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學成回國曾在煙臺張裕公司任工程師、廠長,後在國內著名的西北聯大、四川大學、同濟大學等校任教。1950年朱寶鏞教授在無錫江南大學(由著名實業家榮德生創辦)創立我國第一個食品工業系,1952年經院系調整,在南京工學院創建了我國第一個發酵專業,1958年遷系建校在無錫建立無錫輕工業學院並任副院長,長期從事教育事業,培養與造就了一大批國內著名科學家、釀造家、教育家、企業家,是中國釀酒工程師的搖籃-江南大學(原無錫輕工大學)的奠基人。
中國釀造學社與張裕釀酒大學
1936年朱教授學成回國,熱衷於振興中國釀造事業,並把張裕公司作為報效祖國的第一站。在張裕的那段日子裡,在抓恢復生產的同時,朱教授與擔任經理的徐望之一起發起組織“中國釀造學社”,由於他的聲望,國內釀造界的知名人士慕名而至,成為這個組織的成員。諸如上海酒精廠經理湯騰權,廠長陳騊聲、中央大學農化系主任陳方濟及教授魯寶重,張裕公司農藝師張勉新,化驗室主任孫衛,煙臺張裕公司副經理朱梅等。
釀造學社是中國釀造史上第一個學術組織,出版的《釀造雜誌》於1939年1月1日創刊,朱教授為徵得有價值的學術文章,南來北往,定稿後由上海國光書局承印,當時有很高得權威性,學社辦的很有氣勢,聚集了一批振興中國釀造事業的人才,取得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成果。
建國後創辦的張裕釀酒大學實際上是“中國釀造學社”在學術上的延伸,儘管這所大學只有一屆畢業生,其影響卻遍及全國。在葡萄酒圈子裡,只要提起張裕釀酒大學,就不愁找不到知音。
1992年煙臺國際葡萄酒節期間,已達八十六高齡的朱教授出現在張裕酒文化博物館,正在參觀的國際葡萄酒局局長羅伯特·丁洛特聞訊後連忙過來與朱教授長時間的握手問候,這一幕讓在場的人至今記憶猶新。
創建新中國第一個食品工業系與“通化一號、二號、三號”
朱教授1949年開始在著名實業家榮德生先生創建的江南大學兼課,並任農產品製造系主任,引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食品工程系和蘇聯食品工業學院的教學計畫。並親自上北京,向高教部、食品工業部匯報,1950年正式把農產品製造系改為食品工業系。朱教授吸收美國麻省及蘇聯教學計畫的優點,讓學習的內容寬一些,以後的適應性就強一些,這是朱教授一貫的教學指導思想。
吉林通化葡萄酒廠找朱教授要求幫助解決產品質量問題,朱教授當年去吉林通化葡萄酒廠,經實驗分離出三種山葡萄酵母,定名為“通化一號、二號、三號”。使發酵原酒口味好,殘糖低、酒精度高,揮發酸低,縮短發酵時間,澄清較快,對提高產品質量起了重要作用,克服了以前自然發酵的缺點。
創建並發展第一個發酵專業與寫作第一本《葡萄酒工藝學》講義
1952年,經院系調整,江南大學食品工業系併入南京工學院成立南工食品工業系。分設發酵、製糖、罐頭食品、油脂4個組。朱教授任發酵研究組主任,朱教授所講授的釀酒工藝學,啤酒、葡萄酒在當時都沒有中文教科書,他總結自己教學和實踐經驗,吸收國內先進科技成果,認真地編制講義,花了一年左右時間,1954年完成了全國第一本20萬字的《啤酒工藝學》講義,又花了把半年時間,編寫出10萬字的《葡萄酒工藝學》講義。第一個提出了用大米與玉米來代替部分麥芽製造啤酒的初步構想,經實驗後獲得成功,對當時啤酒生產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創建無錫輕工業學院-中國釀酒工程師的搖籃
1958年江蘇省政府決定把南京工學院食品工業系遷至無錫,建立無錫輕工業學院,朱教授作為建院籌委會負責人之一來到無錫,有故地重遊之感。作為教學副院長的朱教授在院黨領導下艱苦創業,勤儉辦學,自己動手改造實驗室,建立教學秩序。特別對我國傳統發酵工業、釀酒工業的教學作出了開拓性貢獻,他主持編寫了《釀造酒工藝學》教材,1962年朱教授招收我國第一個發酵工學的碩士研究生。
