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瑾

李元瑾

李元瑾是一名教師,新加坡華中初級學院任教。

基本信息

教育簡歷

學歷 博士學位-香港大學
碩士學位-南洋大學
榮譽學位-南洋大學
教育專業文憑-新加坡教育學院/新加坡大學

工作簡歷

李元瑾博士於1974年獲得南洋大學碩士學位後在新加坡華中初級學院任教,1994年離開學院到香港大學深造,在王賡武教授指導下完成有關新加坡知識分子比較研究的論文。1998年獲得博士學位旋即加入南洋理工大學中華語言文化中心的教研隊伍。2003年南大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創立,她被校長委任為中文系創系主任兼中華語言文化中心主任。2007年10月,她卸下中文系主任之職,繼續主管中華語言文化中心。同年11月,她開始8個月學術假期,遊學於台北中央研究院、美國加洲柏克萊大學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

研究興趣

主要研究興趣是東南亞華人,新馬華人知識分子,南洋大學歷史,華人與中國等,已經發表數十篇論文。她的專著受到澳洲、香港、澳門、中國和新馬等地學者的評論。除了主編學術作品(已出版五本),她是"南洋人文叢書"的總主編(已出版六本)。她正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和北京社會科學院的學者主編一份新的學報《華人研究國際學報》。她目前主導兩個研究計畫,一是"南大歷史研究計畫",一是"文化移植與華人社會之再建構:新加坡華人社團文獻的整理與研究計畫",研究經費分別來自大學學術研究經費和蔣經國基金。她是新加坡重要民間學術團體"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的創辦人之一,學會成立於1882年,她多年來擔任學會的財政、學術主任、副會長和會長。

