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書畫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全軍及國外書畫交流展。作品《永生》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獲解放軍文藝獎;《歷史的回聲》入選建軍六十周年全國美展獲解放軍特別獎;《塬上春秋》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並評為獲獎提名;《凝瑞》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展;二十五米長卷《鋼城之戀》被北京市某部收藏;《巍峨賀蘭》收藏於人民大會堂寧夏廳;《新中國從這裡走來》收藏於毛主席紀念堂。
曾到法國,德國,美國,英國,義大利,俄羅斯等十幾個國家舉辦畫展寫生及學術交流,部分作品被收藏。曾獲俄羅斯文化部授予的“為俄中文化交流做出貢獻”獎並頒發了獎章。
藝術評論
心中的塬 杜大愷
北京的冬天很冷遭遇初雪時,呈修去了山西。山西亦已降雪,皚皚白雪覆蓋著黃土高原,愈顯清晰地袒露出它那凹凸不平、皺摺迭起的身軀,千萬年間風雨雕飾的大地,在清冷的天幕之下述說其無遮無掩的身世。呈修選擇這樣的時刻來窺視它的奧妙,全然不顧寒冷會凍吉他向這裡走來的初衷。
五次黃土高原之行的前前後後,呈修畫了一批以其為母題的創作。面對他的這一批新作,不只朋友們以為呈修變了,變得有些陌生,有些異樣,有些耐人深思;呈修自己也因此重新審視自己。如果把這之前與這之後築一道牆,假若將牆的內側比作過去,他是熟悉的;假若把牆的外側比作當下,他則有些生疏,他似乎也需要重新認識自己。如同楓丹白露曾經改變了柯羅,塔希堤島曾經改變了高更,那么,我們說有些變化其實並不需要太多原因。中國也有藝術家其改變的原因甚至比柯羅與高更更加簡單,例如張仃、李可染,他們的改變僅僅是從室內走向室外,但就是這樣的原因卻不僅改變了自己,甚至整體地改變了中國的山水畫。
也許我們不能說呈修的黃土高原之行是有預謀的,但從其結果看,倘若沒有預謀則是不可想像的。為了證明我們的揣度不是想當然,我們不妨看一看,呈修究竟改變了什麼。
首先是畫面中的情感有了明確的能夠與一個民族的歷史與現實同時都有關聯的指向;在這之前你對呈修的畫可能沒有這種印象。
其次是形成了與這種擁有內在同一性的圖式形式。形式的追求要附翼於有特指的情感傾向,並尋求實現它們之間的一致性,圖式在形式的意義上是可能由視覺導向意識的;接下來是對構成圖式形式的語言或者說為一定的圖式形式所約束的語言系統的探索與套用,其中包括色調、筆法、虛實、黑白等諸多元素。一種圖式形式大致只有一種與其相宜的語言方式,它們之間的親緣性是很苛刻的,所以有“風格即人”的說法,就是說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兩個人在完全的意義上是相同的。藝術之所以被認為是一種特殊的人類行為,期間最使人難以捉摸的就是藝術與藝術之間的異質性,一個藝術家即是一個世界。
黃土高原那片土地的氣息很特別,雄渾博大之外,也還有最為普通甚至平凡的存在。呈修對那片土地的更多體驗,更多認識,更多發現,將預示著呈修的明 天,為呈修也為我所期待的明 天。
------(杜大愷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