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歷史
東印度公司始建於1600年,是英國、法國、荷蘭等繼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擴張後17世紀新興的殖民國家為了處理在殖民地地區的一些事物而成立的機構,最初,英國人主要是利用東印度公司作生意,後來成了英國殖民者侵略印度的工具。把印度的糧食和工業原料,源源不斷地運回英國,從中獲得了豐厚的利潤。英國政府授予東印度公司各種權力,如壟斷貿易權、訓練軍隊權、宣戰權、設立法庭審判本國或殖民地居民權等,東印度公司實際成為英國政府入侵印度的代理機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另一種掠奪手段是壟斷鴉片、食鹽和菸草貿易。其中,鴉片收入約占公司總收入的七分之一。強迫孟加拉農民種植鴉片,再走私運到中國銷售,從中牟取暴利。1858年,東印度公司被英國政府正式取消,英國政府開始直接統治印度。東印度公司的本質是英國政府侵略印度的工具。
東印度公司始建於1600年。最初,英國人主要是利用東印度公司作生意,慢慢地,東印度公司就成了英國殖民者侵略印度的工具了。1613年,英國在印度西部的蘇特拉設立貿易站,不久,又在印度東南部的馬德拉斯建立商館。1698年,東印度公司向印度莫臥兒政府買下了位於孟加拉灣恆河口岸的加爾各答。加爾各答村莊雖小,作用卻非常大,其周圍盛產大米、黃麻,河流縱橫交錯,平原一望無邊。東印度公司在這裡設立了貿易總部,把印度的糧食和工業原料,源源不斷地運回英國,從中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加速擴張
因為東印度公司實力越來越強,逐漸就占領了上面提到的馬德拉斯、加爾各答和另外一個城市孟買。在這裡設立了三個管區,各設一名省督管轄,把這些地方變成了進一步侵占印度其他地區的根據地。英國人在印度大肆掠奪,勢必引起印度人民的不滿,所以英國東印度公司為了更順利地入侵其他地區,便在加爾各答修築了一個巨大的堡壘,裡面是荷槍實彈、全副武裝的英國軍人,這些英軍還積極訓練印度人幫助他們打仗。
東印度公司訓練僱傭軍,表面上是印度封建王公所擁有,但這些封建王公因受到東印度公司的“保護”,實際上是為英國人服務的。它由歐洲軍官指揮,對英國占領印度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如果沒有這支僱傭軍,英國就不可能征服印度。
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瘋狂進行殖民掠奪,除了上述搶劫孟加拉國庫外,1799年,攻陷邁索爾首府時,又搶劫了價值1500萬英鎊的王室珍寶。英國通過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另一種掠奪手段是壟斷鴉片、食鹽和菸草貿易。其中,鴉片收入約占公司總收入的七分之一。強迫孟加拉農民種植鴉片,再走私運到中國銷售,從中牟取暴利。
由於東印度公司殘酷掠奪和壓榨印度人民,使印度人民遭受了無窮的災難,僅1770年孟加拉大饑荒,就餓死1000萬人,占孟加拉人口的三分之一。從18世紀60年代起,東印度公司開始走下坡路,1767年,公司無力交納英國政府規定的40萬英鎊,開始向政府貸款,財政危機越來越嚴重。1813年,東印度公司對印度的貿易壟斷權被取消了,1833年,英政府又取消了它對中國的貿易壟斷權。東印度公司不得不走向破產的道路。
鴉片貿易
在18世紀,中國對鴉片的需求十分之高,而在1773年,東印度公司在孟加拉取得了鴉片貿易的獨占權。但由於東印度公司的船隻被禁止運送鴉片到中國,所以在孟加拉地區生產的鴉片要先在加爾各答出售,再在那裡運到中國。儘管中國政府一直禁止鴉片入口,又在1799年重申禁菸,但公司仍從孟加拉透過貿易商和中介走私鴉片到中國廣州等地,平均每年更高達900噸。鴉片源源不絕的輸入中國,使中英貿易形成了龐大的逆差,儘管中國輸出茶葉、絲綢和瓷器,仍未能阻止白銀大量流出的問題。在1838年,當時鴉片輸入中國的數量高達1400噸,中國不得不對走私者處以死刑,並派出欽差大臣林則徐監督禁菸。禁菸與日後的銷煙引發了1840年鴉片戰爭,最終使中國租借香港島予英國。反抗壟斷