代表作品

專著
1.《東西文化的撞擊與新華知識分子的三種回應:邱菽園、林文慶、宋旺相的比較研究》(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八方文化企業公司聯合出版,2001),共413頁,王賡武教授和顏清湟教授分別賜序。
2.《林文慶的思想-中西文化的匯流與矛盾》(新加坡: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1991),共250頁,王賡武教授賜序。
主編
1.《南大圖像:歷史長河中的省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華語言文化中心、八方文化創作室聯合出版,2007),共388頁。(中、英文稿)
2.《新馬印華人:族群關係與國家建構》(新加坡: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Konrad-Adenauer-Stiftung聯合出版, 2006),共275頁。(中文版)
3.《新馬印華人:族群關係與國家建構》(新加坡: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Konrad- Adenauer-Stiftung聯合出版,2006),共273頁。(英文版)
4.《新馬華人:傳統與現代的對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華語言文化中心、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南洋大學畢業生協會聯合出版,2002),共544頁。
5.《南大學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華語言文化中心,2001),共276頁。(中、英文稿)
總主編
1. 南洋人文叢書之"南洋大學歷史研究系列",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華語言文化中心與八方文化創作室聯合出版,2006年和2007年共出版兩本學術著作。
2. 南洋人文叢書之"國家疆界與文化圖像系列",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華語言文化中心與八方文化創作室聯合出版,2006年和2007年共出版四本學術著作。
論文選列 (其中三篇注*號者與他人合撰)
1. <新加坡大學中文教育的歷史與現狀:以南大中文系與研究中心為個案>,《全球化與中文研究的新方向》(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2007),頁70-83。
2.<導論--南大的故事: 解讀、反思、建構>,李元瑾編《南大圖像:歷史長河中的省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華語言文化中心、八方文化創作室,2007),頁1-15。
3.<南洋大學圖像: 新馬國家疆界的虛擬與現實>,李元瑾編《南大圖像:歷史長河中的省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華語言文化中心、八方文化創作室,2007),頁291-334。
4.&5.< 導論--族群關係與國家建構:新馬印華人三種模式>,李元瑾編《新馬印華人:族群關係與國家建構》(新加坡: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Konrad- Adenauer-Stiftung, 2006),頁1-11(中文版);頁1-7(英文版)。
6.&7.*<族群分化與建國目標分歧:南洋大學創辦前後的角力>(與周兆呈合撰),李元瑾編《新馬印華人:族群關係與國家建構》(新加坡: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 Konrad-Adenauer-Stiftung, 2006),頁33-61(中文版);頁39-67(英文版)。
8.<導論--中華之旅:林文慶與其思想>,林文慶《中國內部之危機》(新加坡:Select Publishing, 2006),頁v-xxii。(本書於1901年由倫敦Grant Richards初版)(英文撰寫)
9.<李元瑾序:激流中浮沉的南大學生會>,丘淑玲《理想與現實:南洋大學學生會研究1959-1964》(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華語言文化中心、八方文化創作室,2006年),頁ix-xiii。(丘書乃南洋人文叢書之"國家疆界與文化圖像系列"第一本)
10.<全球化語境下的辛亥革命:新加坡的角色>,廖建裕編《再讀同盟孫中山與東南亞華人》(新加坡:華裔館,2006),頁147-169。(英文撰寫)
11.<具有東南亞特色的南大中文系與華文研究>,王潤華編《全球化時代的中文系》(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6),頁105-118。
12.<從新加坡兩次儒學發展高潮檢視中國、新加坡、東南亞之間的文化互動>,《中國哲學史》(北京:中國哲史學會),2005年第03期(總51期),頁124-128。
13.<王賡武教授:口述歷史>,John Fitzgerald、蘇基朗、黃堅立、錢江合編《中華世界秩序中的權力與認同-王賡武教授七十二歲生日紀念專集》(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2003),頁375-413。(英文撰寫)
14.<南大精神:新馬華人共有的歷史遺產>,《南大精神》(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陳嘉庚國際學會, 2003),頁28-37。
15. <新加坡華人社會變遷中現代教育的文化反思>,Michael W. Charney、楊淑愛、唐志強合編《華人移民:海外華人的文化、教育和社會面貌》(新加坡:新加坡大學出版社、世界科技出版公司, 2003), 頁229-251。(英文撰寫)
16.<《馬來西亞華人》評論>,《皇家亞洲學會馬來亞支部學報》(JMBRAS)(吉隆坡:皇家亞洲學會馬來亞支部),第76卷(上),第284期,2003,頁121-123。(英文撰寫)
17.<退縮與進取:論新加坡華文知識分子及其角色的演變>,載張秀明編《華僑華人歷史研究》(北京: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總第59期,2002,頁28-37。
18.<邱菽園的改良主義活動:從新馬華人社會發展的角度評價>,載何國忠編《社會與文化詮釋》(吉隆坡:華社研究中心,2002),頁189-209。
19.<掀開新馬華人比較研究的序幕>,李元瑾編《新馬華人:傳統與現代的對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華語言文化中心、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南洋大學畢業生協會聯合出版,2002),頁1-13。
20.<新加坡華人身份身份認同意識的轉變>,李元瑾編《新馬華人:傳統與現代的對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華語言文化中心,2002),頁55-76。
21.<林文慶:中華文化復興者與現代教育家>,何國忠編《承襲與抉擇:馬來西亞華人歷史與人物文化篇》(台北:中央研究院,東南亞區域研究計畫,2001),頁1-38。
22.<新馬儒教運動 (1894-1911) 的現代意義:以1980年代新加坡儒學運動驗證之>,李元瑾編《南大學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華語言文化中心,2001),頁171-190。
23.<歷史重演?新加坡兩場跨世紀的華語運動>,陳照明編,《二十一世紀的挑戰-新加坡華語文的現狀與未來》,(新加坡:聯邦出版社,2000年),頁98-125。
24.<從認同角度評析宋旺相《新加坡華人百年史》的偏狹性>,《亞洲文化》(新加坡: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第22期,1998,頁96-113。
25. <林文慶走向廈門大學:一個新加坡海峽華人的尋根歷程>,莊國土編《世紀之交的海外華人》(中國: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頁511-539;亦收入《南洋學報》(新加坡:南洋學會)第52期,1998,頁4-21。
26. <從《香港史新編》談到新加坡歷史的建構>《亞洲文化》(新加坡: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第22期,1998,頁170-175。
27. <新加坡海峽華人的女權與女學思想>,楊松年、王慷鼎合編《東南亞華人與文化》(新加坡: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1995),頁262-308。
28. <新加坡華文教育變遷下知識分子的報根心態(1959-1987)>,楊松年編《傳統文化與社會變遷》(新加坡:同安會館,1994),頁47-97。
29.<根的失落與追尋:海峽華人與母族文化>,柯木林編《總會三年》(新加坡:宗鄉總會,1989),頁85-87。
30. <林文慶的儒家思想>,《亞洲文化》(新加坡: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第10期,1987,頁95-122。
31.*<報章新聞教學--社會課題研究>(與戴純如和陳揚合撰),《大學先修班及中學華文教學實踐研討會報告》(新加坡:教育部,1987),頁55-70。
32. <從中西報章的報導窺探康有為在新加坡的處境>,《亞洲文化》(新加坡: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第7期,1986,頁3-18。
33. <十九二十世紀交界期間新加坡土生華人歸屬感之追尋>(與黃康顯合撰),《中國學人》(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新亞研究所),第5期,1973,頁1-30。(英文撰寫)
34. <東南亞華人研究英文書目>,《東南亞研究學報》(新加坡:新加坡大學歷史系),第2卷,第1期,1971,頁125-134。(英文撰寫)
35.<康有為在新加坡的活動>,《讀史剳記》(新加坡:南洋大學歷史系),第4期,1970,頁1-4。
36. <玄武門在唐代宮廷政變的戰略地位>,《讀史剳記》(新加坡:南洋大學歷史系),第3期,1969,頁1-4。
37. <二十一世紀初期中國的史學>《讀史剳記》(新加坡:南洋大學歷史系),第2期,1968,頁69-7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