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紹熙[原天津大學校長,內燃機專家]

史紹熙[原天津大學校長,內燃機專家]
史紹熙[原天津大學校長,內燃機專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史紹熙(1916.8.19-2000.9.16),原名史紹華,江蘇省宜興縣人,內燃機、工程熱物理與燃燒學家和教育家,中國高校內燃機專業的創建者、教學科研的開拓者 ,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原天津大學校長 。 1935年史紹熙考入北洋大學機械工程專業;1939年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後留校任教;1945年考取公費留英,入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研究生院深造 ;1949年7月獲得博士學位後受聘為英國威爾斯大學斯王西學院研究員;1951年幾經周折返回中國,到天津大學任教授;1951年主持創建天津大學內燃機專業,任教研室主任;1956年史紹熙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擔任天津大學第三機械系主任兼天津內燃機研究所所長;1972年擔任天津大學機械系主任;1981年擔任天津大學校長 。 史紹熙的主要研究內容為流體力學、燃燒學、代用燃料、測試技術、缸內流動、燃油霧化,創造出複合式燃燒系統 。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史紹熙早年照片 史紹熙早年照片

1916年,史紹熙出生於江蘇省宜興縣義莊村的普通農家,5歲進入私塾受啟蒙教育,7歲進入滸讀庵初小,11歲進入宜興官林國小,13歲先考取宜興中學。1929年,考入江蘇省立無錫中學國中部 。

1932年,國中畢業時正值“九·一八”事變,他毅然參加愛國運動,帶頭罷課並被選為學生代表赴南京請願,險遭學校開除,終因平日品學兼優,畢業成績第一,受到教師保護,僅取消保送高等師範資格,他隨即考入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直至畢業其成績始終保持全班之冠。

1935年,高中畢業後考入北洋大學機械工程專業。“七·七事變”發生後,參加了家鄉青年抗日救亡宣傳隊,經安慶,至武漢,後知母校內遷,才奔赴西安完成未竟的學業。

1939年,以全班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獲學士學位並留校任教,之後在國立西北工學院 、四川銘賢學院,因為教學嚴謹,僅任兩年助教即被破格晉升講師。1944年,任教於武漢大學工學院。

史照熙參加學術會議 史照熙參加學術會議

1945年,考取公費留英,入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研究生院深造。由於學習成績優異,而且在研究工作中提出了一些新的論點和概念,受到導師Gibson教授的推薦,直接攻讀博士學位 。

1949年7月,以《測量內燃機空氣消耗量及其它脈動氣流用層流流量計的研究》為題,通過了博士學位論文答辯,獲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博士學位 。

1949年,受聘為英國威爾斯大學斯王西學院研究員,繼續從事內燃機的研究。斯王西學院的教授勸他加入英國籍,曼徹斯特大學的教授又推薦他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任教。

1951年,史紹熙決然放棄了優越的物質生活和工作條件,幾經周折,衝破重重困難,於1951年返回祖國,並接受母校的邀請,到天津大學任教授。

1952年,主持創建天津大學內燃機專業,任教研室主任。1954-1957年,擔任天津大學機械系副主任。

史紹熙晚年照片 史紹熙晚年照片

1956年,史紹熙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曾先後當選為黨的第十一屆與第十二屆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58年,擔任天津大學第三機械系主任,同年在史紹熙的推動下建立了天津大學內燃機研究所,擔任首任所長 ,1960年擴建為天津內燃機研究所 。

1960-1972年,擔任天津大學動力工程系主任。

1972-1979年,擔任天津大學機械系主任 。

1979年,擔任天津大學副校長兼熱物理工程系主任,並創立了工程熱物理專業,接著又籌建了熱能研究所,兼任所長。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81年,擔任天津大學校長 。

1983年,創辦學術期刊《內燃機學報》,這是中國內燃機行業唯一的高級學術刊物。

1987年,主持建成了第一個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並親任主任和學術委員會主任。

1992年,被國家科委聘請為首席科學家,領導開展國家攀登計畫 。

1995年,史紹熙創辦學術期刊《燃燒科學與技術》,並擔任主編 。

2000年9月16日,史紹熙在天津逝世,享年85歲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史紹熙先生為周建芳頒獎 史紹熙先生為周建芳頒獎

