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59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造船系。後長期留校任教。現任上海交通大學水下工程研究所所長、船舶與海洋工程研究所副所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曾兼任7103深潛救生艇工程總設計師。1982—1983年應騁為西德國家GKSS研究中心研究教授。
研究方向
專長於船舶設計、海洋工程、深潛水器總體設計與潛水器操縱性等。
主要貢獻
我國最早從事深潛技術研究的專家之一,60年代參加我國第一艘核潛艇的性能研究工作;70年代初任我國第一艘深潛救生艇總設計師,86年完成該艇研製並成功地實現了兩艘潛艇的水下對接,乾轉移7名艇員,獲89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80年代起自主或國內外合作,完成了七種型號無人遙控潛水器的研製,打破了國際壟斷;90年代主持MG-1海底電纜埋設系統的研製,並完成中日海底光纜中方側90公里的埋設。主持“6000米深海拖曳觀察系統”研製,為我國深海礦區的取捨作出重要貢獻,該項目獲1999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200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0年完成863項目“淺海重載裝備智慧型控制技術”及“深海潛網設備和高產養殖技術研究”並取得了專利。負責研製成功的多項埋管和埋纜系統,並得到實際施工考驗。目前正在主持“3000米深海取樣型ROV”、“深海生物基因克隆設備”等國家重大項目研究工作。主要論著有《飛彈設計》、《潛艇阻力》、《船舶原理》、《潛艇設計原理》、《深潛器設計特徵分析》、《深潛器設計的比重量分析法》、《潛水器自航模的操縱性研究》、《內破裂問題的計算預報與理論分析》、《用二相流理論來求解高壓試驗的內破裂問題》、《潛水器設計的CAD方法》、《潛體在多邊界水域運動時的慣性力研究》、《潛水器設計》等。重要發明與科研成果有7103深潛救生艇、水下船舶模型試驗的水下阻力儀、水下船舶模型的螺旋自航儀等。
獲獎記錄
77年來共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3次,個人嘉獎9次。
1984年被國務院特批為正教授,85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導,1989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