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李國武原為下崗職工,現為臨湘富食村購物超市整體策劃人,湖南十三村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岳陽市工商聯合會副會長,湖南省十屆人大代表。曾經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雙優民營企業家、全國光彩之星、全國傑出青年興業領頭人、等70多項榮譽於一身。
他積極關心下一代成長,長年資助多名困難學生,並擔任岳陽啟志青少年成長學校榮譽校長。
10多年來,他的富食村安排下崗職工350多人,占職工總人數的70%之多。
2006年8月,李國武投資100萬整體租賃臨湘一家經營不景氣的國營醬菜廠,組建了湖南省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短短的一年時間,李國武的十三村醬菜在臨湘建立了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十三村系列產品也獲得了中國湖南(國際)農博會金獎、中國中西部特色農產品暢銷金獎,暢銷上海、北京、廣州等省市,並漂洋過海打入了歐美國際市場。
人物事跡
“幫助他人,快樂自己”,是李國武的人生追求和行事準則。1993年以來,他先後幫助過近500位老人、200多名貧困學生、400多名少年兒童、300多名身陷困境的人士,資金超過350萬元。許多人說,對於一名企業家來說,向社會捐一點錢不難,難的是長期身心投入,用情入微。李國武就是這樣的人,除了用錢資助需要的人,他更多地是在用心幫扶他人。
16年來李國武與員工堅持為光榮院孤寡老人過生日 |
1995年,他偶爾聽說當地一個拾廢品的孤寡老人收養了一名棄嬰娟娟,生活非常艱難,立即前往看望,並承擔起“爸爸”的責任。娟娟從小性格自卑孤僻,經常逃學,成績不太好。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爸爸”李國武先後將她送往岳陽、長沙的學校學習,每個月都要前往探望。一段時間,娟娟沾染上了吸菸、打架等惡習,李國武沒有放棄,而是更加關愛、呵護。面對“爸爸”無微不至的關愛,娟娟醒悟了,認真讀書,以優秀成績圓了大學夢。
2006年3月,李國武聽說桃林中學初二學生李亮身患白血病無錢醫治,便立即趕到李亮家裡送去現金1.2萬元,並將李家因病致貧的狀況拍下來,在縣城開辦了義募攝影展,僅三天時間就募集善款3萬多元。2009年,在黃蓋湖邊看到一對老漁民夫婦坐在被焚為灰燼的窩棚邊嚎啕大哭。他第二天便將2萬元現金送到老漁民手中,並用相機將茅草棚漁村的艱難生活場景拍攝下來,舉辦了“漁村生活場景攝影展”。這一舉動不僅為漁民籌集資金近10萬元,而且引起了岳陽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將“漁民解困工程”納入政府10件實事。10多年來,李國武用手中的相機,開展了30多次類似愛心救助活動。
2008年冰災,他帶著“十三村愛心小分隊”把棉被、開水、食品送上京珠高速公路,連續3天3夜為滯留的1000多名旅客送去溫暖,自己卻因過度勞累引起腰椎病突發而住進了醫院。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李國武在第一時間帶領員工為災區捐款捐物20萬元,並親自到災區慰問,幫助13名災區兒童完成學業,直到他們大學畢業。
對待需要幫助的人,李國武毫不吝嗇;對待自己,卻儉樸得令人難以置信。他沒有小車,沒穿過名牌,更沒有別墅,至今仍住在普通宿舍樓里。有人說他不懂得生活,他卻說:“每個人的追求不同,我在乎的是讓自己每天活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幫助他人就是我人生最大的快樂!”
李國武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獲全國孝親敬老之星、湖南省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
下崗開店
擁有岳陽市臨湘一家富食村大型綜合購物廣場,掌控全省都叫得響的食品企業——湖南省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李國武的生活現狀卻與所創造的企業極度不匹配:他自己竟然沒有一台小車,一直住在一套80多平方米的宿舍樓里。
財富與生活如此大的反差讓李國武顯得有些神秘。而當走近李國武,卻發現這個走路上下班,住普通宿舍樓的大老闆有著絕對不簡單的經歷和簡單的生活。
1994年,李國武下崗了。“那時我才20多歲,學歷不高,家庭也不富裕。整天都呆在家裡不敢出門,怕別人看不起。”談起那段日子李國武不堪回首。而父親的一句話把他從頹廢中驚醒:“一個藕尖丟在池塘里,有哪個去幫了它、管了它?!它自己卻扎了根,長出了葉子,開了花,還結出了蓮蓬。”
從那天起,李國武就下定決心,要做那個“藕尖”。
絕大多數創業的開始都顯得卑微而艱辛,李國武同樣逃不出這個宿命。他賺的第一筆錢是沒日沒夜滿臉鼻灰地踩了3個月的茶包所得的900多元錢。“這筆看起來不起眼的錢讓我調整了創業的心態,磨練了創業的意志。”李國武說。
隨後,經過市場調查,他決定開個食品小店。然而事情卻不是那么簡單而順利,父母朋友都勸他不要犯傻。但是李國武不這么看:“我認為不冒點險是不可能實現目標的。我憑藉來的2000元錢和兩名下崗職工一起開了一家面積不足15平方米的屋檐小店。”從此,他真正走上了創業之路。
頂著壓力上路,沿途坎坷不平,李國武的創業怎一個艱辛了得。
為了節約時間和開支,去長沙調貨他都是和其他老闆共一台車。每次他就帶一床被子睡在貨箱裡,車子有時巔簸得很厲害,往往一個晚上都睡不好覺。而到廣州調貨,為了省錢,他每次是拿幾張報紙睡在硬坐下,經常腳露在過道上,被別人不小心踩醒。
