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明末並為一個村,取《詩經》“夏屋渠渠”之意,命名為夏屋莊。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又分為三個村,本村居東,稱東夏屋莊。另一說,明末清初,姜姓先來此定居,因住所北有嶺崗,故命村名嶺前莊。後王姓從棲霞遷入,發展很快,不久王姓數超過姜姓,以姓改名王家莊。1940年改名東夏屋莊。 本村位於海陽市西北部,地處東經120°59′,北緯36°58′。隸屬發城鎮。距鎮政府駐地15公里。 全村轄區面積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0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蔬菜、蘋果等。 2002年,全村94戶,298人。有姜、王、李、紀、張等姓,均為漢族,其中王姓人口較多。大事記
1940年2月8日(農曆正月初一日)日軍侵入本村。1941年7月17日(農曆六月二十三日)夜八路軍進駐,本村解放。
1942年與西夏屋莊、中夏屋莊設一個村公所。
1946年第一個合作社(村社)成立。
1958年10月本村單獨設行政村。
1968年在河南山建起揚水站。
1983年將南山揚水站擴建為大口井。 同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150公斤,總產4萬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300公斤,總產8萬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達到500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提高到634公斤,總產達到19.8萬公斤。 1994年,村黨支部帶領村民栽植蘋果。1998年以來,發動民眾建蔬菜大棚3 個。2000年,果品總收入10萬元,大棚蔬菜收入3萬元。 2002年,第一產業總收入200萬元,其中農業180萬元,畜牧養殖業20萬元。第二、三產業改革開放後,第二、三產業始得到發展。2002年,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員118人,收入320萬元,其中工業120萬元,運輸業40萬元,商飲業10萬元,服務業15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