“文化大革命”後,朱教授雖年事已高仍然放眼世界,勤奮耕耘,1979年恢復他的副院長職務,1981年出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工學)學科評議成員,輕紡組召集人之一。
朱教授主持了《葡萄酒工業手冊》與《中國酒經》的編寫會議,還常給學生作國內外釀酒工業的發展介紹。
1994年90歲壽辰之時,廣大子弟弘揚朱寶鏞教授的豐功偉業,繼承發揚他的治學精神,成立“朱寶鏞獎學金”,作為學生的最高榮譽。
如今發酵科研組已發展成生物工程學院,發酵工程學科是國家同類學科中唯一的國家重點學科點。無錫輕工業學院已發展成新的江南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211所重點建設高校之一,大家不會忘記朱寶鏞教授對發酵事業特別是釀酒工業的貢獻。
2006年是朱寶鏞教授誕生100周年,校、院及他的學生們在江南大學新址生物工程學院大樓前面草坪上樹立起朱寶鏞教授的半身銅像,以致紀念,讓後人緬懷。
相關詞條
-
廖鏞
廖鏞(1414年——1480年),字景聲,永樂時期人物,祖籍是鳳陽府定遠縣人。
早年經歷 生平 -
張壽鏞
張壽鏞(1875—1945年),字伯頌,號泳霓,別號約園,浙江省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人。著名愛國教育家、藏書家、文獻學家。為明末著名抗清民族英雄張煌言...
人物生平 擔任職務 著作 藏書 -
朱復戡
朱復戡(1902—1989),原名義方,字百行,號靜龕,40歲後更名起,號復戡,以復戡號行,鄞縣梅墟(今屬邱隘鎮)人,遷居上海。幼承庭訓,涉獵經史,好習...
概況 書法生涯 金石生涯 繪畫生涯 篆刻生涯 -
莆陽朱氏源流考
朱姓的來源主要有三支,其一源於五帝之一顓頊帝的後裔。顓頊帝玄孫陸終,聚鬼方國君主之女為妻,生六子,第五子名安,賜姓曹。西周時期,周武王分封諸侯,將曹安的...
歷史源流 遷移情況 -
朱葆三
朱葆三(1848—1926),浙江定海人,中國近代上海工商界領袖、上海總商會會長。興辦實業涉及的領域包括五金、鋼鐵、航運、金融、紡織、水泥、造紙、榨油、...
人物簡介 生平貢獻 申報報導 -
朱應舉
朱應舉((1219-1294)),字玉綻,南宋平陽縣宰清鄉四十四都徑口裡(今屬平陽縣水頭鎮徑口村)人,生於宋理宗紹定、端平年間(1228-1236)。南...
少年時期 武舉考試 內閣任職 出任官職 -
朱全增
朱全增,山東莒縣人,1956年生。先後畢業於臨沂教育學院、山東師範大學美術系。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山東省美術家協會駐會常務副主席,浙江現代書畫院院長...
個人簡介 個人專著 名家評說 藝術評價 作品圖片、價值 -
朱檀墓
朱檀墓,又稱魯荒王墓。在鄒城市區北九龍山南麓。朱檀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洪武三年(1370年),出生兩個月受封魯王,15歲就藩兗州。他“好文禮士,善詩歌...
發掘情況 內容 -
楊廷寶
楊廷寶(1901.10-1982.12),字仁輝,國立中央大學建築系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近現代建築設計開拓者之一,著名建築學家,多次參加、主持國際...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社會任職 獲獎記錄 人物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