣,宋改松谿縣。1960年與政和縣合併為松政縣,1962年恢復設定。1970年復與政和縣合併為松政縣,1974年又析出置縣。周圍多山地,松溪流貫中部。富林、礦資源。農產有稻、甘薯、茶葉、大豆等,並產筍乾、香菇及梨、柿、桃等。
地勢面貌
全縣地勢大致從東北向西南傾斜,最高點在北部溪東鄉的龍頭山,海拔1349米,最低點在西南梅口村附近,海拔170米。松溪幹流依地勢自東北入境斜貫西南。
全縣海拔千米以上山峰有40座,多分布在縣境四周。主要山峰有湛盧山,省級風景名勝區,主峰湛雲峰海拔1230米;龍頭山,主峰海拔1349米,是松溪境內最高峰;白馬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主峰1031米;百丈山,主峰海拔1243米;長龍崗,主峰海拔1004米;雞蛋崗,崗頂海拔1182米。
松溪境內已發現的礦區、礦點、礦化點、異常點共38處,主要有鎢礦、磷鐵礦、大理石礦、螢石礦、花崗岩礦、石英礦、陶瓷土、鐵砂、白雲母礦、鉀長石礦等。
地靈人傑
地靈人傑也是松谿縣一大特點。松溪歷史悠久,建置於三國吳永安三年(公元260年),文化沉積豐厚。城南湛盧山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相傳春秋時期,著名鑄劍大師歐冶子受越王之命,於湛盧山鑄成名揚天下的“湛盧寶劍”,其劍列中國古代五大名劍之首。城西的九龍窯,是宋代燒制貢瓷的遺址,其古瓷已被省博物館收存。松溪歷代文風昌盛,人才輩出。宋代大理學家朱熹及元代學者楊纓等人曾先後在湛盧山建造“吟室”講學授徒。歷代共有28人考取進士,湧現了眾多仁人志士,宋代有剛正廉明的名臣吳執中,南宋有抗金護駕名臣陳戩,明代有政績卓著的真憲時,抗倭獻身的義士張德、陳椿,有被譽為“百粵文宗”的魏濬,著述十一部,其中研究《易》學巨著《易義古象通》,被收入《四庫全書》。北宋神宗宰相王安石的父親王益和南宋高宗宰相李綱的父親李夔均在松溪任縣尉。新中國成立,尤其改革開放後,松溪更是人才輩出。恢復聯考以來,全縣先後有6000多人考入全國各大專院校,其中獲得博士學位的有18人、碩士學位的有39人。從1998年起,松溪連續9年聯考萬人上線率位居南平市第一名。松溪文化產業繁榮,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版畫藝術之鄉”。相繼復原生產的湛盧寶劍、九龍窯瓷品和民間版畫被譽為“松溪三絕”。
生態立縣
生態立縣又是松溪的一個特點。松谿縣是福建省商品糧基地縣、重點林業縣和生態經濟縣。圍繞生態立縣,松溪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先後榮獲福建“茶葉狀元縣”、“中國食用菌之鄉”、“福建省靈芝城”等美稱。煙、茶、竹、菜“四大產業”初具規模效益。其中,烤菸生產被列為中美技術合作優質煙生產基地和廈門捲菸廠廠辦基地;毛竹林和小徑竹面積22萬畝,年加工清水筍罐頭1.2萬噸、竹材500多萬根;茶園面積6.3萬畝,年產茶葉2400噸,是全省最大的蒸青綠茶生產基地;蔬菜年複種面積5.7萬畝,年產蔬菜80087噸。松溪還是福建中藥材重點基地縣,現有厚朴、杜仲、辛夷花、茯苓等珍貴中藥材種植面積18600多畝,其中厚朴就達1萬畝。立足資源發展起來的食品加工、竹木加工等產業已成為當地支柱工業。有1家獲“省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3家獲“市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稱號。
全縣有林地面積127.7萬畝,其中天然林13.4萬畝,木材蓄積量467.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2.1%,綠化程度達89.8%,水質達標率100%,空氣品質達國家二級標準,素有“綠色金庫”、“筍竹之鄉”的美稱,是全國清水筍罐頭出口基地、福建省最大的蒸青綠茶出口基地。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4種,珍稀野生動物7種。是省重點林業縣、生態農業試點縣、商品糧基地縣和革命老區縣。
經濟發展
2010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22.8億元,增長13.2%;財政總收入1.5億元,增長29.4%,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1.1億元,增長35.5%;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7億元,增長12.8%;農民人均純收入4961元,增長10.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01元,增長8.8%;城鎮登記失業率3.5%;人口自然增長率7.41‰。2010年“6.18”洪災,全縣及時轉移疏散危險地帶民眾8735人,無一民眾因災傷亡。工農業生產迅速恢復,完成洗苗扶苗3.2萬畝,改種農作物4.48萬畝,補欄增養牲畜2000頭、禽兔3.1萬隻,修復魚塘1460畝,恢復花卉苗木50萬株,涉及公路、農田、水利等方面188個水毀項目基本修復。積極運作,籌劃的23個災後重建項目全面開工建設,總投資約3.9億元。重建家園紮實推進,全縣共有重建戶624戶,其中,50戶以上集中重建點4個,茶平上鐵嶺過重洋重建分點元旦前建成並於1月8日開始入住,溪東周墩、鄭墩明德集中重建點春節前建成,茶平上鐵嶺金厝壠重建分點春節前建成一層;分散重建戶326戶,春節前可搬入新居。抗洪救災中湧現的先進典型、積累的重要經驗、展示的精神風貌,成為我們推動跨越發展的寶貴財富。
工業經濟加快發展。預計全縣實現工業總產值20.2億元,增長3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62家,新增9家,實現產值15.4億元,增長38.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指數為185,比上年同期提高45個百分點。工業企業上繳稅收5052萬元,增長18.9%。地方財政稅性收入達85.8%。出台了加快食品加工產業集群發展、機電工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從供地、融資、稅收、品牌獎勵等方面扶優扶強食品加工和機械電子兩大產業,規模以上食品、機電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56%。亞達集團登入美國股票交易市場。省級工業園區正待省政府批准。品牌建設有效推進,“金色年華”和“綠龍”商標獲得省著名商標,“亞達”商標獲準延續省著名商標,日豐、雙龍茶葉公司分別獲松溪綠茶生產標準化示範區、國家良好農業規範論證。對外開放取得成效,預計全縣契約利用外資1000萬美元,增長6倍,增幅全市第一;實際利用外資461萬美元,增長8.2倍,增幅全市第一;外貿出口1622萬美元,增長37.4%。
三是“三農”工作紮實有效。繼續深化以“兩改兩建兩轉移兩增長”為載體的農村工作機制,“三農”工作取得成效,預計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12.5億元,增長4%。加大農業“五新”推廣力度,扶持特色產業發展,茶、竹、煙、菜四大產業喜獲豐收,其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為32.7%,比上年同期提高1.1個百分點。加快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成立10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立信息服務網點20家、鄉鎮“三農服務中心”2個。