七年戰爭的結果是法軍戰敗,這打擊了法國的帝國夢,也削弱了法國境內工業革命的影響。英軍統帥羅伯特·克萊武少將在印度獲得了一次出奇的勝利,戰敗了那裡的法軍,重占聖喬治堡。在1763年的巴黎條約中法國在印度的勢力僅限於本地治里、馬希、雅南等幾個沒有武裝的貿易點。雖然這些小貿易點在此後兩百年中保留在法國手中,但法國對印度土地的願望被打破了,對東印度公司來說這消滅了它的一個大的經濟對手。相反的,東印度公司此時擁有一支有紀律、有經驗的軍隊,它得以從其在金奈的基地出發不受任何其它殖民強國的影響保障其從孟加拉到加爾各答的利益。與此同時,當地統治者依然反抗東印度公司的統治。1757年克萊芙在普拉西戰役中擊敗了法國支持的最後一支反抗力量。這次勝利卻使得英國與莫臥爾帝國之間的關係惡化。在奧郎澤布皇帝被廢黜後,莫臥爾帝國已經處於分裂過程中。在與公司作戰失敗後,莫臥爾皇帝放棄了對孟加拉、比哈爾邦和奧里薩邦的統治。克萊芙由此成為第一位英國在孟加拉的總督。傳奇的邁索爾國王提普蘇丹也為英軍製造了一些麻煩。他是法國的同盟者,在四次英國-邁索爾戰爭中,他繼續反抗東印度公司的統治。1799年英軍占領邁索爾,提普蘇丹被殺。掠奪印度
一旦變成了英國殖民者的殖民地,印度就落入了苦難的深淵。英國殖統治給印度帶來的最大災難就是毀滅了印度的傳統手工業。在18世紀中葉前,手工棉紡織業是印度最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然而到了18世紀末的產業革命發生前,上千年曾經輝煌於世界的印度手工業從此一蹶不振。英國的殖民統治沉重地打擊了印度的手工業,使千百萬的手工業者失去了生活來源,大批人因飢餓而死亡。達卡城的人口由18世紀中期的15萬下降到1840年的三四萬人。“這種災難在商業史上幾乎是絕無僅有的。織布工人的屍骨把印度的平原漂白了。”一位東印度總督曾經這樣說。英國的殖民統治還造成了印度的饑荒。英國東印度公司為了賺錢而橫徵暴斂,在其統治印度東部以後不久就將田賦提高了近一倍,造成了連年的饑荒,僅1770年的孟加拉大饑荒就餓死了1千萬人,約占孟加拉人口的三分之一!“在1769年到1770年間,英國人用囤積全部大米,不出駭人聽聞的高價就拒不出售的辦法製造了一次饑荒。”在西歐殖民者到來之前,印度一直是世界上最繁榮富庶的地區之一,而在變為英國的殖民地之後,印度就成了一個被西方人鄙視的“落後國家”。從18世紀60年代起,東印度公司開始走下坡路,1813年,東印度公司對印度的貿易壟斷權被取消,同年,英政府又取消了它對中國的貿易壟斷權。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特權被取消後,來廣州十三行貿易的英國商人從原來統一由東印度公司組織而變為散商,英國政府特派官員與中國政府交涉商務事宜,使原來商人與商人之間的交涉一變而成為政府間的交涉,由此而埋下了中英兩國衝突導火線的種子。種種權力被取消後,東印度公司走向了破產的道路。1858年,東印度公司用盡畢生精力為英國聚斂到足夠的財富之後,被一腳踢開,東印度公司被英國政府正式取消,英國政府開始直接統治印度至1947年。公司覆滅
東印度公司的破產不是偶然的,其原因有三:1.公司職員貪污走私成風,使公司總收入銳減。
2.因公司對印度人民的橫徵暴斂,造成印度人民不斷起義。而公司要鎮壓起義,就需大筆開支。這樣就造成了惡性循環,使公司陷於重重危機之中。
3.東印度公司是商業壟斷資本的代表,而工業資本在英國迅速發展壯大,商業資本逐漸失去了它往日的地位。這點,也是公司垮台的最主要原因。
