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主一

李主一

李主一原名李憲章,上海奉賢人,出生在晚清的秀才大戶人家,1925年進上海大同大學深造,結識了林鈞等中國共產黨黨員,開始走上革命道路。不久,經林均介紹,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七秋在奉城潘公祠創立曙光中學,積極進行革命工作,後不幸被捕,於一九二八年六月從容就義,時年三十七歲。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原名李憲章(1892-1928),曾用名李羔,奉城洪廟老李家埭人,上海奉賢人,出身於晚清的秀才大戶家庭。友時在家鄉讀完私塾和國小,繼入上海同濟醫工專門學校(同濟大學前身)附屬中學(一說南洋中學)。

畢業後回家鄉辦學,曾任竟成國小(今集成國小)校長。辛亥革命後,李主一接受民主主義思想,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寫詩抨擊軍閥混戰。曾經去蘇北從事墾荒,1925年進上海大同大學深造,結識了林鈞等中國共產黨黨員,開始走上革命道路。不久,經林均介紹,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6年7,8月間,他離開學校回到奉城,籌組國共合作的國民黨第一屆縣黨部,並任執行委員。縣黨部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工作,他常不顧個人安危,在上海與奉賢之間遞送黨的檔案和革命宣傳品,組織農民協會,發動農、鹽、漁民開展各種鬥爭,宣傳新三民主義和共產主義,使奉賢地區的國民革命運動得到了蓬勃的發展。1927年春,他還發動了一部分鹽民舉行暴動,配合上海工人武裝起義。同年3月,在國民黨奉賢縣黨部舉行的代表大會上,他當選為省黨部代表大會複選代表,並再次當選為縣黨部執行委員。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奉賢縣農協被迫解散。同年7月,國民黨縣黨部、縣教育局和縣教職員會聯合在奉賢舉辦暑期講習會,他請劉曉等中共黨員任教,宣傳社會主義等革命思想。不久,國民黨右派改組本縣縣黨部,李主一被解職。1927年7月,李受中國共產黨指示,邀集劉曉等地下黨員來奉,先在南橋舉辦暑期教師訓練班。鏇於奉城潘公祠內,捐資創辦私立曙光初級中學(曙光中學)以掩護國民革命失敗後倖存下來的革命力量,並開展奉賢地區的革命鬥爭。他身為校董,創辦學校缺乏經費,就用自己家中的錢款,還帶著師生到縣裡各處或向同族人募捐。曙光中學建立不久,即建立了中共學校中心黨支部,直屬中共江蘇省委領導,為組織委員,並負責與省委間的聯絡工作。1927年秋,中共江蘇省委決定將中心支部改為奉賢縣委,任組織部長。在曙光中學期間,他與劉曉等同志在奉賢南橋地區發展黨員,組建了中共南橋地下黨支部;在曙光中學校內建立了共青團組織,編寫了革命校歌,組織了讀書會等進步團體,發動青年開展各種革命活動,使曙光中學成為當時上海浦東地區的一個革命中心,奉賢、南匯、川沙等縣中共地下工作者的聯絡、聚會點。在曙光中學自己編印的課本中,有孫中山《總理遺囑》,魯迅和郭沫若的作品。學生中學唱《國際歌》,可以看到革命書刊《嚮導》、《新青年》、《前鋒》、《布爾什維克》和《共產黨宣言》等等。學校師生除教學外,還經常深入到農民中去宣傳革命道理,組織農民協會和婦女會,開辦農民夜校與識字班,組織農民斗貪官污吏、土豪劣紳。

1928年3月,曙光中學被封之前,李主一在上海某地下聯絡站送信時,因該站已敵人破環而不幸被捕,先後羈押於榆林路巡捕房戈登路巡捕房和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敵人用老虎凳、棍棒、電烙等毒刑,李始終堅貞不屈,嚴守黨的秘密,保護了上海總工會滬西特派員董鋤平。李被捕後,黨組織曾多方設法營救,終因縣政當局與土豪劣紳的阻撓而未果。

在龍華獄中,其妻前往探監,他坦然地囑咐道:“我為革命而死是光榮的,要撫養好孩子,並替我在曙光中學操場後面買兩畝田,就把我葬在那裡,墳墓旁立塊石碑,碑上題‘死得其所’4個字,這樣我雖死猶生……”。1928年6月21日黃昏,李主一被敵人判為死刑。臨刑前,李主一寫信給戰友,勉勵其不要離開組織,要為黨好好工作;並將所剩衣物一一贈送給李逸明等同監難友。二十分鐘後,李主一被槍殺與龍華獄中。

1957年,奉賢縣人民委員會決定將奉賢奉城中學改名為曙光中學,並在校園內按李主一生前遺願樹立了紀念碑。李主一平時擅長寫詩,今江蘇省南京博物館藏有其詩詞手稿數十首。

後世紀念

李主一英雄紀念碑 李主一英雄紀念碑

為紀念李主一烈士,於1957年5月在曙光中學面北大門的中央大道中間始建李主一烈士紀念碑。碑上刻文如下:“烈士共產黨員李主一同志,曾於一九二七秋在奉城潘公祠創立曙光中學,積極進行革命工作,後不幸被捕,於一九二八年六月從容就義,時年三十七歲。遇難前曾囑要立碑於校,題‘死得其所’。茲為追念先烈,敬立此碑,並將奉城中學仍名曙光中學,以志永念。奉賢縣人民委員會一九五七年五月一日敬立。”1959年因紀念碑低矮,周圍又無松柏,顯得不夠嚴肅,故重建。“文革”期間,李主一烈士紀念碑被砸毀。“文革”後,民眾紛紛要求政府對李主一紀念碑問題作出適當處理,烈士家屬也多次信訪,要求澄清是非。奉賢縣民政科於1978年6月向當時的奉賢縣革命委員會提出了“重建李主一烈士紀念碑的報告”。

為給革命烈士恢復名譽,讓革命傳統代代相傳,建議在曙光中學重建李主一烈士紀念碑。1980年1月,在曙光中學原碑的原址南側,校門內中央大道南端,重建“李主一烈士紀念碑”。

新建的紀念碑台占176.7平方米,上碑台有5級台階,碑座為正方形。紀念碑為磚、石、水泥結構,高度為8.5米。紀念碑北立面為正面,碑上鐫刻有原北京故宮博物館館長吳仲超題詞“李主一烈士不朽,死得其所”。碑座正中立有高0.67米、寬1.24米的一塊記文碑,碑記同1957年5月1日紀念碑的碑文,下面加一行“奉賢縣人民政府1980年1月重建”。碑台東、西、南、北四面各設有台階,均可上碑台。碑台四周有十根磨石子水泥方柱及方條石塊構成的欄桿,高0.9米 。紀念碑四周共栽有松柏28棵,黃楊球4棵,圓球新形海桐樹2棵。1983年11月28日,奉賢縣人民政府批准李主一烈士紀念碑為縣(現為區)級保護文物。

1988年5月20日,奉賢縣人民政府又批准其為“奉賢縣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1989年12月,奉城鎮人民政府在碑座北面欄桿外立一高1.7米、寬1.3米的記文碑,黑底鎦金黃字,上書:奉賢縣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李主一烈士紀念碑。1995年9月29日,李主一烈士紀念碑被奉賢縣人民政府確立為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並在曙光中學舉行了隆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授牌儀式。每年清明,學校總要組織全校師生祭掃紀念碑,緬懷先烈的英雄業跡,勉勵師生為實現崇高理想去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