1949年,史紹熙在博士論文中首次導出了在平行平面間周期性、脈動式層流運動的通用速度分布方程,從而解決了自30年代出現層流流量計之後一直懸而未決的理論問題和設計問題。這一成果受到校外考試人伯明罕大學著名教授Mucklow和呂卡圖研究所內燃機專家Alcock等的高度評價。並在英國《工程》雜誌上發表了《穩定流及脈動流的臨界雷諾數》論文 。

1960年,成立教育部與天津市共同領導的天津內燃機研究所並由他親任所長,承擔了國家重要科研項目和新產品開發任務。他全面組織領導了105系列與85系列柴油機和多種小型汽油機的設計、研究與發展工作,並在小型高速柴油機研製上取得了新突破,研究開發成功中國第一台轉速為3000轉/分以上的高速柴油機和第一台兩級自由活塞式發動機壓氣機,主持設計研製成功了第一台自由活塞發動機-壓氣機聯合裝置,並編寫了《自由活塞式發動機》一書,填補了中國的一項空白 。

•發明複合式燃燒系統

1959年,史紹熙根據中國國情,結合“油膜式”或“壁面式”燃燒過程(M過程),提出複合式燃燒過程這一具有獨創性的理論,經過近四年的試驗研究,獲得了成功並於1963年通過了鑑定。 複合式燃燒系統及其理論已編入高等學校教材《內燃機原理》,並於1973年作為國際技術交流資料提供匈牙利。該燃燒系統已廣泛用於中國X105系列柴油機上,曾有30多家工廠生產,年產量高達70多萬千瓦,此項成果獲得1982年國家發明二等獎 。

•研究內燃機缸內流動

史紹熙在燃燒室內空氣運動與粒子運動的研究中,提出了粒子在鏇轉氣流中的運動轉跡新方程,他通過理論和實驗研究,發展了熱混合理論,並提出了柴油機周邊混合氣形成原理。 他在直噴式柴油機壓縮過程湍流場變化規律的研究中,對壓縮過程的能量轉化進行了全面分析,並發現了在上止點附近燃燒室不同部位湍流強度的變化規律。他在發動機充氣過程的研究中又提出了在進氣終結時缸內渦流比的計算公式,實驗證明,較之國際上通用的昌卡圖(Ricardo)公式更為精確。

史紹熙建立了周期性脈動式流動的能用速度分布方程,並求得了其頻率影響的無因次式,從而解決了層流流量計多年來未解決的理論問題和設計問題 。

•研究燃油噴霧

1979年史紹熙(右一) 1979年史紹熙(右一)

史紹熙致力於揭示缸內氣體流動規律的同時,還開展了燃料噴霧特性的研究。他用高速紋影法、雷射全息攝影法、雷射陰影法、雷射衍射法和氣體噴射模擬法,研究了柴油機的噴霧特性,並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例如,油束的碰壁反濺對混合與燃燒有重要影響,適當的碰壁反濺作用可以提高混合速率,加快燃燒速度,但過多的燃料碰壁卻會產生相反的效果。在高噴射壓力下,燃油的射流將引起“卷吸”作用,使油束周圍產生鏇渦運動。這一現象稱為環渦運動(Toroidal movement),而噴油壓力愈高,環渦強度愈大。這是一個新發現。經實驗證明,當噴油壓力達130兆帕時,噴霧的SMD值比在常規噴油壓力下的粒度小得多,一般在5~10微米之間。此外,還發現沿噴霧軸線方向向前和沿噴霧半徑向外的SMD均有增大的趨勢,在油束端部和外圍仍有大量燃料尚未蒸發。

•研究發動機測試新技術

1989年史紹熙(中) 1989年史紹熙(中)

1949年研究成功了測量內燃機空氣消耗量用的片式粘性流量計,1957年他又發表了“關於內燃機空氣消耗量的測定法”論文,文中全面分析了脈動流的速度變化和壓力變化對測量誤差的影響,並提出了消除或減小測量誤差的方法,這也是該領域內在中國最早發表的論文,他還首次把粒子示蹤法套用於缸內流動測量 。

