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獎介紹
為繼承我國地震學界卓越科學家李善邦教授在開拓和發展我國近代地震科學方面的業績, 發揚李善邦教
授治學嚴謹、勇於創新、奮力開拓和十分重視選拔新秀的精神,鼓勵中青年科技人員熱愛科學事業,勇攀科學高峰,做出新的貢獻,中國地震學會特設立"李善邦青年優秀科技論文獎"。本獎專門用於獎勵我國在地震科學領域從事基礎、套用和開發研究工作中創作出優秀地震科技論文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本獎設一、二、三等獎,對特別優秀者授予特等獎。本獎每兩年評選一次,向獲獎者頒發"李善邦青年優秀地震科技論文獎"證書和獎金。
設立"李善邦青年優秀地震科技論文獎委員會",負責籌集基金和審定獲獎者。委員會由本屆中國地震學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組成,正副主任委員和秘書長由本屆中國地震學會正副理事長和秘書長擔任。
本獎面向全國青年地震科技工作者。善邦青年優秀地震科技論文獎"的候選人,由中國地震學會各專業委員會推薦或由本人申請產生。
本獎的基金由"李善邦青年優秀地震科技論文獎委員會"負責籌集,並接受國內外社會各界和個人的捐贈。
論文獎章程
李善邦青年優秀地震科技論文獎簡章
(2004年2月10日李善邦青年優秀地震科技論文獎委員會通過)
為繼承我國地震學界卓越科學家李善邦教授在開拓和發展我國近代地震科學方面的業績, 發揚李善邦教授治學嚴謹、勇於創新、奮力開拓和十分重視選拔新秀的精神,鼓勵中青年科技人員熱愛科學事業,勇攀科學高峰,做出新的貢獻,中國地震學會特設立"李善邦青年優秀科技論文獎"。
1、本獎專門用於獎勵我國在地震科學領域從事基礎、套用和開發研究工作中創作出優秀地震科技論文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獲獎者必須是:熱愛祖國、熱愛科學事業、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並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
1)在基礎科學研究工作中有新的重要科學發現,或者在理論上有創新,並對本學科的發展有一定意義,撰寫出具有國內領先或國際水平的科技論文。
2)在觀測手段和實驗室的建立中能創造性地解決重大的技術難題,或本人在重大項目中起到關鍵作用,對學科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科技論文。
3)在套用開發和工程技術工作中創造性地解決了重大的、關鍵的科技問題並取得了重要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科技論文。
2、本獎設一、二、三等獎,對特別優秀者授予特等獎。本獎每兩年評選一次,向獲獎者頒發"李善邦青年優秀地震科技論文獎"證書和獎金。
3、設立"李善邦青年優秀地震科技論文獎委員會",負責籌集基金和審定獲獎者。委員會由本屆中國地震學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組成,正副主任委員和秘書長由本屆中國地震學會正副理事長和秘書長擔任。
4、本獎面向全國青年地震科技工作者。善邦青年優秀地震科技論文獎"的候選人,由中國地震學會各專業委員會推薦或由本人申請產生。
5、本獎的申請條件及要求:
1)申請人的年齡應在40周歲以下(含40周歲)。時間界線以截止當年6月30日止不超過40周歲為準。
2)已獲國家級、部委級獎的論文(指本人為主要作者的論文),不再申請本獎。
3)申請人申報的科技論文,應是本人近2年以來,在公開的學術刊物上正式發表過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篇地震科技論文。
4)申請人的申報材料包括:
①申請"李善邦青年優秀地震科技論文獎"的科技論文全文與摘要。
②申請"李善邦青年優秀地震科技論文獎申報表"。
5)申請"李善邦青年優秀地震科技論文獎"的科技論文,必須在中國地震學會主辦的學術會議上進行過報告。
6)申請人必須認真、負責填寫申報表,如發現弄虛作假,將取消獲獎資格並追回證書和獎金。
7)申請人必須是中國地震學會會員。
6、本獎的基金由"李善邦青年優秀地震科技論文獎委員會"負責籌集,並接受國內外社會各界和個人的捐贈。
7、本簡章的解釋權歸"李善邦青年優秀地震科技論文獎委員會"。
論文獎頒獎
第三屆論文獎論文 | 作者 | 等級 |
用餘震作為經驗格林函式從GDSN長周期波形資料中提取1999年集集地震的震源時間函式 | 許力生博士(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一等獎 |
活動斷裂帶的整體地震復發行為及其與分段地震復發行為的關係 | 易桂喜碩士(四川省地震局) | 二等獎 |
不同圍壓條件下花崗岩變形破壞過程中的聲發射時序特徵 | 蔣海昆博士(山東省地震局) | 二等獎 |
強震前短臨地震前兆時空分布非均勻性變化特徵 | 陳學忠博士(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三等獎 |
邊界積分方程用於電阻率Zohdy反演的初步研究 | 毛先進博士(雲南省地震局) | 三等獎 |
一種消除地電阻率觀測中隨機誤差的新方法 | 張世中碩士(江蘇省地震局) | 三等獎 |
震源特性、傳播路徑及場地條件對建築物震害影響的研究 | 溫增平博士(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三等獎 |
論文 | 作者 | 等級 |
多分量地震記錄P和SV波場的τ-p域分離方法 | 王彥賓(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 | 一等獎 |
加卸載回響比的時空變化與美國南加州地區地震趨勢 | 張永仙(中國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 | 二等獎 |
產生同震電場信號的可能機理 | 黃清華(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 | 二等獎 |
地震統計區劃分不確定性對場點地震危險性計算的影響 | 潘華(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三等獎 |
現今中國大陸地殼運動與活動塊體模型 | 王敏(中國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 | 三等獎 |
論文 | 作者 | 等級 |
2001年崑崙山口西MS 8.1地震地表破裂帶遙感影像特徵分析 | 單新建博士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 二等獎 |
用於區域震相地震波傳播數值模擬的P-SV波場連線方法 | 蓋增喜博士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 二等獎 |
夏威夷地幔柱起源的新的地震學證據 | 雷建設博士 (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 | 二等獎 |
原場地震波速變化的精確測量 | 王寶善博士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三等獎 |
基於聲彈理論的地應力超聲測量方法 | 田家勇博士 (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 | 三等獎 |
青藏塊體東北緣彈性塊體邊界負位錯反演與強震地點預測 | 張希碩士 (中國地震局第二監測中心) | 三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