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職務
曾任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副總編,天津藝術教育進修學院副院長、《國畫家》、《國畫》《國畫世界》、《美術家》等多家雜誌總編。天津出版總社編審,天津市政協書畫研究會藝委會主任,天津市國學會副會長。
畫作概況
作品被收入:《中國當代花鳥畫》、《最具學術價值與升值潛力當代100位中國畫家投資價值評析》、《中青年國畫家百人作品集》、《1979-1999年的中國美術》、《當代中國山水畫》、《中國美術60家》等大型畫冊。《美術》、《美術研究》、《美術觀察》、《東方美術》、《國畫家》、《中國花鳥畫》、《都市精粹》、《書報文摘》、《四川花鳥》等刊物都做過專題介紹。
出版著作
出版著作有:《中國書法鑑賞大辭典》(合著)、《中國篆刻大辭典》(主編)、《篆刻學類要注釋》、《篆刻基礎技法》、《中國當代水墨畫》、《台灣故宮博物院藏畫選》等。主要論文有:《中國畫的哲學歸屬》、《關於當代中國畫創作》、《中國繪畫的認識與實踐》、《中國畫的民族性發展和現代化進程》、《九十年代中國水墨畫現狀考察》、《齊白石繪畫的審美特質》、《八大山人的水墨語境》、《中國山水畫的民族核心》等。出版有《一峰畫集》、《一峰水墨》、《一峰畫語》、《李毅峰畫集》、《溢峰畫集》、《信筆直掃》《會心處不在遠·李毅峰畫文錄三》等。
創作理論
一峰的藝術觀
藝術是天才的特權。在中國文化中,對宇宙本體的認知活動是通過“本體”人的“自我意識”的認知而實現的。作為中國文化意識的繪畫藝術,其發軔之初就與探索宇宙自然的奧秘緊密相聯,幾千年來形成一整套獨特的思維方法和認知理論,成為中國藝術創作之源。天才的意義就在於能夠理解和承接這種認知關係,並轉化為隨機開放的觀念思維和表征認知的藝術形式。
藝術家三要素:智慧、孤獨、創造。藝術是形而上的體現。“圖畫非止藝,行成當與易象同體”,體現規律須先認識規律和把握規律,它應是高智慧的結果。認識的遞進和精神的提升,勢必與客觀存在的生存狀態和行為規範發行衝突,形成矛盾關係。所以,建立正確的生命意識,調整人與自然、與社會、與世界的矛盾是一個藝術家的必備素質。在衝突的矛盾中認識世界,認識自然,才能準確地表達自然與社會的“內質”和“真意”。
傳統是時間的延伸和思維的承續,是中國畫藝術形式背後建構的思維開闊、意境宏綽、觀念眾多以及具有潛在理性思辨的藝術思想。從這一點上看,行為活動和規範本身應是真正傳統之體現,但它是呈隱匿性的,是從深層意識上的控制,同時又是無限的。無限便不能有界,有界就是否定。所以傳統沒有定格,是永恆而可靠的信息之源。
藝術的形式是事物關係的顯現。關係之本即是由樸素辯證法的陰陽關係而生成的中國畫黑白系統。《老子》講:“知其白,守其黑。”宋范應元註:“白,昭明也,黑,玄冥也。”白是顯現光亮,黑是隱匿黑玄,繪畫掌握了顯現出的事物關係,才能隱匿住自己的真本,使表現對象增加蘊含的層次與質量。白是黑的擴散,黑是白的凝聚;黑是實,白是虛;黑是密,白是疏。既對立又統一。黑與白是中國畫家成功的聖光。
在處理事物關係中,筆墨語言是至高無上的,一切關係都是通過筆與墨的變化來傳遞和塑造物象的信息。線條的抑揚頓挫、緩留疾徐和用墨的濃淡乾濕、焦宿破積一方面實現物象實體相交接的綜合與抽象,另一方面也是對生命內質的概括,既守住了物象質的特徵,又使物象特質能服從於筆墨造型,從而準確地體現出創作者的氣質,實現藝術的真實功能。
線是中國畫最具典型意義和文化內涵的語言符號。最典型是因為它隨歷史的發展而不斷充實與完善的表現方法,成為幾千年傳而統之的通行符號;最有文化內涵是因為這一通行符號是建立在漢字文化的基礎上,而這一基礎是中國人的宇宙觀在社會生產和生命活動中的認識與實踐的產物。
對於一個畫家來說,線的意義有三:一是以線造型,運用線的特點來合於創作對象的氣質和質感;二是以線傳情,把線作為表現意境情境的媒體,反映主體的人生理想和藝術追求;三是以線體現,即通過線之不可替代的獨立性來體現主體的認識觀。
