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幼蒸

李幼蒸

李幼蒸,1936年生,旅美學人,中國社科院世界文明比較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國際符號學學會(IASS)副會長、國際中西哲學比較研究學會(ISCWP)顧問。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主要著作有《當代西方電影美學思想》、《結構與意義》、《理論符號學導論》、《形上邏輯和本體虛無:現代德法倫理學認識論研究》、《歷史符號學》、《TheStructureoftheChineseEthicalArchetype》(中國倫理學原型的結構)、《TheConstitutionofHan-AcademicIdeology》(漢代學術意識形態的構成)、《EpistemologicalProblemsoftheComparativeHumanities》(比較人文學術的認識論問題)、《仁學解釋學》、《儒學解釋學》(二卷)等。主要譯著有《野性的思維》、《哲學和自然之鏡》、《純粹現象學通論》等 。

作品介紹

《當代西方電影美學思想》,北京中國社科, 1986;台北時報,1991

《結構和意義》,台北聯經,1994;北京中國社科, 1996

《中國倫理學原型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Ethical Archetype, Peter Lang),法蘭克福,1997

《漢代學術意識形態的構成》(The Constitution of Han-Academic Ideology, Peter Lang), 法蘭克福, 1997

《比較人文學的認識論問題:從中國符號學觀點看》(Epistem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Comparative Humanities—A Semiotic/Chinese Perspective, Peter Lang),法蘭克福,1997

《歷史符號學》,廣西師大,2003

《形上邏輯和本體虛無:現代德法倫理學認識論研究》,北京商務,2000,2004

《仁學解釋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4

《理論符號學導論》,北京中國社科,1993;台北唐山,1997;北京社科文獻,1999

《憶往敘實》,重慶重大出版社,2009

《儒學解釋學:重構中國倫理思想史(上下卷)》,北京中國人大,2009

譯著

胡塞爾:《純粹現象學通論》,北京商務,1992;台北桂冠,1994;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4

保羅·利科:《哲學主要趨向》,北京商務,1988, 2004

羅蒂:《哲學和自然之鏡》,北京三聯,1987;台北桂冠,1990;北京商務,2004

羅蘭·巴特:《符號學原理/寫作的零度:結構主義文學理論文選》,北京三聯,1988;台北時報,1991

羅蘭·巴特:《符號學原理》,北京人大,2008;

羅蘭·巴特:《符號學歷險》,北京人大,2008;

麥茨等:《結構主義和符號學:電影理論文選》,北京三聯,1987;(擴大版)2002

列維-史特勞斯 :《野性的思維》,北京商務,1987;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6

布洛克曼:《結構主義》,北京商務,1980;(擴大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4

魯多夫.貝爾柰特等:《胡塞爾思想概論》,北京人大,2011;

作者論文

仁學vs.儒學:論孔孟區分於五經和宋明的必要——從符號學和解釋學角度看

《仁學解釋學》引論:什麼是仁學

國際符號學學會(IASS)第8屆大會閉幕式致詞

中西符號學對話的意義和前景——中國社科院國際符號學研討會“符號學和人文科學”上的總結髮言

原始仁學的意義——《論語》文本的符號學—解釋學讀解法

“符號學和人文科學”:西方理論和中國古典的對話——主題獨特的國際人文學術會議3月25日在京召開

作者觀點

中西比較符號學:本人的符號學觀點,因此擬從領域範圍和思考層次兩方面來擴大當前符號學視野,並認為人類符號學事業,在經歷六、七十年代法國結構主義運動之後,將面臨著另一次世界範圍內人文學術思想的“飛躍”:此即中西比較符號學的新學術領域。在航天工程和基因工程時代,在社會經濟全球化和環保事業人類一體化的新世紀,人文社會科學革新事業必須打破傳統的地域、歷史、血緣主義窠臼,以期從人類整體生存角度對人文理論結構重新予以思考和設計。跨文化符號學理論,不是朝向東方歷史地域主義的一種“術語換名運動”,而是朝向一種適用於全人類的新人文理論建設。中國學術實踐的目標和範圍都必然是朝向人類全體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