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毓書

李毓書1920年生於遼寧省瀋陽市城東八家村,26歲遷來綏濱縣梁家堡落腳,1930年遷居吉長村。

簡介

1948年土改勝利結束,開展大生產運動,農民急需生產資料和生活用品。李毓急農民之所急,創辦了吉長供銷分店。從1952年到1965年,連續14年被評為全省商業戰線的一面紅旗。黑龍江報於1970年 7月15日以《對革命無限忠誠,為人民鞠躬盡瘁—記共產黨員、吉長供銷部經理李毓書同志的光輝事跡》為題,歌頌了他艱苦創業的歷程。
1948年土改勝利結束,開展大生產運動,農民急需生產資料和生活用品。李毓書急農民之所急,創辦了吉長供銷分店。建店時,僅有 3間破草房、2間倉庫、2名店員。由於他勇於艱苦創業,勤儉辦店,從1952年到1965年,連續14年被評為全省商業戰線的一面紅旗。黑龍江報於1970年 7月15日以《對革命無限忠誠,為人民鞠躬盡瘁—記共產黨員、吉長供銷部經理李毓書同志的光輝事跡》為題,歌頌了他艱苦創業的歷程。
扁擔精神是李毓書留給供銷店的傳家寶。他是供銷店的經理,常教育營業員:“咱們辦這個商店就是面向農民。方便民眾,要隨時隨地滿足農村生產和各家各戶在生活上的需要。”在農忙季節,店內只留1人營業,李毓書則帶領營業員肩挑著扁擔走村串巷送貨到門。每逢4月初8農村下醬時,他們挑著海鹽送到各家各戶。每年送到鄉下海鹽10餘噸。 送貨回來肩從不空擔,一擔一擔的挑回收購的廢品和新鮮雞蛋。為防止鮮蛋損失從不用車拉, 每年將從屯下挑4 000多斤,再挑到20里遠的綏濱縣城,人們看到李毓書的扁擔隊,無不感到讚嘆!他出身農民,關心、熟悉農業生產,在他經營的16個村屯裡的土質、壟形,需要農具的品種、規格等都了如指掌。一次勝利大隊3付馬犁到江通去開荒,容易打鏵,李毓書讓營業員挑鏵子送去,一氣活。3條鏵子都打了,營業員挑著4個鏵子進地了,農民稱他為及時雨。
勤儉辦店是李毓書的美德。2年內他領著營業員打草,割柳條,蓋了 3間草房,7個圓倉子,為國家節約1000多元。營業室原是土地,易起灰塵,下雨滿地泥,容易沾污商品,他就到處揀
缸碴、碗碴,揀點鋪點,一年多的時間把 5間營業室鋪成了磁磚式的地面。他用此教育營業員:“商品上有灰塵。說明我們思想上有灰塵”。他在學習筆記中寫道:“一粒米,一棵菜葉也不要白白的浪費掉,要用在飢餓上;一寸布,一厘錢也要使在刀刃上;一塊木棒,一兩煤也要燒在冷時候。為了解決冬用的引火柴,李毓書上下班背著筐揀玉米棒子和木頭塊等,每年都揀100多筐為國家節約了3 500餘元。
李毓書生活儉樸。每次外出開會、辦事從不下小館。他自帶乾糧,不花公家一分錢。去富錦縣開會往返100、華里,從不花錢乘車。他每年晚上都到辦公室堅持2個小時的學習,可他卻點著自己花錢買的小煤油燈。他對營業員說:“學習是私事,不能點公家的油。”他對別人冷暖特別的關心。他一家 8口人,全靠工資維持生活,並不充足,但他逢年過節,見到社員有困難,就主動拿錢資助,少則10元、20元,多則三、四十元。吉珍屯社員郭長發過年沒錢辦年貨,他就拿出30元錢給辦了年貨。 營業員沒有沒花過他的錢的。1953年李毓書為修自家房。買了3米木材,正趕上供銷部也急需木材蓋倉庫,他就把自家木材讓給了公家使用。
李毓書經營的供銷部晝夜不閉店,是全省聞名。從他辦店那天起,休息的牌子沒掛過。一年四季店內總為顧客擺著椅子、水碗、開水,對顧客問寒問暖,顧客到店如到家。
1965年李毓書身患肝癌,經醫治無效,病逝於哈爾濱醫院,終年63歲,他把一生心血無私地獻給了社會主義供銷事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