1987年在英國機械工程學會組織的國際會議上發表了“內燃機氣缸內壓力測量的數值仿真及數位訊號處理的研究”論文,首次成功地把數位訊號處理和數字濾波技術套用於內燃機缸內壓力測量,並由此提出了一種測量缸內壓力的新方法,在此方法中,保留了一個短的測壓通道,以避免熱衝擊效應,而通道效應則用數字濾波法濾除。與此同時,還發展了三種數字濾波法,用於對示功圖的處理,以代替目前常用的“光順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還提出了內燃機示功圖測量誤差的熱力學修正法 。

•雷射測霧和測速技術

1987年成功地研究出套用雷射衍射原理的柴油機噴霧場自動分析測量系統,該系統具有陣列光電探測器並行變換和多路同步觸發並行取樣及數字延時控制等特點,適用於柴油機等的瞬時斷續變化的噴霧場實時自動分析測量,可以對次噴射過程中的不同時刻的噴霧進行測試。

1988年研究成功了光電調製反饋雷射都卜勒測速儀,突破了傳統LDA的構成模式,用變頻光學頻移技術和光電混合反饋技術,將光路和電路連線閉環負反饋跟蹤環路,提高了信噪比,降低了成本。這項研究成果獲得了國家專利。

•研究柴油機燃用甲醇

1999年史紹熙 1999年史紹熙

1980年,在中國首先進行了柴油機燃用甲醇的研究,並在第15、16兩屆國際內燃機燃燒學術會議上先後發表了“甲醇作為柴油機代用燃料的研究”和“雙燃法燃用甲醇的研究”論文。在第8屆國際醇類燃料會議上發表了“在柴油機上用雙燃料法燃用甲醇的燃料控制系統的研究”論文。1988年在492Q型汽油機上進行了燃用純甲醇(M100)的研究並取得成功,熱效率較原機提高33%~48%,燃油消耗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1989年又完成了“柴油機用熱表麵點火法燃用純甲醇(M100)的研究”,熱效率比原柴油機提高4%,功率也增加了9.6%。這些成果為中國今後大量節約石油,拓寬內燃機燃料資源開闢了新途徑。

•學術交流

史紹熙在擔任校長以後,先後同美、英、加拿大、法、德、日、波蘭、挪威、紐西蘭等國22所大學建立了校際合作關係。他不僅常應邀到國外講學和參加國際學術活動,而且於1984、1985年在國內組織了兩次國際會議。

1989年,組織召開了世界性的第18屆國際內燃機會議(CIMAC)並擔任大會主席。他作為中國內燃機學會理事長,與德國內燃機協會簽定了兩國合作協定,他還以中國大學內燃機學科組主席的名義與英國大學內燃機學科組簽定了學術交流協定 。

•編纂專著和工具書

史紹熙還致力於專著、論著和大型工具書的編纂工作,他在中國國內外刊物上已發表了70多篇論文 。

1984年中國農業機械出版社出版了他所主編的380多萬字的《柴油機設計手冊》,這是中國第一部全面總結柴油機設計經驗,兼收國外技術成果的大型工具書,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和學術價值。

1988年開始,他主編了300多萬字的《內燃機設計手冊》,1992年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此外,他還擔任了《中國大百科全書》機械捲動力機械部分主編。 他還參加了中國各個時期的科技發展規劃工作,其中包括國家科委制定的《1960年國家科學技術長遠發展計畫》、《1978~1985年全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1986~2000年基礎研究長遠發展規劃的制定等 。

•主要論著

1 Shih Shao Hsi(Shi Shaoxi).An investigation of the viscousflowairmeter for pulsating air flow with specia1 reference to themeasurementof the air consumption of i.C.engines.Ph.D.Thesis,Manchester U-niversity,1949.

2 史紹熙.周期性粘性流動的理論分析.天津大學學報,1956(3):25—29.

3 Kastner L.J,Shih S H(ShiShaoxi).Critical Reynolds number for steady and pulsating flow.Engineering,1951,(9):389—391.

4 史紹熙.流體在二平行平板間作層流運動時轉化長度的近似計算.天津大學學報,1956,(6):14—19.

5 史紹熙.自由活塞式發動機.北京:中國工業出版社,1961.

6 史紹熙,黃宜諒.自由活塞式發動機-壓氣機的研究.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動力機械版,1964,(5):44—63.

