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此地有冷家、張家、於家、劉家、王家等五個莊子,因都地處昌水河下游,統稱“下五莊”。另一說,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有於、張、王、劉、冷、姜姓先後定居於昌水河下游,因建村處低洼多灣,故命村名“下窪莊”。明末合為一村,優貢冷光斌取詩經“夏屋渠渠”之意,改稱夏屋莊。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又分為三村,本村居西,故名西夏屋莊。大事記
1941年8月15日(農曆六月二十三日)晚八路軍在村南棉花頂殲滅了趙保原一部,本村解放。1946年進行土地改革,分田到戶。
1955年春成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3個,東社姜元林為社長,中社冷壽領為社長,西社冷在善為社長。 同年冬東、中、西夏屋莊三個村成立一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社長冷和芝,副社長姜元林、王芝賢。
1958年10月東、中、西夏屋莊分開,本村單獨設行政村。
1960年在村後河建起揚水站,灌溉面積16.7公頃。
1971-1978年修建南井、西元口井,並鋪設管道,泊地灌溉率達到90%以上。全村機械總動力增加到241.4千瓦。
1979年從勝利油田購進柴油發電機組,農戶用上照明電,一年後用上電網供電。
1980年購電影放映機1台。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95年完成自來水工程。
1999年和光金屬製品公司出資,硬化本村大街路面長500米。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60公斤,總產15萬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達到370 公斤,總產92.5萬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390公斤。20 02年,糧食畝產提高到619公斤,總產52.3萬公斤;第一產業收入1681萬元,其中農業1556萬元,畜牧養殖業122萬元,林業3萬元。第二產業建國前,本村有白鐵加工、油坊、氈帽加工、木匠鋪等幾家手工業,收入微薄。建國後,1959年,發展起木器加工廠、磨坊、粉坊、油坊、紅爐、條編坊、車鋪等。2002年,第二產業從業人員189人,收入171萬元,其中工業139萬元,建築業32萬元。
第三產業改革開放後,先後發展起商店和運輸、商飲業等項目。2002年,第三產業從業人員106人,收入120萬元,其中運輸業55萬元,商飲業40萬元,服務業2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