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為興

個人簡況

朱為興,男,1962年生,浙江省長興縣人。1979年9月-1983年7月於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系畢業獲學士學位;1985年9月-1987年7月於加拿大卡爾加里(Calgary)大學地理系獲碩士學位;1989年9月-1994年5月於加拿大多倫多(Toronto)大學地理系獲博士學位。1994年8月-1995年12月在美國俄亥俄的邁阿密大學地理系任助理教授;1996年1月-2003年9月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Wisconsin-Madison)地理系任教並獲終身教授資格;2003年10月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2004年通過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擇優選拔。現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基地研究員。曾任海外地理信息科學協會(CPGIS)主席,美國地理信息科學大學聯盟(UCGIS)威斯康星首席代表,威斯康星大學地理系地理信息科學領域學術帶頭人,美國農業部資源普查署新技術開發委員會主席,威斯康星大學地理信息科學聯盟主席,曾是美國地理信息科學研究方向和研究重點白皮書的編寫者之一,現任國際計量土壤學學會副主席、《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編委等職。

研究領域:

地理信息科學與自然地理。

研究方向:

GIS、RS、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方法、模糊數學理論、流域系統模擬與情景分析。目的是建立精細尺度下以計算機模擬為基礎的小流域土地利用情景模擬的理論和方法體系。
主要研究內容:精細尺度下地理現象的空間漸變的定量體系;環境條件與目標地理要素或現象之間關係知識的獲取方法;精細尺度下流域系統過程定量模擬及尺度轉換;地理信息系統中地理信息不確定性的描述和表達及不確定性對流域系統過程模擬的影響;流域系統模擬和情景分析技術。
這些科研工作要求研究人員具備紮實的自然地理基礎和熟練地掌握現代地理信息空間分析技術。研究人員必須有紮實的自然地理學基礎,牢固地掌握自然地理的各個要素(如氣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的知識,並對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有深刻的了解,對自然地理過程(如水土流失過程和水循環過程等)能從定量的角度來理解和描述。在現代地理信息空間分析技術方面,應從空間分析方法和技術的根本(即數學理論和計算方法)著手理解和掌握這些方法和技術,不僅能套用這些方法和技術,而且能發展這些方法和技術。在充分理解這些技術的數學理論和它們在地學套用中的特徵(如各種假設和條件)的基礎上,有機地將這些技術結合到地理過程的定量描述中去。

主要研究項目

主持並參加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國家科技支撐等研究項目或課題。內容集中在如下兩大方面:
1)理論和方法研究方面
·基於相似度的地理要素空間變化推測(基於相似度的空間內插方法)
·基於地理信息系統的流域系統模擬
·空間數據挖掘與知識發現
·地理信息的不確定性及其對流域系統模擬的影響
2)套用領域方面
·基於GIS、人工智慧和模糊數學的土壤資源空間變化推測方法(SOLIM)
·基於軟知識的動物生境適宜度的空間變化推測方法
·利用GIS、RS和模糊數學理論推測滑坡危險度的方法
·流域系統模擬和情景分析與流域土地利用最佳方案

主要學術成就

在利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人工智慧方法和模糊數學理論對自然資源詳查領域取得了開拓性的成績,在國際上獨樹一幟。建立了一套精細尺度下地理現象空間漸變的表達模型和土壤資源詳查的方法體系,在解決地理現象描述中的概括問題、地理分類誤差和不確定性的描述方法、地理專家知識挖掘和提煉及快速詳查自然資源等方面有突破性的貢獻。研究成果獲得美國遙感和測量學協會數據標準最佳學術論文獎;並被美國地理學報和英國的自然地理進展列為新地理學的新發展之一,得到了同行和政府部門的高度評價;所研製的基於GIS、人工智慧和模糊數學理論快速詳查自然資源的技術,被評為地理信息科學對美國國民經濟發展有貢獻的六大項目之一,已為美國、加拿大等30多個國家所採用。撰寫專著1部,發表主要論文70多篇 (其中SCI 40多篇)。

主要學術論著

朱為興等. 精細土壤資源普查模型與方法.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8,227 p., ISSN:978-7-03-021521-5.

代表性學術論文

Zhu, A.X., F. Liu, B. Li, T. Pei, C. Qin, G. Liu, Y. Wang, Y. Chen, X. Ma, F. Qi, C. Zhou, accepted. “Differentiation of soil conditions over flat areas using land surface feedback dynamic patterns extracted from MODIS”,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Zhu, A.X., 2008. “Spatial Scale and Neighborhood Size in Spatial data processing for Modeling Nature Environment”. In: Mount, N. J., Harvey, G. L., Aplin, P. and Priestnall, G., Innovations in GIS 13: Representing, Modeling and Visualizi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CRC Press, Florida, pp.147-165.
朱為興,裴韜喬建平陳永波周成虎,蔡強國. 基於專家知識的滑坡危險性模糊評估方法. 地理科學進展,2006,25(4):1-12.
Zhu, A.X., 2006. “Fuzzy logic models in soil science”. In: Sabine Grunwald and Mary E. Collins (eds.) Environmental soil-landscape model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and pedometrics, CRC/Taylor & Francis, New York, pp. 215-239.
朱為興,李寶林,楊琳,等. 基於GIS、模糊邏輯和專家知識的土壤製圖及其在我國套用前景.土壤學報. 2005,42(5):844-85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