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巷村

李巷村

李巷村,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有人口2500多人,耕地面積1000畝。主要產業有蝦米加工、魚蝦蟹貝藻類養殖與加工、海洋育苗、海產品運銷等。是一個典型的漁業村。

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海頭鎮李巷村

李巷村李巷村
李巷村位於江蘇省連雲港贛榆區,地處沿海,是一個典型的漁業村。截止到2009年5月,李巷村有人口2500多人,耕地面積1000畝。李巷村地處贛榆縣城北10公里,海頭鎮駐地以南2公里處,緊靠同三高速公路,204過道從村中穿過;東臨黃海,地處海州灣腹地;南有青口港,距離22公里,北有海頭港,相距不足3公里,水陸交通極為方便。李巷村的主要產業有蝦米加工、魚蝦蟹貝藻類養殖與加工、海洋育苗、捕撈以及水貂養殖、海產品運銷等。到2009年,李巷村從事蝦米加工已經有近30年的歷史。改革開放以來,該村充分利用沿海地區蝦類資源豐富的優勢,將遠洋捕撈的白蝦、紅頭蝦、羊毛蝦、拉腿蝦等各種蝦類,通過蒸煮、去殼、去頭、去雜、高溫瞬間殺菌等工藝流程加工而成,然後進行分類包裝、銷售,既豐富了城鄉人民的菜籃子,又大大延長了海洋蝦類的儲存期。 截止到2009年5月,該村從事蝦米加工、蝦米運銷的達200多戶,年生產“李巷牌”優質蝦米200多萬斤,產品不僅銷往全國各地,還以其純天然、無公害而打進各大超市。截止到2009年5月,全村有中華絨螯蟹育苗場5家,占地100多畝,擁有固定資產近200萬元,育苗水體10000多立方米,年產優質河蟹苗近20000斤,東方對蝦苗5億尾。為加快海洋經濟的快速、有序、健康發展,方便外來投資者的生產與生活,李巷村依託204國道,建設海洋科技園區2000多畝。到2009年,園區內不僅有苗種繁育、東方對蝦、南美白對蝦、各種貝類的養殖與加工,其5000平方米的大鯪鮃魚工廠化養殖無論是技術上還是規模上都處於全省領先水平,年生產大鯪鮃魚達150000斤。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三汊鎮李巷村

李巷村位於三汊鎮中南部,東臨三汊河與丁砦村接壤,距武漢40公里,南與國光村、永光村毗鄰,西與廟灣村、張灣村相連,北與趙陳村銜界,距鎮區1公里,國土面積2.53平方公里。總人口1210人,其中男性640人,女性570人,均為漢族。分別為:李家巷子923人,占總人口的76.3%,其中男性480人,女性443人,主要由12個姓氏組成,耕地面積398畝,其中水田面積358畝,旱地面積40畝,三汊河魚池面積730畝。李巷村合作化時期為紅星社,1958年農村成立人民公社更名為紅星一大隊,轄李家巷子、周家沖、譚灣3個自然灣。1978年,丁砦村、國光村、永光村的毛家塹埂、下灣合編為紅星大隊,轄丁家砦、李家巷子、張京灣、八姓灣、小韓灣、楊家咀、張鐵匠灣、毛家塹埂、下灣、周家沖、譚灣、周家垸12個自然灣。1980年,12個自然灣中的李家巷子、周家沖、譚灣3個自然灣從紅星大隊分離出來,組成李巷村。2007年6月,經上級民政部門批准,李巷村率先成立了全市第1個村社合一單位——李巷社區。李巷村西北高,東部低,南部是崗地,南北兩條撇水河,河水環村流經三汊河,匯入野豬湖。村東是730畝魚池,京珠高速公路、孝漢大道從西北直通北京和武漢。李巷村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灌溉用水資源豐富,歷史上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2005年引進第一家民營企業澳運針織廠,使200多人就近就業,人均月工資1500元,隨著京珠高速公路管理站、養護中心、中南路橋、萬豐米業、五嶽感測器公司落戶李巷村,有四個勞務隊60多人在這些企業常年打工,人均月工資1000元。同時組織務力外輸到上海、蘇州、廣東、新疆、哈爾濱打工,半年每人可以掙到2—3萬元。2008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594萬元,其中打工、第三產業收入500萬元,占84%。比2007年增加了273萬元,人平純收入增加了220元。

安徽省定遠縣爐橋鎮下轄村

安徽定遠爐橋鎮李巷村位於洛河南側,青孫路穿村而過,內設村級國小二所。該村下轄30個村民組,實有居民1040戶,總人口4501人,擁有耕地8621畝,黨員101人。該村以種植業為主,主營水稻小麥,特色產業發展迅速。2006年新建成的2.7公里的“村村通”工作為村民的出行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