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任鞍山鋼鐵公司第一煉鋼廠技師、總爐長、廠工會主席,鞍山市總工會主席,中共鞍山市委書記,鞍山市政協副主席、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是中共十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53年帶領八號平爐職工為國家增產15000噸優質鋼,成為全國大型平爐一面紅旗。1958年創造平爐裝入量全廠最高紀錄。次年所在平爐被冶金部評為全國紅旗爐。1956年、1959年先後在全國先進生產者代表會議、全國“群英會”上被授予全國先進生產者稱號。
1949年6月,李紹奎回到了剛解放的鞍鋼。他把工廠當成自己的家,無論工作多累,都毫無怨言。他常說的一句話是:“給自己幹活,難道還能偷懶嗎?”進廠不到兩個月,就成了全廠有名的“生產突擊手”。
為了儘快在廢墟上恢復生產,李紹奎把行李搬到廠里,並提出“向一秒鐘要鋼”。僅3年他和工友們就試驗成功了爐門埋管吹氧新技術,縮短冶煉時間兩個多小時。過去洋專家燒結爐底需7天7夜,而他們只用10個小時;原來平爐裝入量僅100噸,他們可以裝到300噸。1953年,李紹奎領導的8號平爐,為國家增產了1.5萬噸優質鋼,成為全國大型平爐的一面紅旗。毛澤東主席親筆寫信祝賀他們創造的快速煉鋼新紀錄。1954年7月,他被評為鞍山市特等勞動模範,不久又出席了全國先進生產者代表大會。
這些榮譽給了李紹奎巨大的鼓舞,他對自己要求更嚴了,不僅工作中勤勤懇懇,而且遇到困難和危險總是沖在前面。
1958年,一個下過大雪的清晨,李紹奎正在做接班後的準備工作。突然爐下有人大叫,“水要淹上蓄熱室啦!”如果蓄熱室淹了,整個平爐就無法生產。李紹奎聽到喊聲馬上跑過去,把衣服一脫,就跳進了地下水道,他和另一名工友在齊胸深的水裡蹚了幾個來回,發現是滲水口堵了。他不顧水冷和被吸進水道的危險,讓同事扯住自己的腳,一個猛子扎進去,把水道口的髒東西掏出來。蓄熱室安全了,李紹奎的皮膚卻凍成了黑紫色,頭髮也一根根地成了冰絲。這一年他帶領工友們創造了全廠平爐裝入量最高紀錄,被冶金部評為“全國紅旗爐”。
進入上世紀70年代後,年近五旬的李紹奎仍戰鬥在生產一線。1972年,一天七號平爐的後牆燒穿了一個洞,烈火直往外噴,眼看就有停爐的危險。李紹奎憑著自己多年的經驗,提出了頂火補爐的建議。他夾著一包耐火材料,奔向竄出一米多長火苗的爐牆缺口,在高壓空氣噴管的掩護下,冒著熾熱的高溫,把耐火材料補到缺口上,經過兩個小時的奮戰,他補好了爐牆,挽救了一爐好鋼,並保證了生產的正常進行。
相關詞條
-
李紹昉
李紹昉,字東陽,號曉園,又名勾漏山人,乾隆五十二年生於北流清灣硃砂地村。李紹昉生於一個書香門第,祖父李毓蕃曾考中過舉人,父親李程泌,得選拔為貢生。李紹昉...
主要事跡 相關連結 主要著作 -
張發奎
張發奎(1896—1980),又名逸斌,字向華,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9月2日出生於廣東韶關始興縣,客家人,香港崇正總會名譽會長,著名愛國將領及抗...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人物評價 家庭成員 人物紀念 -
黃紹竑
黃紹竑(1895年12月1日-1966年8月31日),又名紹雄,字季寬,廣西容縣珊萃村人,新桂系主要領導人之一,著名抗日愛國將領,愛國民主人士,國民黨陸...
人物生平 人物評價 後世紀念 -
張永奎
1.山西大學電子商務系主任:張永奎,男,教授,博士生導師、山西大學商務學院科研處處長、電子商務系主任、院學術委員會委員。1990至1992年赴英國Sti...
基本信息 2.浙江省舟山市人民醫院院長 3.四川大學教授 -
史紹熙
史紹熙,內燃機專家、內燃機專業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開發了柴油機複合式燃燒系統;在流體力學、燃燒學、代用燃料、測試技術等方面有所建樹。重視人才培養。建...
生平概況 創建內燃機專業 發明燃燒系統 燃油噴霧研究 發動機新技術 -
李氏族譜
李姓,在中國有人口9000多萬,為中國第二大姓,全球人口總規模超過1億。李姓在中國,四川、重慶、雲南、青海是第一大姓,河南是中國李姓的第一大省。古隴西,...
編修 祖訓 歷史 文化 郡望 -
李濟琛
抗日時期到建國初期的軍人、政治家 一生坎坷
【人物生平】 【人物年譜】 【電影角色】 -
李氏
李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四位。為區別其他同音姓,常說“十八子李”或“木子李”。在台灣、朝鮮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見姓氏,在朝鮮李姓為第二大...
姓氏起源: 聚集地: 歷史分布 人口分布 傳統文化 -
李姓家譜
李姓家譜種類繁多,數量驚人,據說美國猶他家州譜學會存有115種,北京圖書館收藏有67種,民間保存者不計其數。從時間上說,李姓族譜始於宋代,盛於明、清,還...
家譜序言 家譜編修 李姓祖訓 李姓起源 李姓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