藝術創作是形而上的精神勞動,它從豐富的自然社會和現實生活中提取理想,又使理想在藝術實踐中化為現實。在這過程中,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可使藝術家從中直觀自身。反過來,對象化的形態也構成了作品的意境和典型性格。
藝術語言要有獨立的價值。無論是在形式處理、空間虛實的處理上,還是色彩處理與造型處理上,每一個局部,每一個語言符號,都應具有獨立的審美特徵。同時在大關係處理上,也應強調語言的連續性和變化性,使得全篇整體、穩定,統一中有變化,形成一種有序、有情的整體體驗感受,並使之具有抽象的邏輯關係和心理關係的視覺化。這一邏輯關係的內在整理和自我演化,形成畫面上的秩序、結構和系統。
中國畫從畫面物象造型到筆墨技術配置,從理想的生存環境設定到現代心態的流露,都自始至終地依靠了直觀知覺方式,在繪畫形式上把理想與現實,把觀念與形式,把人與自然的關係同自己的思維形式和意識狀態聯繫起來,達到了一種理想化的秩序和認識。
中國畫創作的起點在於直觀知覺。直觀知覺的意義在於真實地表現人內省的精神意蘊。自覺內省應當說是人類完善自身的一種精神行為,具有理性意味和生命意義。它起源於人與自然關係的認識體驗和把握,是一種靈魂與生命內質的運動和顯現,是一種更純粹的生命感覺。這種感覺在中國畫發展史中一直被把握了幾千年。當下現代化進程又推動這一生命感覺的現代化發展。畫家在基本創作的文化品格上賦予作品全部的直覺感受,同時在形式語言的設定上也力圖對歷史進行辯證的承接和反叛,強調個體感與歷史感、宇宙感與神秘感同在感覺知覺和表象中把全部的特徵完整地,具體、生動地呈現於主體,從而構成一種認識基礎上的對對象的審美體驗和感受。
中國繪畫自文人參與後,便開始由功能型向氣質型轉化。它以體現氣質修養為表現中心,鮮于把一些純藝術要素明確地從氣質表現的隱匿中提取出來,並置於創作的主體認識和理解中。現代中國畫家有自己的心理構成方式和層面。如何把這一方式和層面與人自覺內省的精神意蘊的民族核心融合起來,並在融合中強化思維方式的特殊性,是現代繪畫意識確立之關鍵。把藝術要素作為主體,以純化的民族性語言為載體標誌著中國當代藝術由傳統認識觀向現代認識觀的轉化。
藝術的總目標就是人類自身發展的總目標。即在化理想為現實的過程中,目的與現狀因貫徹於過程而得到了實現,創造了主體的價值。在價值創造過程中間,自由的精神是體,價值的創造是用。於是自我或自由的精神或自由的個性具有了本體的性質。從這一點上看,藝術創造所達到的自由狀態和真善美的境界,使自然成為適合於人性發展的人化的自然,使精神成為真善美統一的自由人格。自然的人化和藝術創作進入自由都是以自由個性為條件的,也是精神達到自由的條件。而這種個性的自由、精神的自由,就在於人的認識辦,或亦可稱為智慧。這是一個永遠沒有終極的發展。
超越現實的理性感,首先應超越對現實時空觀的認識,再把認識轉化為思維秩序和結構意識。這是山水畫表現的根源。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只有接受人的信息,才能被人接受並賦予自然以意識。線語言的山水錶現正顯現出人之文。
線可以體現歷史的內涵和人生的內涵,但需要精神上的痛苦磨難來提升認識,轉識成智來達到。線的軌跡是人生的軌跡,線的高度是認識的高度。
從本質上講,當代賦予線的全部信息是亘古未有的。信息轉化成內涵是線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獨立語言含量有意義存在的關鍵。
對線的把握和駕馭是作為中國畫畫家的特殊標誌。
詩作欣賞
一峰沽上漁村寫生詩四首
(一)
風高掠水白紛紛,
夜深河漢正無雲。
維舟日暮紫荊側,
碧葦蕭蕭沽上村。
(二)
村巷沙光潑殘日,
隔溪修竹露農家。
扁舟欲晚無人渡,
五更把酒催畫匣。
(三)
潑墨雲濃疑鳧雁,
忽作江天月正暉。
遠山孤水綿無際,
盡卷湖山攜春歸。
(四)
眉峰壓翠向南樓,
一聲歸雁幾多愁。
湘雲楚水扶疏影,
燈火荻叢映碧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