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通過鼓勵跨區域和跨學科間的溝通交流、共享學術資訊、出版學術刊物、組織學術會議、提供面向普通公眾的教育活動等方式,為東亞考古學領域以及其他相關領域的師生乃至社會公眾構建了一個信息共享和學術交流的合作平台。東亞考古學會實行會員制,會員主要為世界範圍內對東亞考古學感興趣的專業人士和非專業人士,研究領域從東亞地區最早出現的人類到古代文明的發展,乃至現當代的城市與鄉村,是國際上東亞考古學研究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學術組織之一。
學會按照規範的組織章程運轉,常設機構包括執行委員會、顧問委員會、理事會、提名和任命委員會。其中,理事會為學會的決策機構,成員包括執行委員會成員、特邀委員和顧問委員以及各國學者代表,理事會投票決定有關學會的重大事宜,執行委員會則主要處理學會的日常事務,並負責籌備“東亞考古學大會”。執行委員會成員為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教授Fumiko Ikawa-Smith、韓國忠南大學教授朴洋震(Yangjin Pak)、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關玉林(Gwen P. Bennett)和英國杜倫大學教授Gina L. Barnes。
東亞考古學會促進學術交流的平台主要有三個:一是“東亞考古學會網站”,主要發布有關東亞考古的重要信息和學術觀點。二是創刊於1999年的學術期刊《東亞考古》(Journal of East Asian Archaeology)。該刊物依託美國波士頓大學“東亞考古和文化歷史國際中心”,是國際上比較重要的東亞考古學英文專刊。三是學術會議“東亞考古學大會”(SEAA Conference)。該大會始於1996年,每四年一屆,會議語言為英語。第一屆大會於1996年在美國夏威夷召開,第二屆於2000年在英國杜倫召開,第三屆於2004年在韓國大田召開,第四屆於2008年在北京舉行,第五屆於2012年6月6―10日在日本福岡舉行。
相關詞條
-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是自治區文化廳直屬事業單位,承擔著自治區範圍內文物保護、考古勘探、調查、發掘、研究和古建維修等方面的工作任務,是全區惟一具有團...
介紹 成果 出版刊物 研究人員 -
王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
王巍,男,漢族,1954年5月生,山東榮成人。 1978年3月,考入吉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1995年1月獲得日本九州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96年7月,...
個人履歷 擔任職務 主要貢獻 研究項目 學術成果 -
白雲翔[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研究員]
男,漢族,1955年12月出生於山東省淄博市,籍貫山東省章丘市。歷史學博士,研究員。 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考古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職稱...
人物簡介 個人履歷 個人作品 -
陳文華[考古專家]
陳文華是著名考古專家、茶文化專家。曾任江西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農業歷史學會副會長,1988年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
簡介 考古發現 茶的造詣 評價 -
東亞狼
不論是茶杯大小的約克郡犬,還是有小型馬大小的愛爾蘭獵狼犬,所有的狗種都是由一種“東亞狼”進化而來的,而狗與人類的密切關係,為人類疾病的科學研究提供了獨特...
東亞狼是狗的祖先 狗的祖先是“東亞狼” 物種始源 生活習性 演化進程 -
2007年十大考古發現
唐戶遺址發掘出土了60餘座新石器時代中期裴李崗文化的房址,而此前發現的裴李崗時期的房址總數,只有幾座。 良渚古城是長江下游第一次發現這一時期的城址,是同...
2007年十大考古發現 1、河南許昌靈井舊石器遺址 簡介: 專家點評: -
林秀貞[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審]
林秀貞,又名林文意,女,漢族。1940年3月,出生於哈爾濱市。籍貫山東省龍口市,祖籍福建閩侯。196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
人物介紹 學術成果 榮譽稱號 學術自傳 -
中國亞非學會
中國亞非學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於2005年4月20-21日在北京華僑大廈會議廳隆重舉行。中國亞非學會在北京召開理事會擴大會議,討論、修改章程,健全領導機...
大事年表 著名大會 東方學 -
李京華[考古學者]
李京華 男,1925年 5月出生,河南欒川縣人,漢族,大專學歷。曾任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發掘組長,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室主任。
個人履歷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