而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兩年內5次搬家。有一年大年三十的晚上,街上鞭炮陣陣響,他在倉庫里守著貨物,眼淚情不自禁地流出來了。現在他依然有些傷感:“當時真的很想回家和爸媽團聚吃頓年夜飯。”
精心經營的生意越做越有起色。越來越多的廠家、批發商、代理商與他合作。然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不管我的價格怎么便宜,服務態度怎么好,消費者到我這購物的人總是寥寥無幾。此時,才感覺到生意真的難做啊!真想不做了。”他說。
然而,成功需要的不僅是持之以恆,還要有擅于思考的頭腦。“那段時間假貨猖獗,少數個體戶因賣假貨造成了很多食品中毒事件,大家都對制假、販假痛恨至極。那時我突然冒出個大膽想法,花5000元錢收購他們買來的假冒偽劣產品。”
這一舉措讓中央和省級媒體都產生了興趣,大幅進行了報導。而消費者更是通過這次活動徹底接受了李國武和他的企業。他笑著說:“商店的命運徹底改變,生意也火爆得不得了。”
商戰風雲
越做越大的李國武開始被同行們注意。幾家國營商場把競爭的矛頭指向他。
這幾家商場首先使用的是價格戰,所有商品比李國武的商店價格低兩角,並在街上拉出了針對性很強的條幅:“國營企業不欺不詐,8點利席捲臨湘,誰與爭鋒?”而李國武的商店承諾是10點利經營。
憑實力,剛剛站穩腳跟的李國武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他很清楚,針鋒相對自己會死得很慘。為了避開這種競爭,他選擇了錯位經營。
根據從長沙和深圳跑來的信息,他在臨湘的第一個便利超市開張了,十分火爆。隨後他又火速在臨湘城區跑馬圈地似地接連開店。2005年,臨湘品種最全、價格最低、環境最優的集購物、休閒於一體的富食村大型綜合購物廣場開業了,賣場接連一個星期都擠得水泄不通。
儘管從他辦便利超市開始,後面跟風的人一茬又一茬,但李國武卻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不過商戰在生意場上似乎永遠沒有停歇的一天。外地多家大型超市紛紛踏進臨湘,搶食並不大的零售業蛋糕。李國武的超市生意迅速退燒。
此時李國武又把目光投向了廣大的農村,實施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先後在桃林、聶市、源潭等中心鄉鎮開辦了農家超市,並在定湖鎮韓橋村籌建了全市第一個村級農家小超市。目前,富食村旗下的農家小超市已達到了200多個,並被納入國家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承辦企業。
虛晃一槍,他又為自己贏得了發展空間,同時穩固了富食村的江湖地位。
二次創業
前店後廠是許多百年老字號的經營模式。這一模式被長期證明是極富競爭力的。李國武一直想為自己的事業做出這樣的布局。
機會總是留給有心人。李國武從零售業一腳跨入生產領域似乎得來全不費功夫:“事也湊巧,我們商業系統剛好有一個國營醬菜廠,嚴重虧損處於半停產狀態,職工工資都發不出,快關門了。聽說我想辦廠,僅三天時間就確定把醬菜廠整體轉讓給我經營。”
湖南省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誕生了。
不過,李國武又接下了個爛攤子:企業只有幾口陳舊大缸,沒有一台現代化設備,核心技術人員幾乎都走光;醬菜品種單一,口味老套,工藝陳舊,包裝粗糙。
他親自操刀,請來湖南農業學院和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的教授對傳統工藝進行改進,新上了一流的全自動灌裝滅菌生產線,新開發10多個品種,對產品進行“文化包裝”。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四處走訪、查閱地方史書資料,收集有關十三村的民間故事,請文學藝術界專家座談、探討,終於從《三國演義》和民間故事中挖掘到了十三村的歷史傳統。他將這些厚重的歷史積澱融入企業商標和包裝上,讓十三村的產品在市場上一炮而紅。此後,“十三村”杯文化藝術新秀選拔大賽、“十三村”杯岳陽首屆旅遊文化廟會等一系列品牌建設活動,讓“十三村”在岳陽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十三村產品銷售量一路飈升。
“三心”老闆
李國武成功了,但是從外表,人們看不到成功者的光鮮。他依然衣著樸素,生活簡單。
他對自己的生活很淡然,對別人的冷暖卻十分牽掛:“錦上添花固然很好,雪中送炭難能可貴,自己節省點,談不上苦,幫助他人,快樂自己就是最大的甜。”
15年來,他安排400多名下崗職工再就業,開展助老、助孤、助學、助農、助殘活動,捐助3500人次,受助者遍布全國10多個省市,資金達350萬元,而自己卻沒有買一部小車,住著普通宿舍樓。
他當選湖南十屆和十一屆人大代表後,為了人民民眾的利益,尋訪調查,筆耕不輟。他提出和倡導的辦公室禁菸,籌建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展館的建議,整治城市“牛皮癬”的建議,嚴格控制污染工業企業進鄉鎮辦廠的建議等都受到了極大關注。
愛心做人、良心做生意、公心做代表,讓李國武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寬。李國武說:“其實每個人都有一顆愛心,也肯定都願意講良心,人大代表都會有顆公心,只是我一直在堅守。這份堅持讓我面對艱難困苦時更加有力量,也改變了我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