關於經濟工作: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縣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主動融入海西綠色腹地發展大局,全力推動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各項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實現了“十二五”的良好開局。
1、全力實施“五大戰役”,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全縣實施在建重點項目14個,總投資30.52億元,當年計畫投資8.13億元,完成投資8.7億元,占年度計畫的100.7%;城市建設戰役項目18個,總投資1.42億元,完成投資1.43億元,占年度計畫的100.6%。通過全力實施“五大戰役”,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向好。全年實現生產總值28.77億元,增長12.3%,超過全省平均增長水平,增幅排名進至全市第六名;工業總產值27.18億元,增長22.2%;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2.17億元,增長22.6%;農業總產值16.13億元,增長5.7%;財政總收入2.08億元,增長39%,增幅排名居全市第二;地方級財政收入1.46億元,增長35.9%,增幅排名居全市第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64億元,增長46%,增幅排名居全市第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99億元,增長15.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27元,增長12.6%;農民人均純收入5546元,增長13.5%。三次產業結構從33.9:32.3:33.8調整為33.2:35.5:31.3,第二產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一產業,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2、努力破解發展難題,重點建設得到保障。著力突破制約經濟發展瓶頸,多方拓展融資渠道,充分發揮政府投融資平台作用,積極盤活國有存量資產,激活用好閒置資金,支持企業發展;改進征地拆遷工作方法,把維護民眾合法利益放在首位,做到公開、公平、公正,依法依規推進和諧征遷,確保重點項目順利開展。一批重點產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城鄉宜居綜合體項目加快建設,松建高速公路開始路面工程建設,X831舊溪線改造基本完成;110KV松源變電站擴建及35KV鄭墩、舊縣變電站建設全面完成;來龍山森林公園一期景觀工程建成,大街改造基本結束,開闢了城鄉一體化公交線路等。縣委、縣政府確定的9個為民辦實事項目超過或按序時進度推進。
3、加快轉型升級步伐,產業支撐作用增強。食品加工、機械電子、竹木加工等傳統產業進一步整合提升,生物醫藥、光電等新興產業正在興起。亞達食品、湛盧精鑄、隆達竹業等一批龍頭企業增資擴產、做強做大,全縣產值超5000萬元企業10家,其中有2家超億元企業,1家超5億元企業。民營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96.2%;民營工業企業上繳稅收超100萬元以上的達9家,共上繳稅收8755萬元,增長67.7%,占全縣稅收的47.1%;地方財政稅性比重達82.11%。品牌建設取得突破,獲中國馳名商標1件、福建著名商標3件、南平市知名商標8件、福建名牌產品複評1件。松溪經濟開發區升格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城東、舊縣、三和三個園區建設步伐加快,49家入駐企業產值超過8億元。
4、持續夯實“三農”基礎,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認真落實強農惠農政策,水稻種植保險完成13.4萬畝,參保率達94.1%,超額完成市里下達的任務;全面落實種糧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直補、農機器具補貼等惠農政策,共發放補貼1620多萬元。大力培育茶葉、蔬菜、竹筍業等規模特色優勢產業,現有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1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龍頭企業11家。除險加固水庫7座,新增農村飲水安全人口2.06萬人,新建農村戶用沼氣池720口。完成舊宅基地復墾55片,新增耕地並產生增減掛鈎指標601畝。完成造林綠化面積5.5萬畝,超額完成省、市下達的任務。全縣120多萬畝林地全部投保,解決了林農的後顧之憂。抓好農村住房災後集中重建點的小區管理、景觀綠化,一批集中重建點成為中心村鎮建設的樣板。
5、積極拓展工作渠道,招商選資取得成效。完善招商引資考核激勵機制,提升行政服務中心,辦事效率不斷提高,投資軟環境進一步最佳化。實施“北聯南接”戰略及“回歸工程”,積極參加“5·13”武夷旅洽會、“6·18”項目成果推介會、“9·8”投洽會及民企產業項目洽談會等招商引資平台,拓寬與晉江市、集美區山海協作領域,選資工作取得新成效。計畫投資15億元的三一光電節能項目簽訂了投資合作框架協定;計畫投資2.6億元的福建致和製造裝備科技有限公司項目進入深入洽談。
6、注重加快社會建設,民生水平不斷提高。加快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全國科技進步縣創建工作積極推進。學前教育、高中階段教育進一步普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學校標準化建設有序推進,教育教學質量得到提升。率先在全省推進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工作,被省衛生廳確定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改革省級重點聯繫縣。與南平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簽訂了“共建藥品安全示範縣合作備忘錄”,進一步確保了全縣人民民眾用藥安全。11個村級綜合服務場所建設全面完成。改造3個鄉鎮文化站,建成20個農家書屋、19個農民體育健身點,農村文體設施不斷完善。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溪東鄉、祖墩鄉“環境優美鄉鎮”通過市里預驗收。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通過省里驗收。第六次人口普查基本完成。中央蘇區縣申報請示已上報中央黨史研究室。違法建房專項整治“叫停”階段工作成效顯著,“處糾”階段工作有序推進。廢舊塑膠加工企業全面取締,污染環境問題得到解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率達99.5%,居全市第一。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主導產業不突出,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最佳化;大項目、好項目不多,發展後勁仍顯不足;農民持續增收渠道不夠寬,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還需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健全,社會事業和改善民眾生活方面還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城市規範還需進一步完善,建設和管理問題仍然不少;政府管理社會和公共服務職能有待加強,機關幹部服務意識不夠強、效率不夠高的問題仍然存在。下一階段,我們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以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扎紮實實做好各項工作。
