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光

李儒光

李儒光 (1940.2—)別名迂仁, 湖南嘉禾人。 擅長中國畫。 1965 年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美術系,現為美術系教授。作品《明燈》入選第四屆全國美展,《新隊長》、《桃花木》、《綠韻》、《韶山吟》等曾入選國內外畫展並獲優秀獎、一等獎、國 際水墨畫金獎。《韶山吟》被中國軍事博物館收藏。出版有《白描人物》、《畫中詩——中 國題畫名詩鑑賞》。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李儒光作品 李儒光作品

1940年生,美術教師,中國畫畫家。1965年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美術系,在基層工作十三年後於1978年調入湖南師範大學任教,主教中國畫人物、山水,擅長工筆人物畫。現為美術系教授。學生時代便以《明燈》一畫入選全國美展,於1985年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歷年來相繼創作出《新隊長》、《春雨》、《好寶寶》、《桃花水》、《綠韻》、《跳澗圖》、《橫笛吹出明月來》、《春歌》、《梅情》等,入選國內重大畫展畫賽,有的獲獎,有的還被推介到香港、台灣、日本、韓國、新加坡、美國等地展出並被收藏。作品傳統功力深厚,造型嚴謹傳神,設色雅麗韻致,富於畫意詩情。在意境的營造上追求天趣,在表現手法上追求單純,在單純中求豐富變化。出版《白描人物》、《畫中詩--中國題畫名詩鑑賞》,發表藝術論文多篇,其中《鄭板橋印章藝術初探》、《題畫詩的藝術魅力》被海內外多家刊物轉載或摘登。傳略被編入《中國美術家辭典》、《美術辭林》等。

生平榮譽

1962年 《夕陽無限好》入選省美術作品展。

1965年《明燈》入選《第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1978年《截漣灌萬頃》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

李儒光作品 李儒光作品

1984年《好寶寶》入選《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1985年 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

1988年起 被推為省政協委員。

1990年《春雨》在東南亞巡展,被展方印入海報、請柬。

1993年《韶山吟》獲優秀獎,中國軍事博物館收藏。

1995年 晉升為教授。《畫中詩·中國題畫名詩鑑賞》出版。

2001年 聘為文史研究館館員。

2004年《東方風來滿眼春》毛主席紀念堂收藏。《山寨妹娃》獲文化部、全國文聯銀獎。

2005年《苗山五月》入選中法文化年巴黎展出。

2006年 《月迷洞庭》、《水繞四門》等五件作品入選人民美術出版社《當代中國畫精品選》。

藝術成就

在藝術的創造上,李儒光追求“象外之意”的意象表現語言,用於加深作品藝術內涵,擴大審美的範疇與意趣,把水墨滲化與心理的同構因素的結合,擴大了中國畫的形式美,肌理美與內涵美,力求把狀物與抒情,感性與理性,具象與抽象等有機結合,使作品耐人尋味,或精細或隨意或古樸或清新,一畫一境,感人至深。他既注重畫面主體的形象,也重視主體與周圍環境的有機聯繫,讓

李儒光作品 李儒光作品

這些個性特徵所包含美學意義體現畫家的意趣和感念,使人產生聯想與共鳴。 李儒光的畫技法上在當代審美取向下強化傳統手法,採用兼工帶寫的筆墨表現形式,那種猶勁老辣的線條攻力,尤其在人物畫作品裡得到盡情的展露。《桃花水》、《瀟湘女》這些作品,畫家選取生活中的一個小場面,通過人物的一舉手一投足,一瞬間的形象情態,把人物細膩的內心世界和盤托出。畫家還是用色的高手,能夠根據畫面人物的情景設色,把瀟湘女的純情用淡雅而不失明艷的色彩作了鋪設,顯示出畫家細膩的詩意情懷。而在曾經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的《好寶寶》畫作中,畫家著重營造了一個喜樂的場面,工筆重彩勾勒出苗族老婦、婦女和小孩的各色表情,把面對好寶寶時的那種喜悅之情躍然紙上,作品構圖飽滿,色彩豐富並且極富層次感,頗具神韻,表現畫家藝術上的深厚功力。 李儒光還重視對古代人物題材的開拓,這一點也許是他抒情言志的需要。為了更好的抒寫性靈,畫家穿越時空,把自己當下的情感寄托在對古人的意象表達上,以此來抒發心中意趣。《愛蓮》一畫,畫家塑造了一位冰清玉潔的女子,亭亭玉立於荷池之上,神態嬌艷,風韻綽姿,象徵一種“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品 格,充分顯示了畫家人品為先的藝術家骨格。又如《日日江頭數萬山》,畫家托鄭板橋之身軀,來表達一種高尚的情懷,而《正氣歌》中的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壯語時刻激勵著“要留清白在人間”的骨氣與正氣,由此可見李儒光的人物畫作品的深刻內涵和審美廣度,特別在詩情畫意上具有借古開今的啟示。

