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出生於1991年,她的人生很不平坦,她的母親曾因腦血管破裂做過大手術,雙耳聽力嚴重損傷,而且身體喪失了勞動能力,全家僅靠父親打零工維持生計。她還有一個弟弟,也因為貧困很早就輟了學。李娟之所以能夠上大學是因為申請了助學貸款。“她特別節儉,給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她和我們一起逛街的時候幾乎從來不買東西。洗漱用品只要沒用完,就絕對不會買新的。”她的班長劉君茹告訴記者。但是就是這樣一名女生,學習成績卻非常優異。劉君茹告訴記者,在入學後唯一的一次考試中,總分50分的卷子李娟考了48.5分。
李娟是南京醫科大學的一名普通大學生,患有黑色素瘤。李娟曾把這個病當做慢性咽炎到附近的一些小醫院裡去醫治,但是效果並不是很理想。此後斷斷續續的兩個月,她都是這么過來的,直到後來始終不好,家人才開始重視,帶她到省里的醫院去檢查,最後在上海被確診為黑色素瘤。在臨終前,她做了一個很多人不敢想的決定,那就是將自己的遺體捐獻給母校做科研。
黑色素瘤的發病率很低。由痣轉化成黑色素瘤,一方面和基因有關,同時也有外在條件的影響,比如痣反覆被磨擦、破潰。“良性的色素痣邊界光滑、形狀規則圓潤、色彩單一,而黑色素瘤的邊緣則呈波浪或踞齒狀,顏色也是紅藍相雜或紅黑相雜的。
“南醫大護理學院2011級的李娟同學因罹患黑色素瘤不幸去世,遺囑決定將自己的遺體捐獻給學校,供醫學事業研究和發展。”從前晚開始,這條微博在網路上逐漸蔓延。
2月28日上午10時46分,當21歲的李娟走向生命的盡頭,她卻在用另一種方式,延續著自己的生命。她給所有相識或陌生的人帶來的是震撼、是溫暖、是感動……
黑色素瘤為何如此恐怖?醫生介紹,就現有的醫療技術來說,對擴散如此之快的黑色素瘤確實沒有任何好的醫療方法,放化療包括後面的中藥,對延緩病程的發展幾乎沒有什麼作用”。
入學才兩個多月,就被診斷出黑色素瘤
1991年3月,李娟出生在宿遷市泗陽縣一個清貧的農民家庭。去年夏天,她提著行李,出現在南京醫科大學的校園裡。“李娟是個恬靜的女孩,臉上總帶著笑容,當大家圍在一起講話時,她靜靜地聽著;說到開心的地方時,她臉上會綻開甜甜的笑。”李娟的班主任,南醫大2011級護理4班班主任陸希回憶著對李娟的最初印象。然而,命運卻沒有眷顧她。
兩年前的痣 是禍根
早在2009年,李娟的病就已經讓她與高考失之交臂。
那時,她的左前額長了一顆痣,去泗陽縣人民醫院做去痣手術,醫生在病理檢查中,就查出有黑色素瘤。
在醫生的建議下,她又前往江蘇省人民醫院做擴大性切除手術,當時就發現有皮內質惡變。
去年12月上旬,父女二人前往上海的長海醫院就醫。隨後,李娟被確診為黑色素瘤患者,而且已經進入中晚期。
“當時醫生把我拉到一邊說,黑色素瘤已經擴散到喉嚨、眼睛和胃部,已經不能做手術了,沒有救了。人最多還能撐一年,快的話也就兩三個月。”晴天霹靂在李大軍頭上炸響。雖然他沒有把結果直接告訴李娟,但作為醫學生的女兒,還是從蛛絲馬跡中判斷出了自己的病情。
不甘於向命運屈服的李大軍,帶著女兒踏上了開往北京的列車。
治療數月卻日益嚴重
懂事的李娟已經開始思考不要成為家庭的包袱。她對父親說,“爸爸,你就放棄我吧,不要帶著我東奔西跑了,我們要現實一點,國際上都沒藥治這種病,我們家裡又這么困難,錢全花完了,以後日子怎么過啊?”
在北京恆安中醫院,醫生給出了細胞免疫治療的療法,並且明確說,這個病治不好,只能吃藥延緩生命。
對於一個被病痛籠罩的家庭,李娟的治療讓家裡的經濟狀況雪上加霜。前幾年,李娟的母親因腦血管破裂做過大手術導致喪失勞動能力,雙耳聽力嚴重損傷,當時就花費了4萬多元錢,一家人的生活僅靠父親打零工來維持。
從北京拿回來的藥,並沒有讓李娟的病情有所起色。2012年1月17日,李娟走進宿遷市宿城區紅十字醫院住院。看著身邊日益憔悴的父親,李娟卻堅強地安慰父親,“爸爸,我們要現實一點,我知道這種病治不好,但是我走的時候要快快樂樂的。”
從年初四開始李娟就發高燒了,嚴重的時候燒到39攝氏度,當時李娟已經不能吃飯了,渾身疼痛。2月16日,李娟已經基本不能講話,李大軍帶著病入膏肓的女兒回了家。
立下遺囑:遺體要捐獻給醫學
其實,李娟在去世前的兩個多月,就計畫著將自己的遺體捐獻給學校解剖。
“在上海開往北京的火車上,孩子就跟我說,‘希望能拿我做案例,能用我這個小生命,讓南醫大的教授們研究出新藥,挽救更多的人,我也想永遠留在醫科大學。我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完成大學學業,我的人生才跨出這一小步,老天就要奪走我的生命。”
生命的最後時刻,李娟還不忘安慰家人,“爸爸,如果哪一天我走了,你們要想開點,要多吃飯,少一點煩惱,家裡還有小弟陪你們呢,不要把錢都花在我身上。”
彌留之際,她嬌嗔地抵著父親的頭,“爸爸,笑一個”“親親,爸爸”。
由於病魔的拖累,李娟復讀過,經歷了兩次高考,“去年高考填志願的時候,她之所以選擇醫科大學,就是想做醫生,想懂一點醫學知識,她說這樣對自己有好處,也能救一些人。”
生命在痛苦的掙扎中一點一點流逝,2月28日上午10:46,李娟在家中平靜地離去,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她對父親喃喃地說:“我聽到學校120來接我了,我要回到學校去!”
她是南京第5497名志友 這么年輕的捐獻者很少
昨天,記者來到南醫大的“志友”辦公室,打開登記在冊的“志友”名錄,李娟的名字寫在最後一個,這是28日才剛剛添上去的,是南京第5497名“志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