2012年,總的來看,國內外經濟形勢更為複雜嚴峻,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有蔓延擴大之勢,我國金融環境仍然偏緊,但在大背景下對我縣的經濟影響遠小於全國特別是沿海地區的影響,而且在一些領域還有優勢。我們要增強信心,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第九次黨代會、省委九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和市委四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按照縣第十二次黨代會的部署,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牢牢把握中央支持海西建設、實施新一輪扶貧開發、統籌區域協調發展以及省委、省政府扶持閩北發展的大好機遇,充分發揮我縣生態、空間、資源優勢,全力做好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諧各項工作,加快建設充滿活力、富裕文明、和諧安康、幸福美好的松溪。
2012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縣生產總值增長12%以上,力爭突破32.51億元,增長13%;農業總產值增長6%以上,力爭突破17.42億元,增長8%;工業總產值增長19%以上,力爭突破33.16億元,增長22%;財政總收入增長17.5%以上,力爭完成2.49億元,增長20%;地方級財政收入增長18%以上,力爭完成1.75億元,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以上,力爭增長2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1%以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5%以上,力爭增長1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1%以上;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完成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年度減排任務。上述預期目標是經過反覆研究確定的,體現了速度與質量的統一、富民與強縣的統一,體現了“穩中求進”總基調和在“穩”的基礎上更多地著眼於“進”的要求。各級各部門要精心組織落實,齊心協力確保預期目標的完成。
基礎設施改善
松溪交通、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進一步加快發展的基礎更加紮實。特別是交通事業的發展取得歷史性的突破,省道302線、縣道830線二級路改造全面完成,貫通了松溪連線浙東南和江西的主通道;國高網長深線松溪至建甌高速公路於2009年全線動工,將於2012年竣工通車,這條高速公路與在建的寧武高速互通;衢寧鐵路正進行規劃論證,預計在“十二五”期間開工建設。屆時,由松溪2小時內即可抵達溫州和寧德港;距武夷山機場158公里,橫南鐵路火車站94公里,賽岐港162公里;松溪境內將有3個高速公路互通口,高速公路里程達57公里,南下北上和東出沿海極為便捷,松溪將成為海西前鋒推進北聯的重要平台。與此同時,杭廣高速鐵路線路也已確定將經過松溪。屆時松溪的對外交通將更加便捷。能源方面,松溪已完成農村電網改造,新建110千伏松源變電站1座,線路72km,新建35千伏變電站2座,改變了電網落後的局面,實現與華東電網聯網。等級層次分明、運行調度靈活、安全可靠穩定的現代化電網基本形成。通訊方面,已形成覆蓋全縣、連線全省、通達全國及世界各地,集數字傳輸、程控交換、多媒體通信和光纖接入為一體的現代通信網路。全縣現有中學12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所,國小55所,幼稚園47所,校舍總面積24.6萬平方米,教職員工2136人,在校學生3.86萬人,其中省二級達標中學1所,三級達標中學2所,省級示範國小1所。有二級乙等綜合性醫院1所,中醫院1所,婦幼保健院1所,衛生防疫站1所,鄉(鎮)衛生院6個。四星級賓館正在規劃建設中。
歷史沿革
三國吳永安三年(260)置東平縣,宋開寶八年(975)改名松谿縣。歷屬永安軍、建州、建寧路、建寧府、建安道。1949年5月14日解放,歷屬建甌專區、建陽專區、南平專區、福安專區、南平地區、建陽地區、南平地區、南平市。1960年2月至1962年8月、1970年7月至1975年3月兩度與政和縣合併為松政縣。風景名勝
奎光塔高高屹立在城關西門虎頭山,建於清道光五年。塔為六角形,分七層,中空。循腹壁石級左鏇而上,直升塔頂。各層原有樓層,各面有門窗、佛龕等。奎光塔雄踞松溪河深潭之旁,遙對湛盧之峰,落日夕輝,餘光掠影,令人流連。塔的各層有迴廊環護,任爾南北西東,放眼遠眺,低首俯瞰,盡覽松城景象。
松谿縣
松谿縣博物館於2000年7月成立,與縣文化館合置辦公。現有文物展廳90平方米,文物庫房20平方米,館藏文物1000多件,其中三級以上文物400多件,館藏文物中包括從商周時代至近現代的石器、陶器、瓷器、銅器、鐵器、銀器、木雕、帛、紙書籍、墓磚等。縣博物館除擔負全縣的文物徵集、收藏、展覽、研究等任務外,還負責縣境內文物古蹟的保護管理,維修開發和文物普查、考古發掘工作。
行政區劃
郵編:353500 代碼:350724 區號:0599 拼音:SongxiXian縣人民政府駐松源街道。全縣轄1個街道、2個鎮、6個鄉:松源街道、鄭墩鎮、渭田鎮、河東鄉、茶平鄉、舊縣鄉、溪東鄉、花橋鄉、祖墩鄉。
管理2008年,松谿縣轄1個街道、2個鎮、6個鄉:松源街道、鄭墩鎮、渭田鎮、河東鄉、舊縣鄉、溪東鄉、花橋鄉、祖墩鄉、茶平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42453人,其中:松源街道33201鄭墩鎮16891渭田鎮22038河東鄉13512茶平鄉13109舊縣鄉13450溪東鄉11136花橋鄉10944人、祖墩鄉8172人 2003年,松谿縣轄3個鎮、6個鄉:松源鎮、鄭墩鎮、渭田鎮、河東鄉、舊縣鄉、溪東鄉、花橋鄉、祖墩鄉、茶平鄉。2003年末,戶籍人口15.8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77萬人。
具體資料
松源街道 代碼350724100
轄6個居委會、6個村委會:~001_東門居委會、~002_南門居委會、~003_西門居委會、~004_北門居委會、~005_水南居委會、~城東居委會、~201_東門村、~202_南門村、~203_西門村、~204_北門村、~205_水南村、~206_錢園橋村。