7 史紹熙,趙奎翰,黃偉漢.柴油機複合式燃燒系統的研究.農業機械學報,1965,(5):459466.

8 Shi Shaoxi,etal.Development of a new diesel combustion system.Proc.14th CIMAC,1981.

9 Shi Shaoxi,et al.Astudy of air swirl and particle movement in dieselcombustion chambers.Proc.18h Symposium on Combustion,TheCombustion Institute,1980.1847—1852.

10 Shi Shaoxi,et al.A study of the variation of the turbulent flow field in cylinder during compresion stroke of a D.I.diesel engine.Proc.18th CIMAC,1989.367—386.

11 史紹熙,劉書亮,李延安.發動機氣缸內渦流比的預測及紊流強度變化規律的研究.內燃機學報,1989,(3):191—198.

12 Shi Shaoxi,et al.Experimentar study on the atomization and evaporation processes of diesel fuel sprays.SAE paper,881253.

13 Shi Shaoxi,et al.An investigation of atomization process of diesel fuel sprays by pulsed laser.holographic teChnique.ProC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iquid Atomization and Spray Systems,1988,sendal, Japan.455463

14 Shi Shaoxi,et al.AStudy of diesel spray characteriStics in a model Combustion Chamber of constant volume.Chine SeJournal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Allerton Press,Inc.1989(1):119—124.

15 Shi Shaoxi.et al.An inveStigation of using methanol as an alternativefuel for diesel engines.proc.15th CIMAC,1983.61-76.

16 Shi Shaoxi,et al.An investigation of burning methanol as an alternative fuel by dual fulling method in compression ignition gines.proc.16th CIMAC.l985.D—17.

17 Shi Shaoxi,et al.Aninvestigation of fuel Control system for burning methanol as an alternative fuel by dual fuelling method in compres-sion ignition engineS.Proc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lcoholFuels(ISAF).Tokyo 1988.

18 史紹熙,傅茂林,劉建新等.汽油機燃用純甲醇的研究.汽車工程,1990,(3):1319.

19 史紹熙,傅茂林,孫志遠.柴油機用熱表麵點火法燃用純甲醇(M100)的研究.工程熱物理學報,1990,(2):205210.

20 史紹熙.關於內燃機空氣消耗量的測定法.天津大學學報,1957,(8):115.

21 Shi Shaoxi,et al.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digital processing in mea-surements of cyhnder pressure of I.C.engines. Proc,Institution ofMechanical Engineers,Internati on Conferenceon Computer in Engine Technology Cambridge University,MarCh,1987.211—218.

22 史紹熙,盛宏至.內燃機示功圖處理用的三種數字濾波方法.內燃機學報,1986,(4):289304.

23 史紹熙,王仕康,孫其超.基於雷射衍射原理的柴油機噴霧場自動分析測試系統的研究.內燃機學報,1989,(3):231—236.

24 史紹熙,王世康,郭曉明.光電調製反饋雷射都卜勒測速儀的研究.光學學報,1987,(8):743—747.

25 史紹熙,趙奎翰,傅茂林,段家修.直接噴射式燃燒室壁面油膜的研究.內燃機學報,1985,(1):1—8.

26 史紹熙.複合式燃燒室噴油規律的研究.內燃機學報,1984,(1): 51—63.

27 史紹熙,王仕康.LDA的相干性展寬.工程熱物理學報,1985,(6): 194197.

28 史紹熙,趙奎翰,姚春德.用高速攝影技術研究直接噴射式柴油機的燃燒過程.內燃機學報,1986,(3):202210.

29 史紹熙,王仕康,郭曉明.雷射測速信號處理器的智慧型化研究.儀器儀表學報,1987,(4):404—408.

30 史紹熙,趙奎翰,葉楓.直噴式柴油機噴霧特性與燃燒過程的研究.內燃機學報,1987,(1):1—12.

31 Shi Shaoxi,Su Wanhua.A thermodynamic method for correcting er-rors in the indicator diagram of I.C.engines.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1989,(3):347—353.Allerton Press,Inc.1989.

32 Shi Shaoxi,et al.Experimental in vestigation of effects of fuel injec-tion parameters and chamber wall confinement on spray characteris-ticS in constant volume bomb.proc.19th CIMAC,1991.

