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提起“李艷秋”這個名字,人們首先會想到她是一名影視演員:《都市放牛》中尋求自我價值的農村女娃水苗;《最後選擇》中機敏果敢的警察英子;《大命運》中個性十足的搖滾女歌手唐雨;《風雨梅家樓》中柔情似水的梅田恬;《老城牆》中年齡跨度很大的方玉惠;《小白玉霜》中命運跌宕的評劇藝術家……這些不同性格、不同閱歷、不同年代的人物,無一不被李艷秋演繹得活靈活現。 從第一次於1989年被瀟湘電影製片廠《血誓》攝製組“拽”上銀幕至今,李艷秋已出演了50餘部600多集的影視劇。也有人說李艷秋是一名歌手,因為電視劇《都市放牛》、《悲喜四季》、《銀樓》等20多部電視劇的主題歌都是由她配唱或者創作的,她的首張專輯也在緊張的籌備當中。雖然1994年捨棄了在河南大學教書的職位,毅然跟大導演尤小剛的中北公司簽約而踏入演藝圈,但在河南大學音樂系的學習經歷,讓李艷秋對通俗歌曲的演繹及創作始終抱有特殊的感情,她說自己只有抓住一切可能把握的機會,動情地過把放歌的癮。其實,早在中央電視台1994年那屆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中,李艷秋就獲得了專業組通俗唱法“螢屏獎”。其實李艷秋還是一名出色的戲劇演員,十多歲時她就考入南陽戲曲學校,主演了戲曲《白蛇傳》、《五女拜壽》



等劇目;考入河南大學專修歌劇之後,她又主演了《白毛女》、 《葉子》等歌劇,她主演的戲曲電視《五福臨門》,因為對地方戲曲的演唱做了一次成功的大膽嘗試,而在全國戲曲電視劇評比中獲“五個一工程”優秀獎。李艷秋透露:不久前她的一位老師專程到北京請她出演一台歌劇,這讓她興奮異常。如果可能,她會重新站在那個令她魂牽夢縈的舞台,再痴痴地陶醉一回。更少有人知道的是,早在1997年李艷秋就在電視劇《女刑警隊長》中做了一回製片人——不是去演製片人,是真的當製片人。她的感觸是:“比單純做演員累多了,但最終的成就感也比做演員大多了。” 影、視、歌、戲、制,真的要做個“五棲王”嗎?昨晚正在跟片方洽談劇集合作的李艷秋在北京通過電話告訴記者:“不是說要刻意挑戰自己的能力或潛力,只是真的喜歡錶演,喜歡所有跟表演緊密相關的東西,不同的階段我有不同目標,但所有目標只有一個指向,那就是用我的努力給觀眾創造享受。”
主要作品
電影作品
《血誓》—馬月娥
《國歌》—蘇菲
《呂正操1942》—劉沙

《邊關無狼煙》—李南艷
《火紅的杜鵑花》
《鄉村守望的女人》—何秀蘭
電視作品
40集《都市放牛》—水苗

30集《英雄無淚》—鞠花
16集《難捨真情》—厲萍
23集《危險進程》—戴瑩
25集《風雨梅家樓》—梅田恬
18集《最後選擇》—英子
20集《老城牆》—方玉惠
12集《新兒女英雄傳》—楊小梅
18集《李氏家族》—張滿鳳
20集《第八警區》—易琳
20集《與愛同生》—李悅萍
30集《甜蜜的煩惱》—王瑩
20集《諜影》—山口、梅芝蘭
15集《小白玉霜》—小白玉霜
24集《新謝小娥復仇傳奇》—謝小娥
8集《陳雲在臨江》—于若木
30集《雅寶路女人》—祁紅

20集《西門豹》—西門夫人
20集《男人脊樑女人背》—李靈芝
20集《阿容》—阿容
30集《皇糧胡同十九號》—費陽
音樂作品
歌劇《白毛女》--喜兒新編歌劇《葉子》--葉子
主題曲目
《一天天想你》——電視劇《難捨真情》片尾歌
《你還是走了》——電視劇《都市放牛》片尾歌
《心意紛飛》——電視劇《非常接觸》片尾歌
《愛過》——電視劇《悲喜四季》片尾歌
《說錢》——電視劇《銀樓》主題歌
《江湖》——電視劇《鳳在江湖》主題歌
《客家女》——電視劇《阿容》主題歌
《大鵬灣情歌》——電視劇《阿容》插曲
《選擇》—電視劇《雅寶路女人》片尾歌
音樂作品
《潮濕的心》
《你的天空》
《小村風流》
《留得青山看斜陽》
《感動》
人物評價
李艷秋:阿容的“竹筍精神”催人向上

