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個人言論

也許我太愛自己的工作了,不覺得歲月的流逝,轉眼便進入了八十歲。人的生命是可貴的,但一個人不能為活著而活著。不論處於什麼位置,什麼年齡,只要能為人民的事業努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大家做一點有益的事,不要問需付出幾多辛苦、能獲得幾分回報、會引起什麼議論、將招來多少磨難,就會活得坦蕩、充實、有精神、永遠年輕。我追求這樣的生活。
——李少言
職業生涯

李少言刻制了晉綏邊區的第一張郵票(毛主席正面像),成為集郵愛好者的珍品。建國以後,他肩負著美術界的領導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之中,仍堅持深入生活進行創作,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先後刻制了《四十年的願望》、《工地也是學校》、《嚮往》、《荒溪》、《老街新貌》、《敬愛的周總理永遠活在人民心中》、《川藏路上水簾洞》、《他在叢中笑》(魯迅像)、《故鄉行》、《耕海》等大量版畫作品。李少言同志在革命道路上跋涉了60載,他始終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版畫的戰鬥傳統,堅持在民族藝術基礎上創新。他的作品從一個側面記錄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足跡,被譽為“戰鬥的進行曲,時代的抒情詩”。
當時少言在晉綏地區,沒有機會見到他。從新中國成立美術家協會始,他就和牛文一起負責四川分會的工作。四川美協在全國分會裡,工作出色,尤以版畫、雕塑更為突出,出了一大批青年版畫家,如李煥民、吳凡、宋廣訓、徐匡、吳強年(將近“文革”又添了藏族的其加達瓦和彝族的阿鴿),刻了許多好木刻,加上原來解放區的李少言、牛文、林軍等一些老版畫家(說老是指資格,其實也不過三十歲左右),四川版畫十分紅火,不斷有新作問世,在全國影響很大。他們都住在重慶化龍橋那個傍臨嘉陵江的大院裡,版畫出了名,有人就帶有揶揄的味道說,不如改稱版畫家協會算了,少言對此倒不介意,他認為能有一個畫種先好起來,總結點經驗,帶動其它畫種也是一件好事。以後國畫、油畫、年畫也都逐漸繁榮起來,也聽不到叫美協為版協的閒話了。除了版畫,四川的雕塑也是很有份量的,雕塑家大都集中於四川美術學院裡,如郭其祥、葉毓山、趙樹桐、伍明萬、王官乙、龍德輝、羅耀輝等等,他們深入生活,積極努力創作,極富才氣。中國雕塑有悠久的傳統,但現代歐洲和蘇聯的雕塑藝術對中國的現代雕塑影響甚大,如何使現代中國雕塑具有民族色彩,這是許多雕塑家在追求和廣大觀眾關心的大事,四川的青年雕塑家們,從題材和風格上說,已經看出他們在這方面的追求。四川大邑《收租院》組雕的轟動,一是其思想內容,二是在創作手法和表現技巧上的土洋結合。少言是自始至終參與這次創作活動的組織者、領導者(他當時好像是兼四川美院的黨委書記),他是不會居功的,但《收租院》的成功,他的功不可沒。

少言刻了不少好木刻,他的木刻使人感到一種平靜的美。少言是個藝術家,但沒有藝術家容易有的毛病,他辦事公平負責,遇事冷靜,講原則不易衝動,雖是領導又不像領導,對人隨和,也喜歡聊天,聊得興起,忘了時間,某次和牛文差點誤了飛機。這種人廣東話稱為“糯米稀飯”(稀飯是廣東話“屁股”之發音,言其一坐下來就粘在板凳上起不來了),美協分會地處東南西北,廣東的版畫家黃新波外號“南糯”,上海版畫家(當時尚未以國畫名世)沈柔堅為“東糯”,總會的張諤(左翼漫畫家)為“中糯”,四川李少言被選為“西糯”自不必說。“西糯”有特點,說話喜說過程,時間拖長,有時吃飯碰上他的“糯”,不免影響吃飯,只好想法岔開,才能幹杯。
少言能顧全大局,用他的話就是“大面要晾得過去”。同志相處不免會有磕碰,有時也會發生板塊破裂,“文革”期間他受了不少委屈,但他仍能不計前嫌和人相處。

少言還是個能工巧匠,自己會縫衣服,會修理鐘錶、拉鏈,聽人說抗戰時期他在晉綏地區當賀龍司令員的秘書時,還一個人用梨木做了一副麻將牌,供大家娛樂,可見其心巧手巧。
少言當年工作、創作忙,常常很晚才回家,夫人侯文川不免有煩言,說他他還不服氣。文革期間,少言被打倒,只有家給他極大安慰,倆人又談起這些往事,少言有了覺悟,對夫人說:“我不對,我下輩子轉生變只雞,每天生個蛋請你吃。”
作品簡介

年代:近現代
具體年代:1942年作
尺寸:32.3×24.5cm
質地:黑白木刻
作者:李少言
收藏:中國美術館
詳細說明:李少言是抗戰期間在革命隊伍里成長起來的現代版畫家。生於1918年,山東臨沂人。1938年進陝北公學,開始學習木刻。1939年到華北聯合大學文工團任美術組長,1940年兼任晉綏邊區美協主席。1949年至1954年任重慶《新華日報》美術組長,重慶美協副主席。1955年以來,歷任美協四川分會主席、中國美協副主席等職。1937年起,八路軍創立了晉西北抗日根據地,《修房子》正是描寫軍民在粉碎了敵人“掃蕩”之後重建家園的情景。作品刀法細密,樸實無華,忠實紀錄了晉西北軍民在與日偽軍進行艱苦的"拉鋸戰"中的親密合作與堅韌不撥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