鄭墩鎮 代碼350724101
轄15個村委會:~201_鄭墩村、~202_洋墩村、~203_黃沙村、~204_青山村、~205_九龍村、~206_雙源村、~207_南坑村、~208_新甫村、~209_梅口村、~210_萬前村、~211_前進村、~212_夙屯村、~213_張屯村、~214_杉溪村、~215_林屯村。
渭田鎮 代碼350724102
轄19個村委會:~201_吳村村、~202_溪尾村、~203_源頭村、~204_株林村、~205_杉坑村、~206_小黃沙村、~207_竹賢村、~208_角岐村、~209_木丘村、~210_東邊村、~211_仙槎村、~212_山鎮村、~213_潘墩村、~214_項溪村、~215_渡頭村、~216_巨口村、~217_董坑村、~218_上塘村、~219_渭田村。
河東鄉 代碼350724200
轄1個居委會、6個村委會:~001_水東居委會、~201_河東村、~202_長巷村、~203_長江村、~204_大布村、~205_橫壠村、~206_岩後村。
茶平鄉 代碼350724201
轄10個村委會:~201_茶平村、~202_林下村、~203_山頭村、~204_前坑村、~205_吳屯村、~206_劉屯村、~207_黃屯村、~208_高洋村、~209_官路村、~210_鐵嶺村。
舊縣鄉 代碼350724202
轄12個村委會:~201_大黃沙村、~202_船坑村、~203_東厝村、~204_游墩村、~205_馬坪村、~206_舊縣村、~207_岩下村、~208_六墩村、~209_李墩村、~210_下段村、~211_官村村、~212_洋前村。
溪東鄉 代碼350724203
轄11個村委會:~201_東源村、~202_雷畲村、~203_朱源村、~204_溪東村、~205_西邊村、~206_舉上村、~207_古弄村、~208_西洋村、~209_周墩村、~210_竹洋村、~溪源村。
花橋鄉 代碼350724204
轄12個村委會:~201_花橋村、~202_車上村、~203_長衍村、~204_官後村、~205_村頭村、~206_招沙甲村、~207_源尾村、~208_九蓬村、~209_大浦村、~210_寺坑村、~211_路橋村、~212_塘邊村。
祖墩鄉 代碼350724205
轄11個村委會:~201_劉源村、~202_登山村、~203_下店村、~204_上店村、~205_嚴地村、~206_溪後村、~207_山源村、~208_坑口村、~209_溪畔村、~210_嶺完村、~211_甫場村
湛廬悲風
謹以此文紀念松溪人民抗擊倭寇勝利440周年,彰揚先賢英烈們保家衛國的偉大壯舉和崇高的民族氣節,告慰他們不死的英靈。──題記遊歷初始
晚秋的黃昏天色斑斕輝煌,艷麗的夕陽晚暉籠罩著湛盧山下秀美的小山城,空氣里充溢著清神沁脾的涼爽。每每這時分我總要信步走出城外,望著峰山即將日落放射出一片輝煌的晚霞,直等到蒼茫的暮靄漸漸圍攏而來,心境被浸染得格外的舒坦愜意,這才踏著輕捷的步子返回,這是我多年來已養成的習慣了。
這天我仍不例外地走出城牆外東門頭,在記憶里依稀記得這裡的五顯祠舊址,有一片明嘉靖年間建立的松溪人民抗倭紀念牌坊。此時,我當然是特意為它而來的,疾步前去,果真在五顯祠舊址前立著十四塊均好無損的石碑。
沒有任何嚮導和講解,一種奇特的神秘感交織著悲壯感徒然湧上心頭。驀然我莊嚴且屏氣,輕步前移湊近細看,這是一組一米見方的青磚並成的牌坊,每塊方磚上面刻著字跡端正遒勁的文字:
壬戌冬倭至東門,戰兵數百名禦敵,全城悉賴陰助,有感!共抽糧餉銀一十兩正,兼募添,建一座,伏願。陣亡:張德、范隆、曹山、曹城、魏杭……伏願早升天界……
立在最尾的一塊青磚上面刻著“壬戌之役”時松谿縣衙全體官員的名單,這時濃重的暮靄擠壓而來,我借著迷朦的天光,讀完這最後一塊碑文:
松谿縣縣令 王賓
縣丞 陳文明
主簿 鄧錫
典史 區亮
教諭 潘寧
督兵 吳養
曹淳
曹球
江寶
嘉靖已丑年歲季
春吉旦建立
守東門
我沿著靜靜的城牆外的河岸邊走去,涼爽的秋風夾著濃濃古意悲風,迎面陣陣吹來,眼前浮現出當年松溪人民冒死拒敵的搏殺——刀光劍影、火銃交射、炮火連天、雲梯強架、雲車沖城、死肉模糊的悲壯場面……
回到家,我一頭栽進書齋,找出一些地方舊志,包括明代采九德撰寫的《倭變事略》。史料記敘了14-16世紀劫持中國沿海的日本海商與海盜集團。14世紀日本南北朝時,在混戰中失敗的武士、流浪為人,與海盜勾結,活躍於九洲、四國間,在中國沿海進行大事走私、掠劫殺戮。15世紀後期日本進入戰國時代,一部分封建主與寺院大地主,支持海盜活動,倭寇又趨於活躍。嘉靖二年(公元1523)日本封建主大內氏與細川氏的貢使在寧波發生衝突,乘機大肆焚掠。此後倭寇見沿海防務空虛便勾結土豪、奸商、海盜進行瘋狂的走私劫掠和屠城殺戮,明朝廷腐朽沒落,沒有及時驅除倭患,使之倭患愈演愈烈。江、浙、閩受害最深重。山東、廣東等地也遭波及。經過愛國名將譚綸、戚繼光、俞大猷等征戰多年,到了16世紀60年代,才逐漸解決。
猛然間,我才憬悟到是松溪人民抗擊倭寇勝利440周年。
聯想歷史
明朝歷史留在我的印象里,幾乎只是個強梁霸氣的朱元璋和他的陰森可怖明故宮。說實話,對明太祖我向來沒有多少好感,他不僅是一個集三教九流、雞鳴狗盜為一身的暴君;還和他有著一副陰險毒辣、殘酷無情的政治流氓習性有著直接的關係。他在位的三十多年間,不論是誰對他構成威脅,哪怕一句微詞,一點違抗,或稍為看不順眼就起了殺人的萌心。只要他把玉帶撳摔下龍案上,那便是他大開殺戒的信號。他瘋狂地“欽此”在多少殺人的紅頭檔案上,無數文武臣僚、文人志士紛紛成了他的刀下之鬼。據史料統計,被太祖誅殺者不下五萬人,僅此文人就超過半數,甚至一些大師級的文化名人也未能逃脫他血淋淋的屠刀。所以明故宮總是給我一種因殺人無數而浸漫血泊、充滿著陰森恐怖的古墓印象。要說更糟的印象便是:朱棣的抽筋、剝皮、閹割、凌遲的酷刑;朱厚燳導演出一幕空前絕後、很有觀賞價值的“獻俘闕下”的鬧劇;嘉靖長年荒廢朝政,心理變態躲在深宮裡玩方術;隆慶朝政敗壞荒淫誤國、草菅人命、濫殺無辜,宮城內終日充塞著令人窒息陰森的肅殺和瀰漫著柔靡陳腐的氣息;萬曆親政四十八年竟有二十八年躺在煙榻上吸鴉片;號稱“蛤蟆天子”的弘光,用蛤蟆配製春藥縱使自己放蕩無度的玩女人,鬧得整個宮城內外雞犬不寧、怨聲載道,林林總總不堪諦視。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腐朽落沒、殘酷暴戾的朝代。
這是一個天崩地解、風雨飄搖的朝代,稍有點歷史常識的讀者,都知道當時的倭寇是怎樣無所顧忌瘋狂地侵擾我沿海城市以及部分腹地縣邑,倭寇所流竄過的地方幾乎不堪一擊無一倖免。內亂外患的年頭,皇上乾什麼去了,前面講過,乾皇上自己愛乾的“正事”去了,國家總還有軍隊吧,軍隊怎么了?那可是咱朱家王朝的別動隊,戍守京師才是他們的正務,根本別指望派上保家衛國的用場。
粗粗翻閱明史,不難發現明代中期到後期的各朝皇帝無論從體魄強健方面,還是人格精神方面,都不及他們的祖輩,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朱元璋和他的兒子朱標、朱棣個個都是驍勇善戰的猛將。只要有較大的戰事,他們便能戎裝罩甲、騎著烈馬操起長戈親自征戰,在血雨腥風的搏殺中捍衛和鞏固自己的政權。即便是以玩家稱著頻頻製造出風流韻事的朱厚照,還能導演出一場午朝門外“獻俘闕下”的鬧劇,還懂得藉助這種虛張聲勢的表演,來掩飾自己脆弱陰虛的心理。可到了嘉靖年間,也就是倭寇最為猖獗的時候,無庸置疑,這時期的朱明王朝已經十分疲憊慵怠了,開國初的那種叱吒風雲、強梁霸氣和雄心勃發的強悍早已消解得無影無蹤了。國家處在內憂外患、危機四伏、風雨飄搖的境地,而這個萎靡不振、心理變態的自虐者嘉靖,別說理政就連他的身影也難得在金鑾寶殿上出現。成年躲在深宮裡,身邊圍著一群怪聲怪氣充分女性化的太監和脂香粉膩的宮女嬪妃,沒日沒夜津津樂道地玩著方術,最後連自己的身家性命也搭了進去。你想憑他這么一副病懨懨嘴臉、人格精神潰泄的皇帝,怎能率兵抗擊一個個肌體強勁、持著毛色兼黃黑以鋒利稱著倭刀的倭寇。要是換成當年英姿勃發、強梁霸氣的明太祖,他能袖手旁觀漠視那一小撮區區倭寇嗎?