東印度公司對印度的行政管理成為英國公務員制度的原型。1813年公司的壟斷地位被打破後公司漸漸脫離了貿易業務。1857年印度民族起義後公司將它的管理事務也交付給了英國政府,印度成為英國的一個直轄殖民地。1860年代中,公司在印度的所有財產交付政府。公司僅幫助政府從事茶葉貿易(尤其是與聖赫倫那島)。《東印度公司股息救贖法案》生效後公司於1874年1月1日解散。《泰晤士報》評論說:在人類歷史上它完成了任何一個公司從未肩負過,和在今後的歷史中可能也不會肩負的任務。
在1987年,有咖啡商人成立了一間名為“東印度公司”的有限公司,並於1990年申請以原東印度公司的紋章作為自己的商標。但專利局則指“使用這個紋章的公司不能稱呼自己為‘東印度公司’,但到了1996年,該公司更為自己成立了網站。該公司現時仍以“東印度公司”的名義售賣聖赫倫那島的咖啡,並有出版一本介紹東印度公司歷史的書。但是要注意的是,儘管該公司聲稱成立於1600年,但它與原公司在法律上完全沒有關係。
歷史印記
1、擴張大英帝國領土。2、殖民掠奪,積累商業資本。
3、戰略要地,北指阿富汗,南指東南亞,東指中國。成為有力的戰略支撐點。
4、加深殖民化,成為英國工業品的銷售市場,支持了國內資本主義的發展,從而推進了殖民化浪潮。
5、排擠了歐洲其他殖民大國。
6、東印度公司統治為日後帝國政府的直接統治管理積累了經驗。
詳細介紹
一個管理他國的公司:英國東印度公司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奇怪的一段插曲:一個股份公司——英國東印度公司——竟然變成了印度這樣一個大國的正式政府,“官商一體”發展到了它的頂峰。英國東印度公司這個印度的“政府”還是英國女王的臣下,東印度公司統治的印度也就理所當然地變成了英國的殖民地。
東印度公司是英國、荷蘭等繼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擴張後於17世紀為了處理他們在東印度地區的一些事務而成立的機構,後來這些公司都變成了殖民者在殖民地的統治機構。當時在印度設立東印度公司的主要有英國、荷蘭、法國、丹麥、奧地利、西班牙和瑞典等國,其中荷蘭與英國的公司是最有名的,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更是因販賣鴉片和黑人奴隸而臭名昭著。
在伊比利亞擴張時期,葡萄牙人達·伽馬率船隊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達印度的馬拉巴爾海岸,從此歐洲殖民者開始了掠奪印度的血腥歷史。但由於當時的印度莫臥爾帝國既有高度發達的文明,又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因此殖民者一時無法占領內陸的廣大地區,只能在印度東西海岸搶占據點,進行海上搶劫與掠奪性貿易。
在西歐殖民者到來之前,印度就已經與其他國家和地區有了發達的貿易聯繫,然而隨著西歐商人的相繼到來,印度商人被逐漸從海上貿易中排擠了出去,以前的棉織品、絲織品、藍靛、香料、珠寶等的輸出就都由葡萄牙人、英國人、荷蘭人和法國人控制了。
在搞定印度人的同時,這些西歐商人之間也為爭奪印度市場進行了激烈的鬥爭。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成立之初,就遭到荷屬東印度(現在的印度尼西亞)的荷蘭人和葡萄牙人的抗爭。1600年12月31日,英國商人為了同荷蘭商人競爭而率先成立了英國“東印度公司”,一年後,荷蘭就緊接著成立了“尼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英荷兩國商人劍拔弩張,直到1623年,英荷兩國才達成默契:荷蘭壟斷東印度群島,英國壟斷印度次大陸。
當時的印度統治者為什麼允許這些“東印度公司”存在呢?原來,西歐商人手中有從美洲掠奪的白銀和黃金,他們可以大量購買印度精美的棉織品和絲織品,這促進了印度出口商品生產的進一步擴大。出口商品的增長還促進了農產品的生產,17世紀中葉,在孟加拉和旁遮普的一些地區,已經有幾十萬農戶在從事出口棉織品的生產了。