人才培養

1956年,史紹熙被選任為中國首批研究生導師,開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被評選為中國首批博士研究生導師 。1984年,被聘任為美國世界開放大學研究生指導教授。1987年,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唯一的內燃機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他已培養出博士30人、碩士50人,並承擔博士後科研指導工作。

•創建高校內燃機專業

1952年,在史紹熙的積極推動與籌劃下,天津大學建立了內燃機專業,成為中國這一專業學科的首創者之一。他親任內燃機教研室主任並講授熱工學、氣體動力學、燃燒學、內燃機設計、高速柴油機原理與設計、自由活塞發動機等課程。同時,他又組織翻譯了中國高等學校通用的第一套蘇聯內燃機教材及其教學計畫和教學大綱,建立了內燃機實驗室,並注意培養青年教師,為中國內燃機高等教育奠定了基礎 。

1958年,任主管內燃機與熱能的第二機械系主任後,又在取得天津市的支持下創建了天津內燃機研究室。

史紹熙一貫主張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把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素質與學術水平和更好地為國家建設培育人才緊密聯繫在一起,使高等學校成為教學與科研兩個中心,達到既出人才又出成果的雙重目的 。

榮譽表彰

時間獎項名稱
1959年天津市及河北省先進工作者稱號
196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1961年天津市勞動模範稱號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先進工作者稱號
1980年天津市勞動模範稱號
1987年英國威爾斯大學斯王西學院榮譽院士稱號
1988年世界文化協會“愛因斯坦”科學獎
1990年中國科學院授予的榮譽獎章
1990年全國高等學校先進工作者稱號

個人生活

情感婚姻

1953年5月,在天津大學任教期間史紹熙與曲賢敬結婚,兩人育有一子史君浩、一女史君慧 。

兄弟情誼

天津大學校長史紹熙和常州中學老校長史紹熙是孿生兄弟,常州中學的史紹熙是哥哥,天津大學的史紹熙是弟弟,原名史紹華 。

社會任職

史紹熙是中國內燃機之父 史紹熙是中國內燃機之父

1981年3月,天津市科學技術協會第二次代表大會,史紹熙擔任主席。

1981年3月,擔任中國內燃機學會第一屆副理事長、燃燒節能淨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編輯委員會主任委員(任期:1981.3~1984.5 ),第一屆理事長(任期:1984.5.~1990.7 ),第三屆名譽理事長(任期:1990.7~1995.9 ),第四屆名譽理事長(任期:1995.9~2001.6 )

1987年6月,天津市科學技術協會第三次代表大會,史紹熙擔任名譽主席 。

1990年,擔任中國高等學校工程熱物理研究會理事長 。

此外,史紹熙還擔任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副理事長、代用燃料分會理事長,國際內燃機學會領導小組成員、常務理事和學術委員會委員,國際燃燒學會中國分會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大學內燃機學科組主席,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他還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工程熱物理學科評議組組長,中國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程熱物理與能源利用學科組組長,中國自然科學獎勵委員會委員,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工程熱物理學科組常務副組長與機械學科組成員,國家教育委員會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兼機械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科組組長。他受聘兼任江蘇工學院、安徽工學院和山東工業大學名譽教授,華中理工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兼職教授,北方交通大學和洛陽工學院顧問教授,以及美國世界開放大學研究生指導教授。兼任《工程熱物理學報》副主編和《中國科學》與《科學通報》的編委。

人物評價

史紹熙致力於大學教育和工程熱物理及動力機械方面的研究,進行了大量的開拓性工作,培養了幾代科技人才,並在流體力學、燃燒學、缸內流動、燃油霧化、代用燃料、測試技術及產品發展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在天津大學工作的半個世紀中,他培育了上千名內燃機專業的大學本科生,並作為中國首批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導師,為中國高層次人才的培養作出了突出貢獻 。 (天津大學評)

後世紀念

1997年,天津大學內燃機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中國國內外企業及個人捐資51萬元,設立了“天津大學史紹熙科技教育基金”,該基金是中國國內燃機領域唯一的民間專業人才獎勵基金,用於資助業內優秀的中青年科技教育和工程技術人員及學生,2015年已累計捐資500萬元 。

2016年12月,史紹熙誕辰百年時,天大北洋園校區熱動力樓前廣場樹起了一座史紹熙的全身雕像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