倭寇一次次明火執杖、無惡不作侵擾我沿海一帶,直到流竄內地破城而入屠城洗劫,這些狀況朝廷居然沒有太大的震動。為什麼一份份十萬火急的軍情和層層官府送上的奏摺都沒能觸動皇帝的龍顏,可見朱明朝廷的精神狀態是多么的萎頓麻木。皇上總算開了皇恩,嘉靖伸出蒼白無力的手在杏黃色的桑皮紙上龍蛇速草幾個字:“各邑倭患由民軍抵禦,衙府命官與城死守。欽此!”好了,爾等去辦吧,怎么還不退下,看著朕幹嘛,這可是朕二十多年來頭回理政呢。朕還要繼續玩方術,青樓上那位妖冶的歌妓還等朕去泡呢。由民軍去抵禦倭寇?大臣們苦苦等來的卻是皇帝的一句大廢話。所謂民軍充其量不過是當地未經正規訓練的、最多相當於現今的民兵而已;地方民兵如何抵擋得住訓練有術、兵強馬壯、來勢洶洶的倭寇。寫到這裡,我不由記起朱元璋剛稱帝時充滿一股霸王之氣、只有粗蠻到布滿血絲的眼睛才能吼出來的一首打油詩:
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
殺盡江南百萬兵,瞬間寶劍血猶腥。
瞧瞧,一個活脫脫殺人不眨眼的霸王形象凸現在鐘山之巔。說真的,我是懷著一種很不是滋味的心態,記錄下這首血淋淋、陰森可怖的打油詩。前面說過,我一向對明太祖沒有好印象,他太過於野蠻,太過於殺戮,然而面對窮凶極惡的倭寇,還真希望太祖的鳳子龍孫能承繼祖輩那么一點“血淋淋”的粗豪血性。怎么到了朱皇氏族第八代竟然找不到一點祖宗血統勇猛豪邁的影子,腐朽沒落到沒有一點雄性的陽剛之氣。
對歷史的抱怨只能是抱怨。我們還是來看看松溪人民是怎樣取得440前驚天地泣鬼神抗倭勝利的全過程吧。
回顧歷史
嘉靖二十一年冬(公元1562),一隊浩浩蕩蕩的海船駛近浙江寧波海岸,一千多名倭寇紛擁登上陸地,一路打家劫舍,大肆殺戮、滿目瘡痍、哀鴻遍野。倭寇很快由浙江轉入閩東,不費實力攻陷福安、寧德,接著向閩北推進,屠城洗劫了壽寧和政和兩縣城,於十二月初逼臨松城。
雄奇巍峨的湛盧山,這座誕生中國歷史上第一把鋒利無比、素有天下第一劍之譽───湛盧寶劍名山;南宋大理學家朱熹創立閩學搖籃之地──湛盧書院;松溪歷史文化的淵藪地,在它的腳下有一片開闊的谷地,湛藍清碧的松溪河自東西繞蜿蜒而過,松城踞河谷之中,四周城垛森衛,北面倚靠來龍山,南面臨水石碧潭,西郊虎山頭屹立著一座雄偉的七級奎光塔,默默地俯瞰著即將遭受外來侵擾厄運的千年古城。
松邑雖小,但城牆堅固,它初建於明弘治二年(公元1498),城牆有八門六炮台,城堞通道寬暢,便於攻守,城樓懸拱翹檐威嚴壯觀。
倭寇正在政和窮凶極惡屠城洗劫時,松谿縣令王賓驚恐萬狀,惶惶不可終日。危難之際,起初他還抱著一種僥倖心理,認為倭寇到了政和屠城之後就會退回沿海,並儘可能封鎖訊息不讓松人知曉,生怕人心惶恐引發城內動盪。不料倭寇揚言不日就要攻打松邑,這下可急壞了王縣令,急忙招集手下官吏商議如何對策,結果多數者主張迎戰,可是王縣令仍抱僥倖心理,聽從污吏陳旦奸言:議和,立馬派人下書求和。所謂議和就是屈尊彎膝,送些錢財犒師倭寇。這個書生氣十足的縣令以為給一點錢財就能打發走這群狼子野心,然而等信使捎回來的訊息,卻是責限松人在次年元月初八日之前,獻交白銀兩萬兩,良馬二百匹,如果延期,破城之後必將斬盡殺絕。在倭寇的眼裡,松溪只是一彈丸之地,不必費多大勁便能唾手可得。
我查過松溪舊志明朝賦稅史料。明洪武十四年,官府經過普查戶口和丈量田畝的數據,編造黃冊和金鱗圖冊。黃冊以戶為主,以人為經,以土田為緯,載明各戶人丁,田產情況,作為攤派賦役根據。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全縣男子14564丁,每丁派銀8分,共征銀1165兩。也就是全縣的財政年收入全部交出也只是個半數,還有半數的銀子和兩百匹良駒好馬上哪兒去找。
倭寇把松溪逼入絕境,事情倒也好辦。自古受湛盧之劍氣錘毓的松溪人民,豈畏強暴,侵略者的囂張氣焰令松人大怒。在松城危在旦夕的時刻,眾多奇人傑士紛紛挺身而出,“不惜頂踵為家鄉衛災捍患!”以張德為代表的仁人志士激昂陳詞於縣衙,說服縣令王賓,王大人原先充滿恐懼和僥倖的心理,已蕩然無存了。他很清楚衙府里的兵丁充其就那么幾十號人,城裡能拿動武器作戰的男丁也不過千餘人,這是一場力量懸殊根本無法打贏的惡戰。問題的實質性在於,倭寇已經兵臨城下,求援朝廷的軍隊又遲遲未到,王縣令深刻地省悟到,與其被倭寇破城橫戮,倒不如破釜沉舟奮起反抗,反正都是一死,死也死得光明磊落,留下英名免遭後人唾罵,於是發下了“獻議和者斬”的軍令。
感受一
城樓上民軍旗幟獵獵,隨風招展。王縣令率領主簿鄧錫、縣丞陳文明、典史區亮、教諭潘宇、巡檢范洵、生員范茂生、陳椿等全體官員以及幾十名兵丁急匆匆地登上堞樓城壕,查巡八門六炮台,部署兵力準備與倭敵決於死戰。
這時寬暢的城頭通道上,迎王縣令的面,跪著一位約莫三十開外血氣方剛的請戰青年,在他身後站著一隊虎虎生氣的人群,全是自願要求參加民軍的家丁後生,他們發下誓死抗敵與松城共存亡的誓言。此時縣令大人覺得眼睛有點濕潤,他被子民們群情憤慨、同仇敵愾、鬥志昂揚、嚴陣以待的場面感動了,他不再對朝廷抱任何幻想了。說來天府在南京,離閩地不外只有千餘之距,早早發出的援兵奏章如石沉大海,一切都得靠自己救自己。他為有這么一批敢於冒死的子民而信心百倍,他前去扶起那勇士,詢問幾句便得知他就是聞名遠近、長年為湛盧書院挑糧送衣的大力士張德,此人豪爽仗義見路不平拔刀相助的大名幾乎家喻戶曉,王縣令當即命張德為民軍聯隊隊長。
儘管張德出生家境貧寒,為人勇武講義氣,膽略過人,應該說算是個粗人。所幸的是,他曾多年在為湛盧書院莘莘學子們服務的那段日子裡,耳濡目染受到些許綱常、忠誠、義節、明理、情操的影響,他珍視忠誠英烈的氣概,憧憬報效國家的千秋名節。他慶幸自己這十多年來在這座大山上下穿梭中煉就一身強健體魄,忙裡偷閒擺弄槍棒刀劍,身懷幾下絕技,湛盧山給予他的恩澤派上用場了。
