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端

李正端,男,漢族,東安端橋鋪鎮華石村人,農協會女會長。

基本信息

簡介

李正端((1906~1983),女,又名李尼,字況仙,東安端橋鋪鎮華石村人,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縣內唯一的一位農協會女會長。

經歷

李正端在衡陽省立第三師範畢業後,與丈夫一起到東安縣城(今紫溪市)從事教育工作。民國15年(1926),在大革命的影響下,她與丈夫積極投身農民運動,與同鄉胡端文、文俊、蔣月堂等人,在山口鋪、端橋鋪、井頭圩一帶進行演說,發動民眾起來造反。她講演事理充足,通俗易懂,極受人歡迎。一次在山口鋪演講,聽眾達幾千人。

民國16年3月,山口鋪鄉農協會成立,大家一致推選她為農協會會長。農協會成立後,她帶領會員和農民民眾,捉拿土豪賓八鬍子、賓中謀等戴高帽游鄉。她對當時聲勢浩大的農民運動,作詩讚頌:農民隊伍真威風,勝過當年太平軍;奴隸造反舉刀槍,豪紳膽顫心又驚。

一次,她應區農協會長之請,在井頭圩鄉演說,突然有人向她報信,說零陵縣農協會長被殺,她丈夫下落不明,國民黨軍隊到處搜捕抓人,並要她趕快休會脫險。她得信後,只得休會。翌日,她丈夫從零陵逃回東安,得知事態真相,形勢十分緊急。她即安排丈夫和胡端文等人暫時轉移,自己做好農協會分散工作再走。不料,當晚她就被團防局的兵丁抓去,關在二土豪家的暗室里,說她是農協會的頭目,又放走“暴徒”,要將她押送縣獄。幸好土豪家有個叫同秀的婢女,趁守衛匪兵打瞌睡之機,冒著生命危險偷偷打開後門,將她放走,逃離險境。事後,她激動地寫了一首詩:毒火包圍六井頭,池魚幸喜脫金鉤;夜深飛上胚心嶺,忍看逆流阻順流。其後,她在丈夫卒後,忍痛離開家鄉,到一個偏僻的古廟教書為生。

新中國成立後,她因年邁,跟隨女兒喜度晚年。其間,她為回憶、紀念大革命的壯舉寫了一些詩。其中一首寫道:革命成功賜恩光,婦女翻身有主張;拋頭灑血無所懼,翻天覆地破天荒。

1983年病故,享年77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