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四大書院

杭州四大書院

杭州的書院自唐代始,至清代到達極盛,前前後後總共出現了約31所,其中以敷文書院(今萬松書院)、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四大書院最為著名。

現名為萬松書院的敷文書院,是傳說中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相戀之處,而今它已經成了杭州最有人氣的書院之一.萬松書院始建於唐貞元年間(785-804),當時名報恩寺。明弘治十一年(1498),浙江右參政周木改闢為萬松書院。明代理學家王陽明曾在此講學。清康熙帝為書院題寫“浙水敷文”匾額,遂改稱為敷文書院。現遺址尚存有“萬世師表”四字的牌坊一座和依稀可見“至聖先師孔子像”的石碑等物。
崇文書院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位於西湖跨虹橋西。明朝巡鹽御史葉永盛每逢春秋公務之閒暇,召集徽州籍子弟聚於跨虹橋西的湖面畫舫中,現場出題考課,然後命各舟蕩漾分散,稱為“舫課”。葉永盛調離之後,徽商在跨虹橋西建院舍,稱“紫陽崇文書院”。清康熙四十四年,康熙南巡,題榜“崇文”,遂更名為“崇文書院”。崇文書院後來毀於太平軍戰火,同治年間又重建,光緒年間,還引來海寧人王國維在此讀書,王國維成名後,回來崇文書院講過學。
紫陽書院原名紫陽別墅,始建於康熙四十二年間(1703年),由兩浙都轉鹽運使高熊征及鹽商汪鳴瑞等捐資建造,初名“紫陽別墅”,主要招收商人子弟。鹹豐十一年(1861年),院舍毀於戰亂。同治四年,得以重建,更名為“紫陽書院”。乾隆年間,學生多至三百餘人。清代著名學者孫衣言曾在此主教,鹹淳十一年書院舍毀於兵災,同治四年重建,並改名為紫陽書院。光緒十八年改為仁和縣高等國小堂,院址今為紫陽國小學校。紫陽書院在城南紫陽山腳,與幾個書院相比,最得山林野趣。幽徑亂石,雜樹繁花,提供探勝的樂趣。紫陽書院從1703年創建到1902年歸併,有199年的歷史。紫陽是朱熹的號,清代書院裡,很多省份都有紫陽書院,最有名的是蘇州。蘇州紫陽書院和杭州敷文書院地位一樣,名列全國23所省級書院之中。乾隆皇帝曾經到各省級的書院巡視,杭州敷文和蘇州紫陽都去過六次,是去的次數最多的兩所書院。蘇州的紫陽書院由李鴻章選中俞樾作為山長,杭州的紫陽書院則是由俞樾的浙江同年摯友孫衣言掌印,這孫衣言的兒子就是晚清著名的經學大師孫詒讓。
詁經精舍嘉慶六年(1801年),由浙江巡撫阮元在原《經籍纂詁》編纂之地創建,阮元在《詁經精舍記》中認為:聖賢之道存於經,經非詁不明。遂將書院更名為“詁經精舍”。現已不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