國慶長假期間,首部全景式反映深圳原住居民客家人故事的電視劇《阿容》正在深視公共頻道以每天4集的速度熱播。此次,“深圳製造”再次濃墨重彩地瞄準深圳這片熱土和深圳人,引起了廣大觀眾的熱切關注。劇中女主角阿容的坎坷人生和奮鬥歷程感動了大批觀眾,“像竹筍一樣,再大的石塊壓著也要鑽出來”的抗爭精神,更成為許多觀眾熱議的話題。
《阿容》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深圳製造”,由深圳作家編劇、深圳力量參與投資、並且全景式反映出深圳本土客家風情和歷史,通過40年的時間跨越,塑造了阿容這個“中國式阿信”的藝術形象。昨天,本報記者專訪了阿容的扮演者、實力派演員李艷秋,聽她講述《阿容》背後的故事。
當“客家女”學會炒花生、釀豆腐

李艷秋是一個實力派演員,曾在《血誓》、《國歌》、《風雨梅家樓》等影視劇中有出色的表演。她與《阿容》的結緣是在湖南拍攝《風雨梅家樓》的時候,張今標導演偶然看到她,覺得她可塑性很強,適合出演年齡跨度大的角色。後來籌拍《阿容》時,張今標就想到了李艷秋。
為了成為真正的客家女,李艷秋翻閱了大量的客家文化資料,還在拍攝前提前來到深圳體驗生活,先在作坊里學炒花生、釀豆腐,再跟村子裡的小姑娘學習挑擔。雖然學戲曲的時候練過功,但幾場挑水的戲對李艷秋來說還是一大挑戰,“水捅特別重,而且水還要裝滿,加上有時候因為配合的原因,一場挑水的戲要拍十幾條,晚上回去一看,肩膀又紅又腫。”
《阿容》的拍攝過程跟阿容的經歷一樣“難”,因為是在夏天最熱的時候拍的,李艷秋的戲量又特別大,為了趕進度,三個月的拍攝時間裡,她幾乎沒有休息一天,除了有一次中暑暈倒以外。全劇殺青的第二天,李艷秋繃緊的神經一下子垮掉,她病倒了。“但是,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我出演的是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客家女性。”李艷秋說。
學客家話唱起主題歌
“我從天上來本是月中花大風吹我到海邊路到盡頭便是家……”細心的觀眾會發現,這首鏇律優美的主題曲也是出自李艷秋之口。
出演能歌善舞的客家女,李艷秋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她畢業於河南大學音樂系民族歌劇專業,唱歌是她的拿手好戲。“只要聽一遍,我馬上可以進入狀態開始唱。”李艷秋說。
話雖如此,李艷秋畢竟不是客家人,對粵語和客家話都不熟,而《阿容》雖然全劇是國語對白,但是裡面大量的山歌童謠都是客家方言。李艷秋告訴記者:“我本來是學音樂的,演唱技巧沒有太大問題,但要用客家話來唱難度就很高了。”因此,她的客家山歌和台詞都是編劇梁佛金手把手地教會的。“梁老師要求特別嚴,要唱到他這個本土客家人都滿意才行。”最後,梁佛金評價她用客家話和國語演唱的主題曲都“很地道”。
“竹筍精神”讓人學會珍惜生活

接到《阿容》的劇本,讀完以後李艷秋哭了很久。“當時憋得很難受,覺得阿容的經歷實在是太苦了,其實每一個故事都很平凡很自然,但是全部都發生在她身上,這種苦難就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
李艷秋認為,“像竹筍一樣,再大的石塊壓著也要鑽出來”的抗爭精神是阿容這個角色最閃光的地方。“她的身上濃縮著深圳女性的不少特質,體現了中國女性的傳統美德,特別是客家人的韌勁、善良、質樸,在她身上很典型。所以我在表演上就緊緊抓住這份頑強來表現。”
劇中,母親教給阿容的“竹筍精神”是她遇到困難時支撐過去的動力源泉。李艷秋認為,“竹筍精神”具有教育意義,給人向上的力量。“看了阿容的故事,你會感嘆我們現在的生活過得太好了,這部電視劇讓人學會珍惜生活。”
李艷秋說,自己雖然外表有幾分柔弱,但是骨子裡也很有主見,很要強,和阿容有幾分相似,這對自己扮演這個角色也增加了幾分自信。“雖然我沒有阿容那么複雜的經歷,但是她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我是相通的,特別是那份‘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咬牙撐下去’的堅持。”
從18歲演到58歲是“大考驗”
阿容被稱為“中國阿信”,談到與日本電視劇《阿信》的異同時,李艷秋表示,阿信是好幾個演員在演,而阿容除了童年有一個小演員以外,自己要從18歲一直演到58歲,整整40年的年齡跨度,對自己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考驗。
李艷秋說拍完《阿容》以後,她就愛上了深圳這座城市,只要去香港路過深圳,就會停留一兩天,甚至有過在這裡定居的打算。“主要是因為拍戲的時候結交了不少好朋友,拍攝《阿容》讓我認識到了深圳人的熱情友好。”
獲獎記錄
榮譽獎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