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天馬山

松江天馬山

出松江城西北約11公里,佘山西南,便是被古時稱為乾山的天馬山。據史料記載,元代寓松文士揚維禎撰寫的《乾山志》說:“世傳夫差冢干將其山。”又傳說春秋吳國干將鑄劍於此而得名。元代“三高士”之一錢惟善詩有“乾氏千年居此山”之句。後人因觀其形狀如天馬聳脊,故稱“天馬山”。天馬山是松江境內九峰中最高的山峰,周圍2.5公里,山地面積1800畝。

簡介

交通:上海體育館乘上太旅遊專線、西區汽車站乘滬佘昆線直達。此外,
松江天馬山松江天馬山
錦江樂園捷運站、松江汽車站有專線車可達。
自駕車線路:市區--延安高架路--滬青平高速公路入城段(A9公路)--中春路--滬松公路--沈磚公路

基本信息

佘山西南面的天馬山是上海陸上海拔最高點,在天馬山眾多的寺廟中,規模最大的可算是“圓智教寺”。在寺後的半山間有一座千年斜塔,名叫“護珠寶光塔”,北宋元豐二年(1079)由橫山鄉人許文全建,距今已有915年之久,塔七級八面,高20餘米。塔身雖小,但屹立山間,奇峻挺秀。南宋紹興二十七年(1157),高宗賜五色佛舍利藏於此塔內,時顯寶光。到了清代,天馬山香火極旺盛。
松江天馬山松江天馬山
清人諸聯的《明齋小識》記載:乾隆五十三年(1788),寺里演戲祭神,燃放爆竹,因而起火,燒去塔心木及扶梯、樓板等,塔梯、腰檐、平座也都毀壞,僅剩磚砌塔身,現在塔身上截西南角留有殘木一段,便是明證。後有人在磚縫中發現宋代元豐錢幣,遂不斷拆磚覓寶,使塔底西北角轉身漸被拆去,形成約2米直徑的大窟窿。由於地基變動,使塔身逐漸朝東南方向傾斜。據1982年勘察,塔身已向東南方向傾斜62°51′52″,塔頂中心移位2.27米,故俗稱“斜塔”。據《人民日報》報導:護珠寶光塔比比薩斜塔還傾斜1°多,可稱世界第一斜塔。塔身傾斜達6度53分,斜度超過義大利比薩斜塔,號稱“天下第一斜塔”。
天馬山佛光是天馬山一大奇觀,通常在護珠塔周圍出現,有時凌晨或日落時,陽光透過帶水氣的雲層,在塔周圍折射出美麗的七彩光環。
天馬山下新近發現一大峽谷,這裡將闢建天馬山大峽谷公園,不久將成為佘山旅遊區新的“亮點”。

遊覽勝跡

據說古時山上多梵宮寺院,每逢陽春三月,松郡鄉民便紛紛登山進香,香火極為旺盛,天馬山由此在民間又被稱作“燒香山”。在天馬山眾多的寺廟中,規模最大的可算是園智教寺。在這座寺廟的半山腰上有一座塔,
松江天馬山松江天馬山
名叫“護珠寶光塔”,北宋元豐二年(1079年)許文全建。塔高20餘米,共七級八面。放眼望去,雖塔身顯小,但屹立山間,仍不失挺拔俊秀。《乾山志》稱:“登覽者極江海之觀。”南宋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高宗賜五色佛舍利藏於此塔內,後人時常可觀其寶光顯現。據目睹此景者說,每當日出或傍晚時分,陽光透過帶水氣的雲霧,就會在塔的四周出現一個七彩的光環。這同我國幾處名山佛光,如黃山佛光、峨眉山佛光的形成原理一樣,它使天馬山塗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善男信女前來燒香朝拜。
到了清代,天馬山香火仍很旺盛。據清人諸聯的《明齋小識》記載: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寺里演戲祭神,由於燃放爆竹不慎,而造成火災,燒去塔心木及扶梯、樓板等,塔梯、腰檐、平座也都被毀壞,僅剩磚砌塔身。現在塔身上截西南角留殘木一段,便是明證。後人在塔磚縫中發現宋代元豐錢幣,遂不斷拆磚覓寶,使塔底西北角磚身逐漸被拆去,形成2米直徑的大窟窿。由於地基變動,使塔身逐漸朝東南方向傾斜。據1982年勘查,塔頂中心移位2.27米,護珠寶光塔比義大利比薩斜塔還傾斜1度多,可稱得上是世界第一斜塔。
緊挨斜塔20米處,有一古銀杏樹,相傳為宋銀甲將軍周文達親手種植,樹齡距今已有700多年。古樹分枝呈爪狀,互為呼應。當地人傳說古銀杏乃神之手,支撐著護珠塔斜而不倒;又傳說在樹幹上釘上一隻鐵釘,就會得子,故後人在樹身上釘有大量鐵釘,致使樹幹大部分枯萎。值得慶幸的是,還有一主枝長得生意盎然。
在天馬山護珠塔南坡,有被譽為“天下第四泉”的濯月泉。明何三畏曾作“第四泉記”:“考之群志,天馬山有浴眼泉,掏之明目。而此泉自地湧出,緣石壁數仞,自蒼苔紫蘚間汩汩而下。羽士沿其流處,發其脈,廣深丈許,得石池中模糊一石,拂之,隱隱有點畫形,因洗而視之,有‘天下第四泉’五字。”現在,泉源幾近枯斷,大雨天才見涓涓泉水從岩石縫隙間流淌而出。
拾級而上,站在天馬山最高峰———北高峰處,若遇天晴氣爽日,遊人往東南眺望,東海汪洋,大小金山,隱約可見;往西眺望,泖河片片,碧波萬頃,帆影點點。在北高峰頂部還有一凸起平台,約5平方丈,其平如砥,古稱舞劍台。據《乾山志》載:此處為“宋銀甲將軍周文達舞劍台遺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