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譯
杏簾招客飲,在望有山莊。
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
盛世無飢餒,何須耕織忙。
這首詩是《紅樓夢》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倫樂寶玉呈才藻》中元春省親令大家作詩時林黛玉代賈寶玉所作,格調自然熟練,纖巧而不露堆砌生硬,具有黛玉詩歌的個性特徵。
首聯“杏簾招客飲,在望有山莊”將題目分成兩句吟詠,句法渾然天成,緊扣題目。以下四句寫來客所見山莊景色。
頷聯“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句畫出一幅生動的畫面:鵝兒在長滿菱荇的池中嬉戲游水,燕子從桑榆林中銜泥飛出,築巢於屋樑之間。此聯僅用名詞構成詩句,而未用動詞或形容詞,這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一種特殊句法。
頸聯“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一氣而下,突出描繪“杏簾在望”的田野景觀,畫出想像中的豐收景象。
尾聯“盛世無飢餒,何須耕織忙”寫來客的感想。因為這是寫給元春看的所以以頌聖結束全詩十分聰明。
林黛玉在此詩中描繪了一個理想之中的太平田莊,其實它只是存在於大觀園內的一個虛假的田莊模型而已。脂硯齋有評“以幻入幻,順水推舟”。
元春省親的時候,這就像皇帝叫臣子做應制詩一樣的,一個一個叫大家都寫首詩,題個匾,她來評好壞。但是她弟弟,她是特別喜歡的,別人做四句就夠了,你要做八句,不是做一首,而要做四首。她認為最好的地方,比如說瀟湘館、比如說蘅蕪院,後來的還有稻香村,這些地方都叫他每一處做一首詩。做得賈寶玉苦得不得了,最後林黛玉看不過了,就“作弊”了,最後一首沒寫完,就是那個稻香村。“杏簾在望”這首,她就寫好以後,寫小紙團裡面,扔給他,結果他馬上就抄進去,最後評下來,這首詩最好,所有詩裡面這首詩最好。 “杏簾在望”後來就改為“稻香村”。“杏簾招客飲,在望有山莊”,格調老練,寫的詩首聯就是要拿這個題目,就要擒題目。她把這個題目分成兩句,一氣講下來,講得那么自然。“杏簾招客飲”,酒旗在招客人,“在望有山莊”,看上去“杏簾在望”四個字就做進去了。第二聯“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這做得好不好?你說這兩句裡面,哪個是主語?哪個是謂語?沒有的。沒有動詞、沒有用形容詞,全是名詞放在一起,“菱荇鵝兒水”,這個就是詩歌的特殊句法。你可以想像,鵝兒在那裡戲水,水上面有菱荇,這些不要講出來。就用“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也是這樣,燕子在樹里穿來穿去,把桑樹、榆樹的枝條來做自己的窩,回來做自己的燕窩,這些你自己去想像吧。它是這樣的一種句法,這是特別地工整的句法。第三聯和第二聯,頷聯同頸聯,你們學寫詩的人請注意,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變化。前面是嚴肅的話,後面就要嘻嘻哈哈。前面坐得一本正經,底下就要跑步。兩聯姿態要不一樣,前面濃,底下就要淡。所以底下一聯非常自然:“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這兩句話就是一氣而下,非常自然的,同上面的面目是改變了。同一個面目,你就是寫詩,說明不大會寫詩。可這首詩好在最後兩聯。稻香村那是一個景致,你不要以為這真是農村,賈寶玉早就講過了,這個地方,水旁邊沒有山,什麼都沒有,這裡忽然出來一片人為的農村,過去人為的也寫,這裡面沒有人在種田耕地,也沒有人在那裡織布,只是一個景點而已。林黛玉就有這么聰明,不是這個是給元春看的嗎?所以要頌聖,應制詩嘛,因此就說“盛事無飢餒”,現在太平盛世,沒人餓肚子了,“何須耕織忙”,何必去耕織呢?到時候買就好了,糧食都吃不完。所以脂硯齋的批語就是這樣“以幻入幻,順水推舟”,什麼叫順水推舟呢?就是大觀園沒有人耕作,就有景象擺在那裡,人家種好的稻子,順水推舟。所以“且不失應制”,不失應制之體,因為寫給元春看,不單單是個姐姐,她是貴妃,她是代表皇帝出來的,她讓你寫詩的話,你必須要以臣子態度對待皇帝一樣,要歌頌太平盛世,所以說“盛事無飢餒,何須耕織忙”。所以元春看了也就特別高興,覺得她弟弟現在這么聰明了,寫出這么好的詩來,哪裡知道是考試作弊。這個地方寫林黛玉寫絕了。林黛玉自己的詩當然做得也好,也聰明,但她把最好的詩寫給她最心愛的人,為他出力,為知己出力的話,她寫的詩寫得特別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