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志[長安大學地測學院教授]

張永志[長安大學地測學院教授]

張永志,男,漢族,1961年出生,地質測量工程專家。長安大學地測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目前主要從事GPS、DInSAR、固體地球物理、大地測量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已發表學術論五十餘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參與完成國家及各部級科研項目二十餘項。獲得各種獎勵十餘項。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1980~1984年就讀於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大地系,獲大地測量專業工學學士學位。

1984~1987年在雲南省地震局從事中美合作項目:雷射地磁聯測及有關的數據處理和分析研究工作。

1987年9月就讀於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地學部。

1988年9月在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從事重力場時空變化及地殼形變方面的理論研究。

1990年7月獲地殼形變專業理學碩士學位。

1990年8月在中國地震局第二地形變監測中心從事重力測量、GPS觀測及其有關形變理論的研究工作。

1991年任工程師。

1996年任高級工程師。

1997年擔任碩士生導師。

2001年在西北工業大學獲固體力學專業博士學位。

2002年調長安大學地測學院測繪科學與工程系從事教學及研究工作。

2002年任副教授。

2004年12月晉升為教授。

2006年擔任博士生導師。

主講課程

近三年來,為測繪工程及相關專業本科生主講專業核心課程“大地測量學基礎”,周學時數為4學時,3屆學生共200人;指導本科生控制測量實習,學生總人數300餘人;指導本科生畢業設計,學生人數共22人。同時為本科生主講了《重力測量》、《測繪專業英語》、《GPS測量原理及套用》等課程。連續3年為本科生講課、指導教學實習、指導畢業設計,年完成的平均教學工作量在400學時以上。

主要貢獻

在科學研究方面,先後承擔、參與完成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震聯合科學基金;國家大型科學工程;“八五” 、 “九五” 國家科技攻關課題;重點實驗室開放研究基金等國家、省部級重大科研任務10多項。

張永志,崔篤信,王琪等 利用GPS資料研究區域應力場變化地震活動,地震學報,2000,22(4):449-456。

張永志,王雙緒,河西地區地殼的垂直形變的小波分析結果與中強震關係研究,地震學報,1998, 20(2):150-157。

張永志,王文萍,梁偉鋒,地殼損傷狀態的重力頻域反演研究 ,地震學報, 1998, 20 (3):322-326。

張永志,李輝,張伯宏,孕震過程中重力位、重力、重力梯度變化的數值模擬研究,地震,2002,22(2)35~42,第一作者。

張永志,梁偉鋒,祝意青,麗江7.0級地震過程的重力變化與小波分析,西北地震學報,1999,21(2)149- 155。

張永志,朱桂芝,王琪等,新疆伽師地區地應力的GPS損傷模擬研究,西北地震學報, 2000,22(4):386-389,第一作者。

張永志、孫和平、王衛東,利用GPS觀測研究新疆伽師地區的水平變形特徵,地震研究,2004,27(2):179-183,第一作者。

張永志,王衛東,青臧高原東北緣斷層活動變形的模擬研究,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004,24(1):63-67。

張永志,張克實,地震孕震過程的重力變化研究,地殼形變與地震,2000,20(1):8-6。

張永志,王文萍,朱桂芝,損傷地殼中應力場變化與地震活動,地殼形變與地震,2001, 21(1):53-60,第一作者。

張永志等,河西重力變化的小波分解與地震活動關係研究,地殼形變與地震,1997,Vol.17,No. 3,第一作者。

張永志,王慶良,朱桂芝,火山地區重力場變化的數值模擬,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2003,23(2)69-73。

張永志,朱桂芝,祝意青,利用重複重力觀測研究地震活動與地殼的損傷演化過程,地殼形變與地震,2001,21(3)14-21。

張永志、胡斌、程宏賓,套用GPS觀測研究青臧高原東北緣應力場變化,長安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3,25(4):80-84。

Yong-zhi Zhang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stress field variation and earthquake activities from GPS data,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Vol.13,No.5,pp483-490,2000.

