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女姑村

李家女姑村

李家女姑村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流亭街道,據李氏族譜記載:李氏祖籍萊陽,後遷居即墨城東大村。明末,一世族李中誠遷居南城陽村,繁衍三代。公元 1650年—1675年間,李氏四世祖風明、風起等兄弟四人,率眷屬遷居女姑。後因李姓門戶大,稱李家女姑村。村莊南接港東村,北毗邱家女姑,東靠膠濟鐵路線,西臨膠州灣。雙元元路貫村而過,域內公路縱橫,四通八達。全村李姓最多,依次為王姓、牛姓、楊姓、藍姓等。2002年全村1174戶,3443人,耕地400畝。

基本信息

歷史淵源

1949年5月,青島解放前,李家女姑村隸屬即墨縣裡仁鄉。6月,青島解放,改屬南海專區嶗山行政辦事處夏莊區。同年8月,隸屬嶗山行政辦事處一區。1951年7月隸屬嶗山行政辦事處流亭區。1953年6月屬嶗山郊區人民政府流亭區。1956年8月撤區並大鄉,改屬嶗山郊區女姑鄉。1958年9月隸屬嶗山郊區仙家寨人民公社。1962年隸屬嶗山縣仙家寨人民公社。1984年,撤社建鎮,隸屬嶗山縣流亭鎮。1988年隸屬嶗山區流亭鎮。1994年4月,青島市區劃調整,改屬城陽區流亭鎮。2001年6月隸屬城陽區流亭街道辦事處。

知名人士

李家女姑村人稱藍氏家族為“藍鄉紳”,這稱謂有幾分戲謔,更多含有幾分敬佩。究其原因是門戶較小的藍式家族哺育了幾位名譽四方的知名人物。

藍恆立:字燮臣,順天苑平籍廩生。即墨縣藍氏名門之十七世。一生學識淵博,才藝出眾。學成後受聘於京城名門望族任家塾,後被八國聯軍殺害。

藍恆瓚:藍恆立之五弟。青年入庠,一生在家鄉周邊以塾師為業,對家鄉教育卓有貢獻。藍恆瓚多才多藝,尤以畫技精湛,聞名即墨縣。畫技中以畫竹見長。據傳藍恆瓚曾在夏莊華陰西蓮台(洪門寺)的影壁上作“竹林”圖,其畫栩栩如生,逼真亂真,致使傍晚歸林棲息之鳥誤以為真,撞於影壁而亡者不計其數。此人此事在當地廣為流傳。

藍志政其人

藍氏家族還哺育了一位與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鄧恩銘長期共事的早期革命活動家藍志政。原名藍斌之,1901年生人,自幼天資聰慧。十五歲考入濟南省立第一中學。十九歲考入北京大學。曾為青島、即墨地區學運、工運、農運的組織者之一。中共即墨黨組織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藍志政從中學時代就痛恨清政府的黑暗,腐敗。反對封建禮教。他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剪掉辮子;反對女人纏足,並親自為其侄女扯掉裹腳布;提倡男女平等,不顧家人阻攔,堅持送侄女藍仁博讀書求學。

1917年藍志政在濟南省立第一中學讀書時,與鄧恩銘為同班同學。並結為摯友,共同探討救國救民的道路。與鄧一起發起成立了“學生自治會”。舉鄧為學生自治會領導,藍任出版部部長。藍積極協助鄧辦報,經常在校報上撰文抨擊黑暗統治。還同鄧一起組織學生罷課、宣傳、演講、遊行活動。

1919年,藍志政考入北大。時逢偉大的“五四”愛國運動爆發,藍在運動中表現積極突出。成為“五四”運動的學生領袖之一,被譽為“藍大帥”。

大學畢業後,回到青島的藍志政,恰遇鄧恩銘來青島組織建黨及工運活動,藍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鄧恩銘的領導下,以教書辦報作掩護,秘密進行地下活動。時任中共山東省委分配科青島分處主任。

1925年上半年,藍志政在青島組織發動了學生罷課,商人罷市鬥爭。有力支持配合了鄧恩銘發動的四方機場和紗廠的三次工人罷工。後為避敵人通緝追捕,經組織安排離青。

1928年藍志政受中共山東省委派遣,回到家鄉,在即墨組織建黨工作。和孫希朋先後在國民黨即墨縣黨部、公安局、鹽場等發展黨員12名。同年10月20日建立了即墨縣第一個黨組織—中共即墨支部。藍任支部書記。支部成立後,他們分頭工作,發展壯大黨組織。但因考察失誤,被一萬姓叛徒告密國民黨省黨部。藍志政等人察覺後,為防生變,遂撤離即墨。回到山東省委工作,任中共山東省委秘書長。

1929年4月,由於叛徒王復元、王永章的出賣,藍在濟南不幸被捕。在獄中,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和種種酷刑,他大義凜然,威武不屈,視死如歸。1929年4月19日晚,在鄧恩銘的組織下越獄失敗。7月21日晚,在第二次越獄鬥爭中安全脫險。藍志政越獄脫險後,在家鄉隱匿了一段時間後,告別了家人,又踏上了充滿艱難險阻的革命征途。臨行前,藍給在青島的侄女留下一張紙條,寫道“我們的買賣,很快就會成功”。激勵親人們堅持鬥爭勇氣,表達了自己追求革命的堅定信念。藍志政這次離家後再無音信。

自然資源

李家女姑村地處白沙河下游,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自然農耕條件良好。傳統種植業以玉米、小麥為主。1958年,被青島市確定為“蔬菜專業生產隊”後,菜田面積逐年擴大。該村培育種植的女姑大椒名揚島城。大椒內四心室,果高約15厘米;肉厚、皮脆、色深綠。內裝肉鹵;蒸40分鐘,仍保持原型;產量高,單果重約250克,單株結果70個左右。被譽為當地特色蔬菜品種。進入20世紀八十年代,堅持科技興農,大力發展保護地種植。精細菜、返時令菜品種增加,為豐富島城人民的“菜藍子”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經濟發展

90年代初,落成通車的雙元路,穿村而過,南接環膠州灣高速公路,北接濟青高速公路。村莊較為封閉的區位環境實現了開放。1998年秋,流亭工業園在此啟動建設,村莊處於工業園的中心地帶,藉助東風,村莊招商引資的軟硬環境更加完善;磁力大增,至2002年總計引進外資企業9家,契約利用外資12144萬元。實現利稅509.8萬元。

人流、物流、資金流的湧入,促進了村莊商業、服務業的迅猛發展,繁榮興旺。至2002年,全村從事餐飲等生活服務、文化娛樂等產業的個體商戶350家,從業450人,實現了勞動力由一產向二、三產業的轉移。工、商、服務業收入成為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2002年全村總產值達2億元,人均收入4975元。

該村歷來重視教育,有口皆碑。1982年,在集體經濟實力較差的條件下投資16萬元建成900平方米的教學樓。時產生了較大的轟動效用,受到各級領導及當地周邊村民的讚譽。國小少先隊組織被共青團中央評為“全國紅旗大隊”。1987年,村幼稚園被青島市評為“一類幼稚園”。

隨著集體可支配財力的增加,村莊的公共環境得到改善。文明道德建設得到加強。村民們在一片祥和的氛圍中建設家園,奔向小康,享受幸福美滿的生活。

百度地圖

地址: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