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
學校概述19世紀末20世紀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人開風氣之先,排除頑固守舊勢力的干擾,成功引入西學,創辦新式學校,將平民教育納入滿清朝庭的視野。清政府迫於形勢壓力,不得不對教育革新網開一面,於1905年末頒布新學制,廢除科舉制,並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新式學堂,西學逐漸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雖然直到宣統元年(1909年),沿襲中國1300多年的“八股取士”制度才真正廢除,地方科舉考試才真正停止。但是,教育方式的這一根本性變革,有意無意間從思想體系上動搖了滿清皇權的根基,大批思想進步銳意創新的社會精英以及血氣方剛的年輕新銳隨即脫穎而出,為後來風起雲湧的革命積蓄了巨大能量;是為中國學校教育的起源。
學校是有計畫、有組織地進行系統的教育的組織機構。學校教育是由專職人員和專門機構承擔的有目的、有系統、有組織的,以影響受教育學校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學校教育是與社會教育相對的概念。專指受教育者在各類學校內所接受的各種教育活動。是教育制度重要組成部分。
教育方式
獨立思考對國中學生的指導更多的應側重於學習方法和學習意志品質的培養進入國中以後,學生在學習上的獨立性逐步增強。課堂教學中,教師比較注意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課堂教學外,學生更多的需要自覺地獨立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
親職教育學生更多的需要自覺地獨立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而在親職教育中,家長對孩子學習的直接幫助也逐漸減少,不少家長也因為孩子學習難度的增加而顯得力不從心。
自學能力自學能力的強弱對學習成績的影響明顯增強,學習依賴性強的學生成績往往每況愈下。家長應該及時指導學生充分利用國小階段已經形成的良好學習習慣。
意志培養快適應國中學習的要求,並幫助其形成國中階段相對獨立的學習能力。對學生的指導更多的應側重於學習方法和學習意志品質的培養。
非智力培養國中階段的學習主要還是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學習和培養,雖然智力在學習中的作用日益明顯,但非智力因素依然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它因素影響國中生學習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有學習的習慣、興趣、動機、情感、意志等。
國中課程
課程語文
數學
英語(大綱課程)
思想政治(大綱課程)
思想品德(新課標)
歷史
地理
物理
化學
生物
概述
進入國中,學生學習的課程與國小有很大的不同。國小的自然、科學、社會、勞動等課程將不再開設,而學生們會接觸到新的課程教育,國中新設的課程有英語(大綱課程)、思想政治(大綱課程)、思想品德(新課標)、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而每個年級會變更一些科目。語文,數學,英語,歷史,思想政治,思想品德等科目將貫穿國中三年。而地理,生物會在初一/七年級、初二/八年級開設,物理會在初二/八年級、初三/九年級開設,化學會在初三/九年級開設。之所以國中課程這樣安排,是考慮到學生們的接受能力,剛進入國中的初一學生仍然受到國小學習思想與習慣的影響,因此在初一併不適合開設物理,化學等理論性較強的科目。
國小階段每天有六節課,而六節課中需要學生大量動腦的時間並不多,而進入國中,一天的課程將會增加到七節,而學生會在國中接觸到比國小複雜許多的知識,例如語文的文言文,數學的代數與幾何,英語的系統語言學習等等,這都需要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去學習,思考,不能像國小邊聽聽邊玩玩。在國中,一些知識老師只會講解一遍,不會像國小一樣重複好幾遍。因此國中的學習課程、學習內容、學習方式與國小比起來有一個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