倭寇兵逼城牆下,搖旗吶喊,氣勢洶洶,八門城牆負載著全城萬人的悲憤與愴然。
堅固的城牆上沸沸揚揚的守軍形成的眾志成城之勢,倭寇見勢不敢輕易大規模攻戰,只是放些火銃試探我方動靜。我軍不急於應戰,倭寇殊不知我方在採用拖疲戰術,等待戰機一舉反攻。
倭寇小打小鬧圍城三晝夜,沒有絲毫的戰果,你就圍吧,我軍不予理采。有我城民做為堅實後盾,有充足的糧餉,拖疲倭寇是不成問題的。
感受二
敵我交戰一月有餘,倭寇死傷慘重,退縮河東不敢輕易出戰。一日,張德帶上一把古劍前往縣衙拜見王縣令,請求由他率兵過河“宜將剩勇追窮寇”。王縣令的確很欣賞張德的果敢和勇猛,然而在兩軍對峙力量上還有一定的懸殊,我方短刀短棒、弓箭石塊,而敵寇倭刀火銃、雲車雲梯,短兵相接對我方不利。王縣令猶豫不決,只見張德刷地抽出一把鋒芒畢露、寒氣逼人的寶劍,說有這把劍就能無所不勝。王縣令糊塗了,一把劍能起到什麼大作用。張德說這就是當年歐治子在湛盧山鑄煉的采“五山之精、六氣之英”可斷金切玉,威動三軍的湛盧寶劍。王縣令說湛盧劍不是早就失傳了嗎?怎么會在你手上。張德說是我祖上傳下的,我上上祖父是南宋武舉人,當年跟隨岳飛抗金,岳飛遇害前將此劍留給我上上祖父,我們張氏宗族將這傳家之寶整整珍藏了三百餘年了。今天我父親慎重將它交給我,要我用它去斬除倭賊,否則就別回見他老人家。今天我是冒死來請戰的,不除倭賊我決不回返,請大人允應。只要稍為涉及春秋戰國史的讀者,都會略知一點湛盧劍在歷史上傳奇經歷和具有神化色彩意味的故事。關於湛盧劍的神奇與威力,在這裡有必要向讀者交代一下。春秋時期諸侯混戰,閩越山多林密,水網縱橫,不宜車戰,而刀劍適用於短兵相接,是克敵制勝的重要武器。征戰雙方為了增強戰鬥力,自然就要選派能工巧匠,研製鋒利兵器。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命著名鑄劍師加緊制研利劍,歐治子奉命之後,攜妻子朱氏和女兒莫邪,從浙江寧波出發抵達麗水甌江,緊接著順甌江而下到了松溪考察,又從松溪下到福州上鼓山,只覺得此山並非理想的鑄劍之地,又從福州逆閩江而上來到松溪。幾經反覆比較――湛盧山高林密,薪炭易得,周圍礦藏豐富,且山泉凜冽,淬劍獨特,是造爐鑄劍的理想之地,於是歐治子選中此山,開始了他石破驚天的偉大壯舉。歐冶子歷經三年披星戴月、風餐露宿之艱辛,終於鑄成鋒芒蓋世號稱天下第一劍的湛盧寶劍。《越絕書》載“於其麓之尤勝且絕者設爐焉。取錫於赤謹之山,致銅於若耶之溪……劍之成也,精光貫天,日月爭耀,星斗避彩,鬼神悲號……”越王有了這把王者劍就用它懲凶除暴,打敗了侵略者吳王,保住了越國,從此不再遭受鄰國侵略之辱。
起先王縣令還有些狐疑,神劍怎會落入一介草民手中。張德為了讓他信服,並從頭上拔下一撮發毛置於劍刃上,運氣輕輕一吹,發毛即斷。又從衣袋裡掏一串銅錢放在鐵砧上,揮劍輕輕一剁,二十枚疊沓一起的銅錢裂成兩半,飛灑一地。王縣令見狀不由拍案叫絕,他畢竟是個讀書人,當然知道湛盧劍是把鎮妖祛邪的神威之劍。早年在湛盧書院讀書時,他沉迷著漢代哲學家恆譚對湛盧劍高度稱讚:“利劍十把,不如湛盧一把;好馬十匹,不如良駒一匹”。和唐代大詩人杜甫對湛盧劍。“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盧”的傳神之筆。興奮不已的王縣令連連讚不絕口,神劍也,天助我也。他急忙問張義士有何謀策,張德說守城一月有餘,倭寇銳氣挫傷大半,糧餉也將盡,關鍵的是我民軍個個鬥志昂揚,士氣愈來愈高漲,另有神劍助我,還有什麼可耽心。現在是反攻的最好時機,望大人準予今晚打開城門,由我率全兵出城殺敵。只要我高舉這把劍,在月光下它定能射出閃閃寒光,發出尖厲叫聲,倭寇見狀定會嚇破膽,我軍即可一舉殲滅。王縣令聽了張德一番陳述,當機立斷髮下反攻軍令。張德退出縣衙後,立即動員了城內敢於拚死的六百多名青年組成敢死隊。他們會集在東門頭菩薩廟前,昂首對蒼天,每人喝下一碗雞血酒,摔破酒碗,立下“為保家衛國,不殺退倭寇決不回城”旦旦誓言。
當晚三更,萬籟俱靜,皎潔的月亮當空高懸,城下四野一片朦朧銀色。子夜時分,突然東門頭城樓大門打開,城頭響起一陣憤怒的炮聲;這一聲炮響,可謂是石破驚天揭開了整個明朝全面抗倭的序幕。張德高擎湛盧劍第一個衝出城門,頓時湛盧劍光芒四射,一道驚天動地的霹靂,如五條金蛇從天而降,竄入湛盧峰。在張德的身後緊跟著一批像脫韁的駿馬──慷慨赴死的敢死隊,衝出城門,踏過浮橋,殺向倭寇。
倭寇被突如其來的五道霹靂和民軍這股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驚嚇得亂了陣腳,迷迷糊糊前來應戰。張德揮舞著鋒利無比熠熠發出寒光的湛盧劍沖向倭寇,左一揮一片倭頭落地,右一舞又一片賊頭搬家,算得上鋒利的倭刀,只要碰撞在湛盧劍刃上就即刻脆斷。忽然在倭軍中有人絕望的叫喊:這可是湛盧劍,難道歐治子又再生了?弟兄們趕快逃命吧。這倭寇大概是位略通中國歷史與中國兵器的軍師吧,倭寇們聞聲紛紛潰逃,民軍乘勝追擊,一路砍殺數百名倭寇。在追殺肉博中,張德突然中彈,臨死前他靠在一棵松樹下高擎著湛盧劍,身體和膝蓋仍然保持著挺立,咽氣之後,劍與人已形成了一樽雕塑仍然挺立著。這種悲劇性的死法歸結於神劍湛盧造型附於特殊人格意味的內涵,歸結於浩然正氣的民族精神;這歸結性的悲壯意義足以讓我們窺視一斑中國歷史的悲愴歷程。
經過一夜的殊死拼殺,直把倭寇驅出縣境,松溪人民終於打敗了倭寇,取得最後勝利。在這場戰鬥中,我守城軍民死殞百人,千名倭寇死傷過半。在殉難的英烈中,張德死得最悲壯,戰功最顯赫,名垂青史。
感受歷三