Yong-zhi Zhang and Shuang-xu Wang, The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wavelet transform on vertical deformation and moderate earthquake in Hexi region, Gansu,Province,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1998,Vol.11, No.2 ,179-188

Yong-zhi Zhang et al. The Inverse Study of Damage State in Earth Crust with Gravity Data in Frequency Domain, Strength Theory: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rospects for 21st century. M..H.YU and S.C. FAN(Eds.),Science Press, Beijing, new York. 1998,987-993,

Yong-zhi Zhang et al. The Inverse Study of crustal Damage State with Gravity Data in Frequency Domain,1998,Vol.11, No.3 ,381-385,ACTA Seismologica Sinica,第一作者。

祝意青,張永志,胡斌,永登5.8地震前後重力場動態圖象特徵研究,1999,Vol.19, No.1,地殼形變與地震,第三作者。

胡亞仙、施行覺、王慶良、張永志,騰衝火山區地表垂直形變分析,2003,Vol.23, No.2,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張永志,損傷裂紋對地殼形變的影響研究,中國地震學會成立20周年紀念文集地震出版社(陳運泰主編),1999.。

王衛東、張永志等,1995年臨5.0級地震Q值的時間變化特徵,2004,第3期,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

王衛東,張永志等,渭河斷裂盆地及臨近地區地震活動的深部背景,2004,第3期,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

王衛東,張永志等,陝西關中及鄰區地震的震源參數研究,2004,第3期,地震研究。

王衛東,張永志等,渭河斷裂盆地及臨近地區Q值速度場分布特徵與地震活動性,2004,第3期,山西地震。

張永志,王衛東,祝意青,崑崙山口西8.1級地震前重力變化,2003,第3期,地震學報,地震學報。

張永志,王衛東,李萍,INSAR圖象的最小範數法相位解纏研究,2005,第1期,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

祝意青等,Gravity variation before Kunlun mountain pass western Ms=8.1 earquake,2003,第3期,ACTA Seismologica Sinica,第六作者。

張永志,王衛東,祝意青,青藏高原東北側斷層活動引起的地殼三維變形與重力場變化研究,2004,Vol.25, No.5,地球學報。

張永志,王文萍,牛安福,華北定點形式的小波分析與地震活動研究,地殼形變與地震,1999, 19 (3):48-54。

張永志,地震過程中地形變的Lyapunov指數變化,地殼形變與地震,1993,Vol.13 ,No.3。

王雙緒,張永志等,兩次強震過程中垂直形變分維特徵研究,地殼形變與地震, 1993,Vol.13 ,No.4。

張永志,震前地殼的動力學超熵變化,地殼形變與地震,1992,Vol.12 ,No.4。

張永志,有誤差數據的最佳斯托克斯積分,地殼形變與地震,1991,Vol.12 ,No.4。

張永志,粘性力在地形變動力學模型演化中的作用,西北地震學報,1994,Vol.16 ,No.4。

張永志等,地震過程形變能的演化特徵,地震研究,1994,Vol.17 ,No.2。

張永志,王雙緒,河西地區幾次強震前的垂直形變分維特徵研究,內陸地震,1993,Vol. 7 ,No.3。

張永志,祝意青,孫偉利,北祁連地區震前重力場變化及其動力學特徵,高原地震,1992,Vol.4 ,No.3。

張永志等,九泉5.4級地震前後重力變化特徵及預報探討,1992,流動重力通訊。

張永志等,垂直地殼運動的均衡失穩條件的探討,內陸地震,1992,Vol.6 ,No.1。

張永志,利用空間張永志測地資料研究地殼應力場變化與損傷過程,2001,西北工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王衛東,張永志等,臨猗5.0級地震前後Q值變化特徵研究,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 2005,第1期:70-72。

張正濤、張永志,GPS觀測研究青藏東北緣水平變形特徵,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05,第三期:6-8。

張永志等(1)利用GPS資料反演祁連山斷層的三維滑動速率,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6(2):31-35,2006。

張永志等(1)三軌法DInSAR 觀測確定區域的垂直變形,地震研究,29(3):281-285,2006。

科學研究方面的成果

1、2007.1-2009.12,斷層錯動的不均勻分布於地面變形的關係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主持人。

