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續集

朱熹續集,宋・朱熹著。

著者

宋・朱熹

朝代

書目提要

今據《四部叢刊》影印明嘉靖十一年福州府學《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續集》十卷)本為底本整理。〖質量〗二校。

版本

明嘉靖十一年福州府學本

卷數

12

部分內容閱讀

某見治再祠之疏未能得了更三五日方得遣人此請度必可遂。憂世之心、報主之願雖不敢忘然綿力薄材了得甚事不如且伏過此殘生也。
孝述謂:美惡恐即《通書》所謂“剛柔善惡”。竊疑清濁以氣言剛柔美惡以氣之為質言。清濁恐屬天剛柔美惡恐屬地。清濁屬知美惡屬才。清濁分智愚美惡分賢不肖。上智則清之純而無不美大賢則美之全而無不清。上智恐以清言大賢恐以美言其實未嘗有偏。若《中庸》稱舜知回賢是也。下此則所謂智者是得清之多而或不足於美所謂賢者是得剛柔一偏之善而或不足於清於是始有賢智之偏。故其智不得為上智其賢不得為大賢。雖愚不肖恐亦自有等差。蓋清濁美惡似為氣質中陰陽之分(陽清陰濁陽善陰惡)故其氣錯揉萬變而大要不過此四者但分數參互不齊遂有萬殊不知是否
長沙之行幾日可歸益公相見亦何言耶閣記不敢辭但恐病中意思昏憒未必能及。許教未替前了得耳向見薛象先盛稱其人今讀其書乃知講於陸氏之學者。近年此說流行後生好資質者皆為所擔閣壞了甚可嘆也。
仕宦遲速要有時命正唯盡心職業安以俟之庶幾不失所守。張憲到未向在浙東同官甚好士某所薦楊敬仲、孫季和、項平公渠皆薦之(“公”疑當作“父”)。
似聞祠官秩滿不知亦為再請之計否耶東方之事想日聞之某竟不免吏議然已晚矣正使苟安亦何足為輕重顧未知世道終何如耳。餘乾時有人往來。履常兄弟且如此昨得其書具道所教戒令人感嘆。但觀時勢恐未有補徒促禍耳。機仲、元善各已為致盛意皆屬道謝。子宜在宜春時得書。其母年高不肯來就養甚可念。子直罷廬陵後去之章貢外邑寓居亦不甚安。子壽間亦得書。平父聞亦歸江陵卻不得近書也。季章必已到閬中。文叔寓居不知為況定何如亦已托君亮附書問訊矣。《東溪志銘》高古峻潔法度深嚴而渾然不見刻雕之跡三復嘆仰以得見為幸老先生學行之懿遂托此文以不朽矣。春間當已就窆恨不得陪素車之會也。傳之計亦已襄事其子弟幾人當能世其學也。天雄鐵杖石刻之況荷意甚厚第顧衰懦有不能堪重以為愧耳。今年腳氣幸未大作但耳聵目昏日以益甚舊書不復可讀。而頃年整頓《儀禮》一書私居乏人抄寫學徒又多在遠不能脫稿深慮一旦無以下見古人又恨地遠不得就明者而正之也。
●卷四下
昨日得報君舉以謝章奉祠而去未見文字不曉其由亦可駭也。少意欲招一同人教諸孫而未有便近可招者不知知識間有此人否須得兼通經義聲律、嚴毅通曉、奈煩善誨諭人者乃佳。必不得已只能作義亦得其餘則不可闕也。
孝述覺得間嘗心存時神氣清爽是時視必明聽必聰言則有倫動則有序有思慮則必專一;若身無所事則一身之內如鼻息出入之粗細緩急、血脈流行間或凝滯者而有纖微疾癢之處無不分明覺得當時別是一般精神如醉醒寐覺不知可以言心存否
○答郭察院(邦瑞)
“君子不施其親”謝氏曰:“對報之謂。施如親黨特無失其為親而已豈有施報往來之意也”謝氏之意不明。竊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