我不明白,厚厚的幾十本《明史》對松溪人民抗倭勝利,居然吝嗇到一字未提及,只能留在松溪地方志上,這太不公平了。我想,清代那撥子把持著修撰《明史》的文臣和文人,大抵多半是些在精神取向過於萎弱頹馳的人。往往歷史上最值得樹碑立傳的是那些民間草野的小人物,他們生前從未考慮過死後的氣節、忠義、壯舉是否被歷史銘記、讓後人頌揚。他們只知道,如何殊死地去保衛自己足下的土地,不受外來勢力的侵略蹂躪。為了保家衛國,他們可以拋頭顱灑熱血獻出生命,這是千年來華夏民族最為可貴、最為神聖的精神。由於他們是小人物,所以在史家的筆下永遠不能夠寫進正史,至多被一些有良知的文人寫進野史,這種不公平的青史之遺憾,常使我扼腕嘆息。還好建寧府推官、著名學士郭子章聞知張德以身殉國,當即揮毫寫下一篇祭文《張德傳》,這篇祭文後來作為史料永久留在地方志上,勉強彌補了這一遺之青史的空白。到了翌年清明時節,郭子章率官員專程趕赴張德墓前致祭,四鄉的百姓也紛紛趕來祭弔這位民族英雄。
這是個春風溫煦的時節,漫山杜鵑啼血綻放得格外的耀眼,張德墓碑前擺滿豐盛的牲醴品,墓地四周香菸繚繞,松濤陣陣。王縣令獻香醴酒之後,頓然鼓號哀樂一齊鳴奏,悲戚的樂聲在山澗峽谷悠揚迴蕩,鄉民們此起彼伏的悲痛飲泣聲一陣高過一陣。徐徐的春風掀動著郭子章手中的祭文,他泣不成聲地吟誦“……張德者,松之死義士也。予入松,登城四眺或語予曰……德死,倭敗逃,城全其功信矣,嗚呼!英魂歸來兮。煌煌俎豆,享之千秋。”
二十年後,萬曆重臣御史中丞魏浚省歸故里時,前往張德墓地祭弔,他跪拜在張德的墓前號啕大哭。他感慨張義士曾為他們這批在湛盧書院讀書的學子們充當挑夫,在多少風霜雨雪中為他們送去多少的糧食和衣服,長年累月結下的深厚友誼。昔日張德的吃苦耐勞、見路不平拔刀相助的仗義品格、凜然大義的英雄氣概的影像一一展現在他的眼前。而今故人卻默默長眠在寂滅的地穴里,怎不叫他傷感悲戚,他邊抽泣邊吩咐書童磨墨備紙筆,在張德的墓前酣暢淋漓地寫下《御倭紀事》和《書張德傳後》二文,熱情頌揚了松溪人民抗倭勝利和張德顯赫戰功,文筆沉雄豪放、情深意切:
嘉靖壬戌冬十二月,倭夷屠壽寧、政和,殺戮大慘。松人逐為嚴備,團結守死……
雲梯雲車至矣,方數賊飛梯而上,舞雙劍入垛子內,守兵懼而避,眾且望潰亂,獨勇士張德奮力當前,揮闊斧斫一渠魁落城。李仕清、朱蓬毛同時揮斧,各斫數賊落城,人心遂定。復擁而前,則垛上之大石下矣,雲梯並賊成粉毀矣。
是役也,縣令王賓主兵務,能慰勞士卒,曲意從計,縣丞陳文明心雄氣壯,總督八門,能振士氣,攻守得宜,揮霍曉兵;主簿鄧錫,典史區亮,教諭潘寧、盧永皆深沉有謀,效死守城,冒雪不倦,巡檢范洵、張相領兵巡哨,出敵,而洵尤有斬首或之功。以上官員,俱蒙軍門游分別給獎外,仍行保薦超升,其餘士民有功者皆分次第賞恤。──《御倭紀事》
……是役也,摧鋒卻敵敗張義士德,籌策戰守則茂才椿……張君一斧合城數萬口得以保其首領,厥功懋矣……郭先生以德當萬春,夫德夫萬春之主,而松溪以完;則抱東海之志,而出安平之奇者,殆非一人,而君其功之最哉……──《書張德傳後》
這些文字,維妙維肖地描繪了松溪人民頑強抗擊倭寇的悲壯場面。這本是一場力量懸殊、幾乎沒有希望打贏的戰爭,悲劇性的結局本來一開始就已注定。孤城碧血四十一天,戰打到這份上,勝敗的結局儘管在松人面前顯然是十分重要的,然而更為重要的是松人奮力抗擊的全過程;過程於義民們團結一致,誓死如歸抗擊外來侵略者的民族內聚力的深刻體現;過程於張德那一斧那一劍的英勇神威、汪洋恣肆發揮到一種氣吞山河的極致,瞬間使戰爭發生質的逆轉,從敗局走向勝局。這在明朝抗倭史里可謂是濃墨重彩、特別響亮的一筆;響亮在於一百多位英烈和張德用自己強悍的生命,噴涌的熱血,換取了城內萬人的生命;響亮在於“張君一斧合城數萬口得以保其首領”,一個挑夫出身的民族英雄形象愴然傲岸凸現,他那不死的英靈超然高飄在湛盧山上空。
也是這個時節,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蘊、行武出身兼容詩人氣質的徐肖劍剛到松溪擔任縣委書記時,就把歷代各種版本的松溪舊志詳細翻閱了一遍。在一次全縣文藝工作者座談會上,他深切地說:松溪歷史上有三處值得大書特書的內容,一是歐冶子的湛盧劍,二是朱熹的湛盧書院,三是明嘉靖年間松溪人民抗倭史。那一戰不僅保住了松溪城和閩北一方的安寧,也為我國抗倭史寫下一頁光輝的篇章。值得深思的是,為什麼倭寇流竄到閩東北連續攻破和屠城了好幾個縣城,而唯一松城沒被攻破,並且取得最後的勝利。除了當時堅固的城牆起到一定的防禦作用外,更重要的是有像張德這一批與城共存亡的愛國愛家鄉的義士。發掘歷史文化內涵,弘揚民族氣節,鑄造湛盧精神,是我們文化人義不容辭的職責。
總結歷史
我記住這番話,在相當長的日子裡,我一直在研讀這段歷史。前些年我以散文的筆觸,創作發表了歐冶子的湛盧寶劍與朱熹的湛盧書院等系列歷史文化散文,為弘揚湛盧文化作了一點鋪墊,已完成這篇抗倭文字。平心而論,我寫過不少歷史文化散文,旨在發掘和探求歷史與地域文化之靈根,深切地感觸到從湛盧文化底蘊中滲透出一種松溪人民自強不息、負重拼搏的悲壯之風。為此,寫作的心緒是輕鬆歡愉的,然而,這篇文字卻給我一種從未有過的如此沉重感。在寫作此文的過程中,才使得我處處感到格外的逼仄、拘謹、艱難。寫寫停停,邊寫邊思考,儘管寫得很累,終究現在總算完成了松溪歷史最值得書寫的三筆的最後一筆。這些以史料為底基,以歷史人物事件為框架,憑藉歷史滄桑變遷為線索,融貫現代意識、價值取向、審美判斷、人生感悟為色調的文章。它歸結於渾厚、深邃、博大的湛盧文化的總體構造;歸結於曠久、蒼涼、悲壯的湮沒了的歷史輝煌。