作品評價

中國畫的最高境界

中國畫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種“天人合一”無我的大美,李儒光深黯此道。然而在畫家所塑造的筆墨情景中,我們不無明晰地看到,他主要選擇了當代人物題材作為抒寫內心對藝術的情感表達。從他對整個畫面的構建上來看,畫家似乎非常喜歡把人物放置於一定的壞境中,凸現出濃濃的情調

李儒光作品 李儒光作品

,為充分表達詩意化的人生創造了良好的氛圍。畫家的心是純的,仿佛打開了一壇清冽的醇酒,飄散著醉人的芳香。他筆下的人物形象幾乎都是這種代表美好的人物群體。如他的《金黃歲月》中,畫家塑造了一位純情的苗族少女,歡快走在金黃的樹林中,展示著這如金的美好年華。《山月何知心中事》一畫中,畫家同樣塑造了一個多情的苗女,她站在樹下,情有所思,身後的一輪圓月;生動地映襯了苗女對心上人的思念與期待,情景相融,顯現出濃烈的發自肺腑的人間真情。

童趣的表現

李儒光還是一位表現童趣的高手,這一點體現在他所塑造的放牛仔形象上。可以這樣說,他的作品一部分是對這種童趣的詩意表達上。在他的《湘南放牛仔》中,畫家筆下放牛仔橫笛聲聲,把人、景、情都融入到音樂的世界裡。又如《夏曲》一畫,畫家把兩個放牛仔被馱在水牛的背上,在楊柳枝下,他們神采飛揚,一個口含竹葉,一個笛子輕吹,畫面動態感強,設色素雅,鄉土味濃郁,很好地展示的牧童的內心世界。可見畫家的綿柔之心,濃得化不開。畫家還注重表現少 年兒童之間純潔的友誼,《秋韻》、《冬情》兩幅畫可說是姐妹篇了。然而就是這兩幅畫把這種產生於民間的“兩小無猜”、“青梅竹馬”的意韻演繹得足夠生動與形象了。

總之,李儒光滿蘊風情的中國人物畫作品,飄動著一個個鮮活的詩情符號,這自然是通過筆墨的形式流淌在外而深藏在心裏面,自然他筆下的的人物形象作為個例而載入當代中國人物畫長廊之中。由此,畫家李儒光教授在當代中國畫領域的貢獻也就不言自明了。

個人經歷

簡介

“我是一位連任三屆的省政協委員,在大學走過了從一名試讀生到教授的人生經歷,這讓我更多地思考中國社會與中國畫的關聯,一支筆繪畫,一支筆參政,將是我孜孜不倦的追求。”

省文史館館員、知名畫家李儒光,年過花甲,一頭飄逸的長髮和濃密的絡腮鬍,讓藝術家氣質盡情揮灑。然而,他並沒有因其“畫家”身份,而將自己封閉在畫室里與世隔絕。他認為,中國畫與中國現實早已貫通與融會:中國現實是中國畫的基礎,中國畫又是中國現實的反映。他自稱是熱衷於把中國現實不斷繪入中國畫的人。

無法割捨的繪畫情緣

“落日的餘輝染紅了農家的每一座院子,兩個童男童女在青梅樹下騎竹馬,農夫們開始荷鋤而歸,家家都升起了炊煙,一切都那么美,那么和諧。”李儒光畫完後,似乎意猶未盡,又在畫上題下“平生經歷多少事,最難忘卻是兒嬉”的詩句。這幅被李儒光精心營造和諧、美好生活的畫——《兒嬉圖》,後來獲得“國際和平杯獎”。

上世紀四十年代初,那一年,李儒光出生在嘉禾縣農村的一個破落地主家庭,他的叔叔是當時農村里頗有藝術天才的人。從小父母在外被“勞動改造”,而李儒光就跟著叔叔,走東村串西村地玩。耳濡目染,李儒光在繪畫上表現出一種少有的靈氣。

