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學西傳

東學西傳,明清來華的耶穌會士研習並向西方介紹和傳播中國文化的活動。在文字語言方面,傳教士在學習中文過程中編寫的中西字典傳入歐洲, 如金尼閣《西儒耳目資》、柏應理《拉丁漢文小辭彙》、馬若瑟《漢語札記》、白晉《中法字典》、錢德明《滿法辭典》、《滿洲語文典》等,使歐洲人對中國文字有所認識。在哲學思想方面,中國的經籍和孔子儒學傳入歐洲,利瑪竇、金尼閣最早將《四書》、《五經》譯成拉丁文。郭納爵與殷鐸澤譯《大學》,書名為《中國之智慧》,殷氏還譯《中庸》,書名為《中國之政治道德學》,又譯《論語》,後附孔子傳。柏應理編譯拉丁文本《中國之哲人孔子》,包括《大學》、《中庸》、《論語》, 內附孔子傳略。白晉、馬若瑟、傅聖澤共同研究《易》、《春秋》、《老子》、《淮南子》等,著有《在書經以前時代之中國神話》。在地理學方面, 最初傳入歐洲的中國地圖是衛匡國《中國新地圖》, 白晉等測繪的《皇輿全覽圖》及蔣友仁《皇輿全圖》等在歐洲享有盛譽。在歷史學方面,關於中國通史的著作有衛匡國《中國史初編》, 馮秉正《中國通史》、金尼閣《中國歷史編年》等;專史有宋君榮《蒙古史》、《大唐史綱》、劉應《韃靼史》、錢德明《中國兵法考》、《中國古今音樂記》、《孔子傳》等;清史有衛匡國《韃靼戰紀》、張誠《韃靼紀行》、白晉《康熙帝傳》、《中國現狀態》等;傳教史有利瑪竇、金尼閣的《利瑪竇中國札記》、衛匡國《中國耶穌會教士紀略》、柏應理《中國傳教士之耶穌會士人名簿》、《傳教士在廣州放逐後傳教情形》、李明《中國現狀新志》等。此外還有被譽為關於中國的三大名著, 即杜赫德主編《中華帝國全志》、郭弼恩、杜赫德主編《耶穌會士書簡集》、在北京的耶穌會士合寫的《中國論叢》。在文藝方面,元人紀君祥雜劇《趙氏孤兒》由馬若瑟譯成西文傳到歐洲。中國文化引起西方學者興趣,伏爾泰、狄德羅都很推崇中國文化,萊布尼茲熱衷於中國哲學的研究。法國重農學派讚美中國的農本主義,法王路易十五曾仿效中國天子親耕藉田。中國的繪畫、漆器、瓷器、絲綢及棉織品都為歐洲人所稱讚,並仿效其技術。中國的雜技、娛樂方式和許多風尚也傳入歐洲,例如肩輿、中國扇都為上層社會所仿製。耶穌會士成為當時中西文化交流的媒介,推動了中西文化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