自松溪歷史有縣官以來,詩人徐肖劍為松溪父母官不知已是第幾任了。儘管歷史上有許多身為文人的松谿縣官曾為歐冶子、朱熹、湛盧劍、湛盧山寫過不少詩文,有的詩文還是相當精彩的,然而傳誦至今的佳作為數不多,能真正體現出湛盧文化底蘊和湛盧風骨的千古絕唱更是鳳毛麟角。徐肖劍畢竟是個詩人,在他榮調離松溪之前,那天,他懷著在松為官幾年用自己的心智和汗水澆鑄而成的“湛盧情結”,又一次虔誠地登上湛盧山。他高大的身軀站立在湛雲峰之巔,眺望山腳下悠遠蒼茫的松城,如血的殘陽餘暉映紅了詩人神采奕奕的臉龐,此時一股不可抑制的詩情在他內心深處翻騰波涌,進而噴發出萬千的感慨,詩人帶著一種穿透力極強的歷史滄桑感低聲吟喔:
兀立三峰紫翠堆,歐師奉命劍爐開。
湛盧自此君王氣,斯啟人間唱幾回。
……
有驚無險上湛盧,直指白雲俗慮虛。
吳越英雄歐冶劍,探奇弔古任君書。
是的,先賢留給我們的輝煌需要“探奇”,從而弘揚光大,英烈為國捐軀的歷史壯舉需要“弔古君書”,銘記彰揚他們。歐冶子勵精圖治、百折不撓的創業精神;湛盧書院朱熹揚儒傳理的教學遺風;松溪人民誓死守城抗擊倭寇愛國愛家鄉的崇高民族氣節,融貫了湛盧文化與湛盧風骨的整體意義。它從古老的湛盧山淌下涓涓細流,沿途匯納百川,歷經坎坷,奔涌到近代終成磅礴之勢,形成一種松溪特質的精神內涵,這正是當今松溪人所倡導的“湛盧精神”,她永遠成為激勵松溪兒女奮力拚搏、摧發向上的精神動力。
寫作此文,正距松溪人民抗倭勝利440周年,以文祭之。
湛盧寶劍
據漢代袁康《越絕書》記載,春秋時,造劍大師歐冶子奉獻王允常之命,攜妻朱俊(小名翠鳳)、女兒莫邪和同門師弟干將(女婿),由浙江寧波出發,從麗水甌江順流而下,不辭艱苦,跋山涉水,選中湛盧山麓安家造劍。湛盧山(原名錕吾山)巍峨壯麗,三峰插天,四季霧凝,林海茫茫。海拔達1230米,廣袤數十里,儲藏著大量金鐵,山中炭源充足,清泉涌流,水質極佳,氣溫適度。一家人披星戴月,風餐露宿,採集金鐵精華,侯天時,選吉日,待陰陽交會,百神臨觀之時開爐鑄劍,鑄好劍坯,吩咐徒兒拉起風箱,裝上特製木炭(用黃土水浸泡晾乾),而後把劍坯投到爐中,風勁火猛,待一陣青煙冒過以後,爐心開始冒出一叢叢紅色的、藍色的、紫色的、銀色的、淡黃色的….火舌,那劍坯原來的形狀不見了,已經和那火焰混成一色,取出劍坯用清泉淬火,最後用仙姑洞的白玉石磨劍。就這樣苦造三年,造成了三把大劍,兩把小劍。大劍取名為《湛盧劍》、《純鈞劍》、《勝邪劍》。小劍取名為《魚藏劍》、《巨闕劍》。湛盧劍射出一股冷森森的光華,劍刃鋒利萬分,合抱的大樹一揮就斷,堅硬的岩石一劈就開,斬鐵如泥,風吹髮斷,劍鋒既不捲刃,又不缺口,剛柔併兼,能伸能曲,可舞可刺,造型十分雅觀。允常之子勾踐請著名寶劍鑑賞家薛燭到宮中鑑定,薛燭一看到湛盧劍,就連聲叫好,定為諸劍之首。至今在湛盧山勝境中還留存斷碑、歐冶祠、歐冶洞、仙姑洞、爐坪、劍池、試劍石、鐵嶺(挑採鐵礦的山嶺)等遺蹟。歐冶子在湛盧山煉造出世界第一劍----湛盧寶劍,歷代史籍都廣為頌揚,備極讚譽。《山海經》載:此山有積石、冶為煉成鐵,鑄出寶劍光如水晶,削鐵如泥,名錕吾劍。“晉人左思在《三都賦.吳都賦》中有云:吳鈞越棘,純鈞湛盧,天下之名劍”。東晉《拾遺記》說:“湛盧山為湛王鑄劍之所,爐冶遺蹟猶存”
宋代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強調湛盧劍是“以劑鋼為刃,柔鐵為基幹”》的鋼劍。明朝馮夢龍所編《東周列國志》寫道:“湛盧乃五金之英,太陽之精,出之有神,服之有威”。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在修訂本《中國通史簡編》中也指出,吳越是最先發現煉鐵的地方,鑄鐵成功的人在越有歐冶子,吳有干將、莫邪。如今湛盧寶劍已被作為一種象徵-----艱苦奮鬥,勇於探索,敢為天下先的湛盧精神,為人們所景仰,所效法。
松溪小吃
光餅麵團裹以蔥花、韭菜末、肉末壓成小餅,貼置炭爐內壁烤熟。脆酥可口。
薄餅
即春卷,面搓揉醒發後手工攤於熱鏊上,熟之揭起的薄片麵餅,卷以豆芽、肉絲、筍絲、菇絲等熟萊,成捲筒狀。亦有將捲筒入油烹炸後食用,香酥綿脆,別具風味。
小角
小角是松溪獨有的名食。其配料需肥肉白一斤,精麵粉半斤,白砂糖三點七五兩,鴨蛋三個。做法是先將肉白用雙刀剁成肉漿,然後將麵粉、白糖和肉漿拌勻。再將鴨蛋烙成蛋皮,薄如春餅。最後將拌好的肉餡裝入蛋皮捲成的圓筒里,一條一條放入以紗布墊底的蒸籠蒸熱,即可成為金燦燦、色香味俱佳的佳肴。吃時切成小段塊,它既是是平日老幼皆宜的名點,也是酒席上的必備食品。
麵茶
用麵粉和砂糖溫火炒勻,熟後再加油,有的捏成丸,有的散裝在玻璃瓶里,隨時都可以吃。
餛飩
本地人稱“扁食”。用瘦肉杵成漿,加蟶乾、豬油渣,拌均勻為餡,用薄麵皮包上,煮熟食之,既滑又香。如用油炸,再加冬筍、包菜、木耳、香菇、肉丁、蔥、蒜等佐料煮之,更是味美可口。
蒙丸
不知何故取以此名。山粉、白砂糖、豬油攪拌後捏成龍眼大小丸子,蒸熟上盤,清香甜膩,亦為家宴點心,也是酒席上的必備食品。
社餅
春分前後採摘山野一種荊棘植物盛開的肉質白花瓣,拌入米漿,油鍋煎攤成餅,別有風味,是歷代先民結社祭拜土神時的祭品,俗稱社餅。
艾粿
初春採摘田野新發的艾草嫩葉,搗爛拌以米漿搓成扁園餅狀,蒸熟食用,有特殊清香之氣。
七層糕
浸水磨漿,淋澆在銅鐵方形容器,置沸水上燙熟凝固再澆一層,往復七層,熟後倒扣,切成棱形塊。
油煎盞
帶把鐵盞先淋一層米漿作外皮,上置拌制的羅卜絲、木耳絲、香菇絲、辣椒末餡,再澆覆一層米漿。浸入熱油煎炸,香酥麻辣,街頭小攤即炸即食。
台北市
松溪位於台灣北部,屬於淡水河水系,為磺溪的支流,河長2.93公里,流域面積4.5平方公里,分布於台北市士林區、北投區山區交界處。其源頭為七星山南側標高約1,100米處,約在陽明山中山樓附近,往西南流經紗帽山與華岡之間,續流經半嶺於猴洞附近注入磺溪。松溪水源來自山壁湧出的溫泉,靠近溪邊還能夠聞到淡淡的硫磺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