湖南師範大學深造

1960年初,高中畢業的李儒光因出身問題,以試讀生身份到湖南師範大學深造。每當夜深人靜時,他心中總會浮現一幅美好、自由、平等的生活畫面。

這樣的畫面,讓這個渴望公平的年輕人夜不能寐。師大的教師一方面感動於李儒光的執著,一方面也驚喜於他的天賦,讓他從試讀生轉為正式大學生。

25歲以前,李儒光就這樣獨自歷練。大學畢業後,再次因為出身問題,他被分配到一個偏遠的縣城工作。

這樣的經歷讓他對平等、自由、美好的生活更加嚮往。

1978年,在縣城工作的李儒光調到湖南師大美術系。在這裡,他既關注專業,也關注生活;既闡述繪畫學理,也評論時事政治。他沿著認定的方向開掘,再也沒有西出陽關的感覺。

無法推卸的參政責任

上世紀80年代末,李儒光當選為第六屆省政協委員。

“我常常在電話里聽到人們的求助,我不能置之不理,政協委員的名字叫責任。”兒時對平等、自由、美好生活的嚮往,令李儒光無法推卸肩上的責任。

李儒光第一次參加省政協會議時,根據很多老師的經歷和自己的感受,撰寫了一份提案《關於在中醫和中國藝術類的職稱考試中,將英語改考古漢語的建議》。

在這份提案里,李儒光提出,中醫和藝術類專業參加職稱考試者在考外語的過程中,付出的成本高,實際收益小,考試僅是走形式,在工作中不能發揮多大作用。而最突出的弊端就是造成了人們時間、精力和經濟上的巨大浪費。由於外語考試是晉升職稱必過的一關,不管你喜歡不喜歡,工作中需要不需要,只要想獲得職稱就不得不拿出許多時間、花費大量精力用於外語學習,對學習者的工作、家庭生活造成很大影響,即使通過外語考試,大多數人也是評上職稱後便把外語扔在一邊,在其工作中真能用上英語的寥寥無幾。

提案上交後,一下子引起了各界人士的熱議,大家都為這個提案叫好。當年的教師節時,時任省長的陳邦柱還向他徵求意見,之後,這項多年困擾人們的規定得到修改,全省數萬中醫、藝術類的考生免除了職稱外語考試帶來的苦惱。

不久,省政府根據李儒光的提案下發檔案後,李儒光喜不自禁地立馬畫了一幅《跳澗圖》,以畫言志。

在李儒光擔任第七屆省政協委員期間,正是國家推行教育產業化時期。看著很多貧窮的學生拿著錄取通知書在學校門外徘徊,李儒光的心裡格外難受。自己小時候的生活一幕幕像電影般浮現在眼前。於是,他開始對國家推行教育產業化提出質疑。

教育產業化

“教育產業化的方向會毀掉中國教育,教育公平是社會的最大公平,而教育產業化的惡性循環以及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公,必將造成一系列的社會不公。因此,沒有足夠經費保障的教育,只能帶來一種共輸的結局。如何進一步明確和完善教育投入機制,怎樣合理劃分教育內部的投資比例,既能確保教育發展所需經費的落實,又能確保教育投入的公平。改進教育投資的效率,卻是當下中國必須正視並急需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

之後,他還多次撰文建議出台《教育投入法》,以確保教育所需經費的落實。

除了上書建議之外,李儒光也為幫助貧困學生身體力行。曾有四個貧困的學生,一直交不起學費,後經李儒光四處托人,終於找到一個老闆資助他們。

“他是一個敢於發表不同看法的人。”這是許多委員對他的評價。

李儒光的參政議政課題,都圍繞教育和弱勢群體的問題展開,很多觀點引起高層重視。

當人們在關注清欠農民工工資、醫保等問題時,李儒光把關注點放在了建設新農村和諧社會的問題上。在很多會議上,他疾呼:“要加大農村和諧社會建設的力度,維護弱勢群體利益,。”

2002年4月,李儒光得知這樣一個情況:郴州市一個包工頭養的狼狗,將一名7歲男孩咬傷,使本已十分困難的男孩家庭雪上加霜,而狼狗主人卻拒不執行法院已生效的判決,拒絕支付賠償費用,使受害者陷入絕境。李儒光在收集了大量證據之後,以社情民意的形式將此事反映給省政協。省政協辦公廳很快以《專報》的形式將情況反映給省高級人民法院。不久,拖延了一年多的判決終於得以執行,法律的尊嚴得以維護,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得以維護。李儒光仍餘熱不止,又把目光放在了高校擴招及高校就業壓力等社會問題上。

知而不言是一種過錯

李儒光說:“對一個知識分子而言,不說出來的思考就是放棄思考,不說出來的同情就是不同情,不說出來的批評就是順從。知而不言是一種過錯。現在有的政協委員在參政的過程中,過多地強調自己的利益,有的做表面文章,沒有深入到問題的實質,這都是參政者需要注意的問題。對我來說,鍥而不捨地把自己心中最美好的圖景不斷地融入中國的現實是最重要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