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屋莊

基本概況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此地有冷家、張家、於家、劉家、王家等五個莊子,因都地處昌水河下游,統稱“下五莊”。另一說,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有於、張、王、劉、冷、姜姓先後定居於昌水河下游,因建村處低洼多灣,故命村名“下窪莊”。明末合為一村,優貢冷光斌取詩經“夏屋渠渠”之意,改稱夏屋莊。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又分為三村,本村居西,故名西夏屋莊。

大事記

1941年8月15日(農曆六月二十三日)晚八路軍在村南棉花頂殲滅了趙保原一部,本村解放。
1946年進行土地改革,分田到戶。
1955年春成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3個,東社姜元林為社長,中社冷壽領為社長,西社冷在善為社長。 同年冬東、中、西夏屋莊三個村成立一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社長冷和芝,副社長姜元林、王芝賢。
1958年10月東、中、西夏屋莊分開,本村單獨設行政村。
1960年在村後河建起揚水站,灌溉面積16.7公頃。
1971-1978年修建南井、西元口井,並鋪設管道,泊地灌溉率達到90%以上。全村機械總動力增加到241.4千瓦。
1979年從勝利油田購進柴油發電機組,農戶用上照明電,一年後用上電網供電。
1980年購電影放映機1台。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95年完成自來水工程。
1999年和光金屬製品公司出資,硬化本村大街路面長500米。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60公斤,總產15萬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達到370 公斤,總產92.5萬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390公斤。20 02年,糧食畝產提高到619公斤,總產52.3萬公斤;第一產業收入1681萬元,其中農業1556萬元,畜牧養殖業122萬元,林業3萬元。
第二產業建國前,本村有白鐵加工、油坊、氈帽加工、木匠鋪等幾家手工業,收入微薄。建國後,1959年,發展起木器加工廠、磨坊、粉坊、油坊、紅爐、條編坊、車鋪等。2002年,第二產業從業人員189人,收入171萬元,其中工業139萬元,建築業32萬元。
第三產業改革開放後,先後發展起商店和運輸、商飲業等項目。2002年,第三產業從業人員106人,收入120萬元,其中運輸業55萬元,商飲業40萬元,服務業25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40年,建起西夏屋莊國小。1970年,建立西夏屋莊聯中,有古家蘭村、中夏屋莊、東夏屋莊、吉林村、中儒林莊、後儒林莊的學生來就讀。1978年恢復高考後,教育質量逐步提高。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專院校的學生95名。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100公斤左右,其中小麥35公斤左右。解放後,生產水平不斷提高。1978年,人均糧食215公斤。1981年,人均糧食250公斤,其中小麥150公斤,聞名全公社。2002年,人均糧食達到500公斤,人均存款餘額2350元。全村有拖拉機220輛,電話240部。電視機已經普及。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破爛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人均居住面積不足10平方米。建國後,逐步規劃房屋建設。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0平方米。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0年,冷春福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個黨員。1942年,與東夏屋莊、中夏屋莊建立一個黨支部,冷春福、王和榮、姜杏林、孫淑美、姜沛林先後任黨支部書記。1958年10月,本村成立黨支部,曾有姜沛林、冷洪財、冷洪山、姜南林、冷允山、王守禮、冷清波、冷洪強、冷甫芳擔任村黨支部書記。2003年3月起,冷允山復任黨支部書記。2002年,全村有49名黨員。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1月,與東夏屋莊、中夏屋莊為同一個行政村,冷春福、冷忠甲、姜吉通、於芳禮、冷壽臣、王和榮、冷壽常、冷和芝先後任村長。1958年10月,本村獨設行政村,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冷和芝、冷壽常、於芳信、冷壽嶺、姜風林、冷允生、冷洪財、冷洪山、姜南林、冷洪全、冷東芳、冷波、冷洪強、姜洪光、姜紹傑。1999年4月起,冷洪強復任村委會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