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魯門泛舟

東魯門泛舟

《東魯門泛舟》是有“詩仙”之美譽的李白的組詩作品,共二首。這兩首詩描寫月夜泛舟的情趣,不但概括了許多自然物獨特的形態,也勾勒出波搖石動、舟尋溪轉和桃花夾岸的生動畫面。兩首詩都是前面寫景,後面抒情,且都提到王徽之雪夜訪戴的典故,反映了詩人豪邁灑脫的風貌。全詩寫景入妙,用典無痕,體現了作者高超的藝術水平。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東魯門泛舟⑴ 

【其一】

日落沙明天倒開,波搖石動水縈迴。

輕舟泛月尋溪轉,疑是山陰雪後來⑵。 

【其二】

水作青龍盤石堤,桃花夾岸魯門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風流到剡溪⑶。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⑴東魯門:據《一統志》記載,東魯門在兗州(今山東曲阜一帶)城東。

⑵山陰:今浙江紹興。山陰雪,指晉王子猷(徽之)雪夜訪戴之事,典出《世說新語·任誕》。

⑶何啻(chì):何異。剡溪:曹娥江幹流流經嵊州一段稱剡溪,王子猷雪夜訪戴之事即發生於此地。

作品譯文

【其一】

夕陽西下,餘輝照耀沙洲,天光倒映;水波蕩漾,江岸石影搖曳,江流縈迴。

乘輕舟,泛月影,隨溪迴轉,想當年王徽之雪後訪戴逵,過門而不入的感覺和我現在大約也是一樣的。

【其二】

蜿蜒的水流如青龍盤繞石堤,東魯城西邊的河岸,桃花灼灼,兩岸一片粉紅。

如果你在十五的夜晚,乘舟遊覽月景,那和遊覽浙江剡溪的感覺一樣風流,一樣倜儻,一樣銘刻在心。

創作背景

這是作者寓居東魯時的作品。那時,他常與魯中名士孔巢父等往還,飲酒酣歌,時人稱他們為“竹溪六逸”。此詩就記錄著詩人當年的一段生活。

作品鑑賞

東魯是唐時的兗州(今山東曲阜),“東魯門”在府城東。詩中寫的是月下泛舟的情景。

第一首:“日落沙明天倒開”,第一句寫景就奇妙。常言“天開”往往與日出相關,把天開與日落聯在一起,則聞所未聞。但它確乎寫出一種實感:“日落”時迴光返照的現象,使水中沙洲與天空的倒影分外眼明,給人以“天開”之感。這光景通過水中倒影來寫,更是奇中有奇。此句從寫景中已間接展示“泛舟”之事,又是很好的發端。

“波搖石動水縈迴”,按常理應該波搖石不動。而“波搖石動”,同樣來自弄水的實感。這是因為現實生活中人們觀察事物時,往往會產生各種錯覺。波浪的輕搖,水流的縈迴,都可能造成“石動”的感覺。至於石的倒影更是搖盪不寧的。這樣通過主觀感受來寫,一下子就抓住使人感到妙不可言的景象特徵,與前句有共同的妙處。

夜裡水上的景色,因“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而特別美妙。月光映射水面,鋪上一層粼粼的銀光,船兒好象泛著月光而行。這使舟中人陶然心醉,忘懷一切,幾乎沒有目的地沿溪尋路,信流而行。“輕舟泛月尋溪轉”,這不僅是寫景記事,也刻畫了人物精神狀態。一個“輕”字,很好地表現了那種飄飄然的感覺。

到此三句均寫景敘事,末句才歸結到抒情。這裡,詩人並未把感情和盤托出,卻信手拈來一個著名故事,予以形容。事出《世說新語·任誕》,說的是東晉王徽之(字子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時,在一個明朗的雪夜,忽然思念住在剡地的好友戴逵,便連夜乘舟造訪,隔了一宿才到達。王到後,卻不入見,反而掉過船頭回去了。別人問他何以如此,他答道:“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乘興而行”,正是李白泛舟時的心情。蘇軾赤壁賦》寫月下泛舟有一段精彩的抒寫:“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正好用來說明李白泛月時那物我兩忘的情態。那時,他原未必有王子猷那走朋訪友的打算,用訪戴故事未必確切;然而,他那忘乎其形豪興,卻與雪夜訪戴的王子猷頗為神似,而那月夜與雪夜的境界也很神似。無怪乎詩人不禁胡塗起來,我是李太白呢,是王子猷呢,一時自己也不甚瞭然了。一個“疑”字運用得極為傳神。

第二首:“水作青龍盤石堤,桃花夾岸魯門西”兩句意思是說,河水像青龍一樣環繞著石堤,流向桃花夾岸的東魯門西邊。“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風流倒剡溪?”兩句充分表現出月下泛舟的爽意,最後一個反問句使語勢更加強烈。剡溪,就在王徽之好友戴逵所居住的地方,這裡也是採用“子遒訪戴”的典故。這第二首詩不僅寫出了東魯城東郊月下的優美景色,更體現了作者的滿懷豪情。

詩中的用典之妙,在於自如,在於信手拈來,因而用之,借其一端,發揮出無盡的詩意。典故的活用,原是李白七絕的特長之一。此詩在藝術上的成功與此是分不開的,不特因為寫景入妙。

作者簡介

李白像李白像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有“詩仙”之美譽,是繼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