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成為傳說中的仙山
出現在崑崙之後,純屬於秦漢以後興起的神仙信仰的產物,人為色彩已經很濃,是形成道教的先聲。神仙思想的核心是不老不死,它源於神話思維,正式形成仙人、仙話卻是在階級社會。縱觀兩千年的仙話史,它與神話既相聯繫,後來又有區分。
神界最早的神是動物,非人。仙的原型是人。仙是人的理想化,仙境是人生的理想階段,中心圍繞著人的活動和欲求。動物不能直接成仙,必須經過長期的修煉,先成精,後成人,最後才有成仙的可能。中間若碰到意外的挫折,還有可能前功盡棄。
淵源
那么,為什麼秦漢時期會興起成仙之風。這與先秦的戰亂有關。戰國時期,都想統一中國,戰事不停,人們生命沒有保障,渴望有一個超塵脫俗的仙境,既能遠離戰火之害,又可修身養性,延年益壽,便在神話幻想的啟發下,想像出一個仙界。秦、漢統一以後,最高統治者為了能永遠享受舒適的生活,更希望長命,最好是不死,於是從上至下掀起了狂熱的神仙信仰。由巫士轉變而來的方士們,其中一部分當時對文化很有貢獻的知識分子,也有一部分為了一己的名利,不惜去迎合最高統治者,大肆宣傳傳聞中的海上蓬萊、方丈、滿洲,這便是東方的“三仙山”,也有“五神山之說”,總稱為東方的蓬萊仙境。戰國末的齊威玉、齊宣王與燕昭玉,以及秦始皇、漢武帝都曾勞民傷財地派人去尋找蓬萊仙境,但沒有一個人真正到達過,不是三神山隱於水下,便是因大風所阻,半途而返。可見所謂仙山,實在很虛無繚紗,是那部分方士們的瞎編。其中有一方士徐福,齊人,曾向秦始皇上書,入海求仙。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帶了數千童男童女,花了很多錢,沒有結果,後乾脆一去不返。徐福究竟到哪裡去了?中國和日本的民間都說他去了日本,有的傳說還把徐福描繪成因為逃避秦始皇的暴政而遠渡重洋。到日本以後,他用帶去的種子和農具,在日本傳播中國的農耕技術,被日本民間尊稱為“司民耕神"和"司藥神"。傳說日本有三個地方叫蓬萊,即富士山、尾張國熱田宮與熊野。熊野有徐一叫福的墓。日語"富士"的原意,含有"不死"之意。徐福東渡的傳說在日本和東南亞都有廣泛的影響。當然,徐福是不是真的東渡了,東渡能否有條件帶領數千童男童女,這屬於學術問題。中外學者正在探討。
東方仙境興起之後,逐漸取代了西方崑崙,成為長盛不衰的仙人家鄉。民間一提仙境,多知蓬萊,鮮提崑崙。漢代帝王中的仙迷武帝,專門在皇宮的甘泉宮造了一座人工的太液池,上面便有傳聞的蓬萊等仙山,耗資甚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