西歐商人控制的出口型經濟增加了印度人的就業,使印度人變得更加富裕;臣民們變得更富裕就會有助於朝廷增加稅收,就會有助於統治者政治上的穩定。這就是莫臥爾王朝的國王們不僅容忍了西歐商人控制的出口型經濟,甚至還在1717年允許英國在印度進行自由貿易。這就是17世紀末依然強盛的莫臥爾王朝聽任西歐商人設立“東印度公司”的原因。
最初,英國人主要利用東印度公司做生意,慢慢地,東印度公司就成了英國殖民者侵略印度的工具。英國東印度公司在1609年續領特許狀時,就取得了5項特權:掠地鑄幣、築城養兵、締結盟約、宣戰媾和及審理刑事民事案件。1613年,英國在印度西部的蘇特拉設立貿易站,不久又在印度東南部的馬德拉斯建立商館,1651年又被允許在胡格利通商。1698年,東印度公司買下了印度3個村子的包稅權,實際上等於買下了3個村子的領土,其中一個村子就是加爾各答。儘管加爾各答村很小,但其周圍盛產大米、黃麻,而且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東印度公司在這裡設立了貿易總部,把印度的糧食和工業原料源源不斷地運回英國,從中獲取了豐厚的利潤。在印度的英國人羅伯特·克萊夫在到達印度後的幾年裡這樣給家裡人寫信:使我能在祖國過上我做夢也想不到的好生活。……我已給姐妹們每人匯去2000英鎊,並將在適當時候照顧弟兄們。我想勸拉斯姐妹儘快結婚,她們沒有時間可浪費。……你沒有必要再當律師……可見英國人在印度掠奪的殘酷性。
英國東印度公司還通過壟斷鴉片、食鹽和菸草貿易等手段牟取暴利。其中,鴉片收入約占公司總收入的七分之一。他們強迫孟加拉農民種植鴉片,再走私運到中國銷售,從中牟取暴利,並使大清帝國從此走向衰落。
18世紀初期,強盛的莫臥爾王朝開始衰落,印度又重新分裂為許多的小城邦,而此時英國東印度公司實力越來越強,於是它拋開了“商業公司”的外衣,逐漸占領了馬德拉斯、加爾各答和孟買,然後在這裡設立管區。為了能更順利地入侵其他地區,英國東印度公司還在加爾各答修築了一個巨大的堡壘,裡面是為它服務的荷槍實彈、全副武裝的英國軍人。
做生意的東印度公司建立了軍隊,這下印度人終於不幹了。1756年,孟加拉的納瓦布(相當於總督)向東印度公司提出抗議,要求它們拆除堡壘,但英國人根本不予理睬。於是納瓦布發兵趕走了英國人,收回了加爾各答。這就是著名的英印“七年戰爭”的導火索。
1757年1月,英印開戰,在狡猾的英國人的賄賂下,英軍於普拉西戰役中大敗印軍,孟加拉的納瓦布被殺死,孟加拉國庫被搶。據不完全統計,英軍拿走的金銀珠寶,總價值達3700萬英鎊,這還不包括個人裝入腰包的總價值為2100萬英鎊的財物。貪婪的英國人還於1799年,在攻陷了印度封國邁索爾時,從邁索爾首府搶劫的價值超過1500萬英鎊的王室珍寶。
七年戰爭結束後,英國歷史學家J.R.格林這樣說道:七年戰爭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也是英國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到現時為止,歐洲國家的相對重要性已從它們在歐洲範圍內的屬地獲得。但是,從戰爭結束起,英國較其周圍國家重要還是不重要,已無關緊要。英國不再僅僅是一個歐洲強國,不再僅僅是德國、俄國或法國的對手。正如英國聲稱它是北美洲的霸主和印度未來的霸主那樣,英國突然遠遠勝過那些由於其位置僅在一塊大陸內、注定要在以後的世界歷史中處於較低微的地位的國家。
在大敗印軍後,隨後英軍又擊敗了法軍,獨自霸占了孟加拉,並任命親英派印度人作了納瓦布。1765年,東印度公司取得孟加拉、比哈爾、奧里薩的收稅權,主宰了孟加拉。公司直接掌握了財政和軍權,也就間接掌握了行政權。印籍人員負責辦理事務,但無實權,史稱“雙層統治”。1767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東印度公司管理法”,原加爾各答的省督改稱總督,由英王直接任命,其任務是代表英國政府全權管理英國占領下印度的全部領土。至此,英國政府開始通過東印度公司直接統治印度,東印度公司最終變成了統治印度的殖民主義政府。英國人一旦在德里安頓下來,就完全走上通往世界帝國和世界首富的道路。正是由於範圍廣闊、人口稠密的次大陸所提供的這塊無與倫比的根據地,英國人才能在19世紀擴張到南亞其餘地區,然後遠遠地擴張到東亞。