2、1998.1-2000.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9774214,利用空間測地技術研究地殼的損傷演化過程,主持人。

3、1996.5-1998.5,地震聯合科學基金96100,區域重力變化的小波分析與震源過程的時——頻反演研究,主持人。

4、1998.8-2000.5,國家九五攻關項目96-913-07-03,伽師強震群區及帕米爾東北側現代構造運動和地形變的GPS監測, 主要參加者。

5、1996-1998,國家九五攻關項目96-913-04-01-03,重力場動態圖象及其與強震關係的研究, 主要參加者。

6、1996-2001,國家地震局九五重點項目9510,國家大型科學工程《中國地殼運動觀測網路》, 中國地震局技術專家組成員。

7、1997.5-1999.5,地震聯合科學基金197066,地震中短期前兆的力學特徵與綜合檢測技術,主要參加者。

8、1996-1997,中國地震局第二第形變監測中心,小波分析在重力、形變數據處理中的套用研究,主持人。

9、 2003-2004,山東省基礎地理信息與數位化技術重點實驗室開放研究基金(測繪基礎研究),DINSAR在垂直形變監測中的套用研究,主持人。

10、2002-2004,陝西省交通廳,公路邊坡災害一機多天線GPS監測系統研究,參與。

11、2002-2004,陝西省計委,黑河引水工程庫岸滑坡變形監測,參與。

12、2002-2004,長安大學, GPS定位原理及精品課程,主要參與。

13、2002-2004,教育部,基於地球動力學的地殼運動連續形變場研究與應變場,主要參與。

14、2002-2005,美國國家基金,GPS測定喜馬拉雅山板塊與地殼形變,主要參與。

15、2005-2008交通部西部交通項目,基於網路的GPS單點精密定位及一機多天線在交通中的套用研究,主要參與。

獲獎記錄

研究成果分別獲得部級科技成果獎三等獎一項;局級科技成果一等獎一項,局級科技成果二等獎三項、四等獎一項。

在《地震學報》、《地殼形變與地震》、《西北地震學報》等國核心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四十餘篇。其中,一篇論文獲得中國地震學會李善邦青年優秀地震科技論文獎二等獎,一篇論文獲得陝西省測繪學會第九次綜合性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二等獎等。

2002.10 2002年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0213602),中國地震局利用空間測地技術研究地殼的損傷演化過程,第一。

2000.9 李善邦青年優秀地震科技論文獎二等獎,中國地震學會利用GPS資料研究區域地殼應力場變化與地震活動關係,第一。

1998.3 第九次綜合性學術年會優秀論文獎二等獎,陝西省測繪學會麗江7.0級地震過程的重力變化與小波分析,第一。

2001.6 二○○一年度基層防震減災優秀成果二等獎(20013601),中國地震局二測中心。

區域重力變化的小波分析和震源過程的重力時——頻域反演研究,第一。

2002.4 二○○二年度基層防震減災優秀成果一等獎(20023601),第十四,1999-2001年度地震趨勢研究報告,中國地震局二測中心。

2002.4 二○○二年度基層防震減災優秀成果一等獎(20023603),第一,利用空間技術研究地殼的損傷演化過程,中國地震局二測中心。

1998.4 一九九八年度基層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9813602),第一, 中國地震局二測中心。

孕震過程中形變能的累積判據研究。

2003.4 二○○三年度基層防震減災優秀成果二等獎,第三, 中國地震局二測中心,北祁連——河西地區流動重力觀測、預報研究。

1991.12 全國青年地震科技優秀論文二等獎,獨著, 中國地震局學術委員會均衡地殼運動的失穩條件探討。

1991.8 第四屆西北地區地震工作學術研討會優秀論文, 獨著,均衡地殼運動的失穩條件探討, 第四屆西北地區地震工作學術研討會。

1995.3 一九九五年度基層科技進步四等獎,(953602),第一, 中國地震局二測中心垂直地殼運動的均衡失穩條件探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