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朱陛牌坊位於鄞州區集仕港四明山村,2002年10月13日被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該牌坊建於明末崇禎年間,為朱陛墓前牌坊。朱陛,字伯升,號圓嶠。天啟二年(1622)進士,授安福知縣,丁艱起補休寧。牌坊建在四明山村廟夾岙朱家山麓,坐西朝東,四柱三間三樓石牌坊。通面闊為6.5米,其中明間面闊2.87米、次間面闊1.59米。明間柱高5.72米,分為上下二節,下節高3.78米、上節頂端雕連體柱獅高1.94米,其中圓鏤雕蹬獅高0.6米;次間柱高2.71米;柱為正方抹角形式。
朱陛牌坊由坊前踏跺、石坊、石橋、墓道及墓葬等組成,整個建築由東而西依山而築,遞次升高,前後高差約9.8米,總長約60米、最寬處約12米,占地面積約720平方米。墓牌坊後有石板小橋一座,長約3米,寬約2.7米,橋上設有石板欄桿,橋下水溝乾涸。在牌坊西28.5米、35.5米、43.4米處各有一道坎牆,且每道坎牆後都有一塊平台,第三道坎牆後為墓葬主體。從最後一道墓台起可登八級石階(已零亂)而上,上有封土墓穴一座,封土上長有雜樹,大如碗口。封土前端局部塌陷,疑為盜洞,從盜洞向內觀望可見其石室墓,用巨型條石四周砌築,四角以元寶隼相互扣接,以一屍一棺為一穴的並穴石室墓形制,從盜洞中能觀二穴,根據推測約四穴左右。穴後周圍以石砌圍牆環繞,左右二端石牆隨山勢作三階梯狀,並同樣用石質屋蓋壓頂,正脊瓦檔上雕於銅錢紋飾,似陽宅大牆中的三馬頭。該環繞圍牆與墓穴間設有巡埂弄,既起到通風、排水、乾燥作用,又起到祭掃時方便儀式的作用。後環圍牆既起到整個墓葬的實用布局和美化作用,又起到擋住山上土石流作用。
牌坊雖然歷經劫難而缺失嚴重,但根據其殘損的雕刻題材和內容可以看出,是我區獨一無二的形式和題材。因其它牌坊在枋額上雕刻的大多以龍、鳳、獅子、麒麟為主題,而朱陛牌坊在橫額上雕刻海獸題材;其它沖天式牌坊柱頭以仙鶴祥云為主題,並加柱頂,而朱陛牌坊置坐圓雕鏤空石獅,意為“朝天吼”,其獨到一面的藝術手法,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資料。目前受損情況,明間南柱頂頭獅掉落地上,獅、座人為分離,但可修復。次間二邊各柱頭都缺失,所有雲翼掉落地上或缺失。牌坊基部為石砌台基,下有踏垛與垂帶,均有殘損。
牌坊雕刻分圓雕、鏤雕、高浮雕、淺浮雕和線刻等不同手法。柱頂獅採用圓雕並結合鏤空,各間下枋採用高浮雕並結合鏤空,各間上枋採用淺浮雕,明間嵌入石匾採用雙構線和線刻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