一旦變成了英國殖民者的殖民地,印度就落入了苦難的深淵。英國殖民統治給印度帶來的最大災難就是毀滅了印度的傳統手工業。在18世紀中葉前,手工棉紡織業是印度最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然而到了18世紀末的產業革命發生前,上千年曾經輝煌於世界的印度手工業從此一蹶不振。
英國的殖民統治沉重地打擊了印度的手工業,使千百萬的手工業者失去了生活來源,大批人因飢餓而死亡。達卡城的人口由18世紀中期的15萬下降到1840年的三四萬人。“這種災難在商業史上幾乎是絕無僅有的。織布工人的屍骨把印度的平原漂白了。”一位東印度總督曾經這樣說。
英國的殖民統治還造成了印度的饑荒。英國東印度公司為了賺錢而橫徵暴斂,在其統治印度東部以後不久就將田賦提高了近一倍,造成了連年的饑荒,僅1770年的孟加拉大饑荒就餓死了1千萬人,約占孟加拉人口的三分之一!“在1769年到1770年間,英國人用囤積全部大米,不出駭人聽聞的高價就拒不出售的辦法製造了一次饑荒。”
在西歐殖民者到來之前,印度一直是世界上最繁榮富庶的地區之一,而在變為英國的殖民地之後,印度就成了一個被西方人鄙視的“落後國家”。從18世紀60年代起,東印度公司開始走下坡路,1813年,東印度公司對印度的貿易壟斷權被取消,同年,英政府又取消了它對中國的貿易壟斷權。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特權被取消後,來廣州十三行貿易的英國商人從原來統一由東印度公司組織而變為散商,英國政府特派官員與中國政府交涉商務事宜,使原來商人與商人之間的交涉一變而成為政府間的交涉,由此而埋下了中英兩國衝突導火線的種子。種種權力被取消後,東印度公司走向了破產的道路。1858年,東印度公司用盡畢生精力為英國聚斂到足夠的財富之後,被一腳踢開,東印度公司被英國政府正式取消,英國政府開始直接統治印度至1947年。
後期評價
東印度公司與今天的跨國公司並不相同。東印度公司是從自己政府那裡獲得貿易獨占權而且擁有軍隊(包括艦隊),在殖民地建立政府機構,對殖民地進行殘暴的政治統治、經濟掠奪以至於販賣奴隸、毒品的軍政經合一的殖民機構。它們產生和存在於16世紀末到19世紀上半期,對各國資本主義原始積累起了重要作用。16世紀末17世紀初,先後有葡、英、荷、丹、法等國在東半球的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亞等地成立東印度公司。至於為什麼都取名“東印度公司”,這和哥倫布錯把美洲當作印度並以訛傳訛有關。1492年,哥倫布航行到達今天中美洲的西印度群島,錯把它當作印度,把當地土人當作印度人(今天仍把美洲原住民稱為印第安人,在英文裡與印度人是同一個單詞)。以後人們發現錯了(哥倫布本人至死不承認自己錯了),但仍然將錯就錯,把真正的印度(甚至印度尼西亞等一些東南亞國家)叫做“東印度”,把美洲加勒比海的島嶼叫做“西印度”,上述這些殖民公司的名稱就由此而來。
荷、英、法為什麼都在東半球設立東印度公司,這是因為17——18世紀,這三國是世界上主要的殖民國家(還有西班牙,不過它主要在西半球擴張),它們在東半球的爭奪尤其激烈,爭相成立東印度公司是它們之間爭奪的重要表現和手段。最後,英國取得勝利,英國東印度公司也最有名。
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和逐步完成,自由競爭、自由貿易已成為新興工業資產階級的強烈要求,這種特權公司已不適應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的要求,18世紀中期,先後被各國政府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