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十六年的輔導員工作中,李俊在工作中注重創新,先後提出並實踐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第二課堂大學生素質教育相結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的學習、科研相結合,與學生的素質、能力相結合,與個人的職業發展、就業相結合,學生的成才發展與國家、社會責任擔當相結合的"四結合"工作體系。李俊在學生工作上創建了鮮明的特色品牌項目--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至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並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形成了鮮明的工作特色。
勇於創新
李俊提出並積極實踐本科生政治思想教育與第二課堂素質教育相結合,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素質教育的各方面;申報"開闢第二課堂、開展素質教育"課程建設項目,制定了《第二課堂素質教育指導計畫書》;組織開展各類素質教育活動100多次,並組建成立了管理學院科技發展中心,組織指導開展學術活動70多次。學生獲得各類學術競賽獎20多項,幾十名本科生參加了老師的課題研究。學生的政治思想工作滲透到學生的方方面面,學生的精神面貌和學習熱情得到了很大的改變,該計畫在2000年獲得了校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被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簡報2003年第31期進行了專題報導。2005年起,李俊提出並實踐將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全面成才發展有機結合,構築了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習科研相結合,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素質、能力培養相結合,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個人的職業發展、就業相結合,學生的自我成才發展與國家、社會責任擔當相結合的"四結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實踐中探索並試行"選課制"研究生德育教育新模式,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分為五大模組:思想教育、學術科研、志願服務、文化生活、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等。
李俊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學生的學習科研中,與學院分管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長以及導師一起組織開展學術活動、學科競賽、學術講座和學習科研經驗交流等活動。
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把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和班級文明建設、學風建設結合起來。堅持"培養有目標,發展有重點",組織"堅持黨員理想信念不動搖"和"理想信念指引我們永遠前進"講座,加強對學生黨支部書記的培訓,指導各黨支部開展研究生黨員"十個一"活動等主題活動十幾次。
管理學院每年組織多支暑期研究生社會實踐團隊,赴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進行社會實踐活動,主要內容包括社會調查、義務教育、"三下鄉"、科技服務等。在組隊初期李俊都會親自對每一個項目進行了認真地分析和指導策劃,同時鼓勵輔導員親自帶領社會實踐團隊進行現場指導。
李俊非常重視學生的職業發展規劃和就業指導工作,並將該項工作歸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統中,在學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2004年管理學院率先成立院級的學生職業發展中心,李俊作為職業發展中心主任提出: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以教育為重點,以服務為支撐"的工作思路。
針對當代大學生更多地注重自我發展而較少地關注甚至是忽略社會、國家的整體發展,缺乏青年人應有的社會責任,李俊於2006年在研究生當中提出並實踐了所有研究生每年至少參與一次志願者服務的活動。
當今,網路和電子信息成為了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為了更好地適應網路時代的特點,提高工作效率,增效思政工作的實效性,2008年4月他構建了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建立了學院研究生德育網站,將研究生的培養、導師、科研資源、黨員之間、心理健康和職業發展與就業等十二項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內容聚合在網站中,通過網路吸引學生,占領網路思想政治教育陣地。
銳意進取
李俊熱愛輔導員工作,把它作為一項鄭重的事業來完成,他非常注重學生工作的品牌建設,從1999年開始,他就積極探索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為了提高創業理論學習,他先後參加了多個創業學習培訓班,自學了十多本相關教材;2006年主持校第三期教改《大學生創新和創業基地建設》項目;提出了分層次、"全程一體化"的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對全校學生開設了《大學生創業基礎》、《創業管理》課程和"大學生創業訓練營"培訓,學生評教為優秀,推動了學校創業教育的發展。同時他在多所高校開設"創新創業"講座和沙龍20餘場;組織學生成立了"東華大學MBA創業俱樂部",並擔任指導老師;經常組織學生參觀創業基地和創業企業;建立了5家創業見習基地,為10多名學生提供了創業見習的機會;2009年創建了"東華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實驗區"並獲教育部財政部修購基金40萬元的資助;2009年撰寫的《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獲中國紡織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年會(院校學組)優秀論文一等獎;他先後組織指導大學生在全國和省市各類創業計畫競賽中獲得金、銀和銅獎20多項。目前還擔任了5家大學生創業企業的顧問,繼續為學生的創業提供諮詢和指導。2008年、2009年他分別被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政府和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聘為創業導師,是上海市唯一的輔導員創業專家。關愛和服務學生
作為輔導員,只有擁有愛心、耐心、責任心的人才能夠得到學生真心的愛戴,也只有這樣,教師所做的、所說的才能被學生接受,才能夠達到教育引導的目的。李俊十分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經常深入課堂和宿舍,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妥善解決學生中發生的各類問題,真正成為了學生的人生導師。追求卓越
通過多年的工作實踐和積累,李俊發現德育工作有廣闊的理論空間供大家不斷開拓,只有提高理論修養,才能夠正確認識不斷變化的學生工作形勢,理清工作思路,為進一步做好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了更好地幫助同學們解決成長困惑,探索德育教育的理論與實踐,他注重自身學習和教研能力的提升,積極參加輔導員的各類學習和培訓,在工作中他善於挖掘和總結,並將創新的工作思路凝鍊成一系列科研成果:曾撰寫《加強大學生第二課堂建設,適應素質教育改革》等10篇文章。他的工作論文3次獲得校思政年會論文一等獎,撰寫的《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論文獲得中國紡織職工(高校院組)思政論文一等獎,2007年申報的"大學生黨支部建在班上運行機制研究"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輔導員骨幹項目立項。李俊非常熱愛學生工作,十六年如一日保持著樂觀的心態和創新精神奮鬥在輔導員工作第一線,放棄了很多次升職機會,把輔導員工作真正當作一門事業在精心經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