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教授 朱健梅
朱健梅,女,四川巴中人,1963年生。現任西南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
學習簡歷:1982.9至1986.7在西南交通大學運輸系鐵道運輸專業學習,獲工學學士學位。1990.9至1993.6在職攻讀西南交通大學鐵道運輸專業碩士研究生,獲工學碩士學位。1992.7年晉升為講師。1997.2在職攻讀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專業博士學位。1999.7晉升為副教授。2002.8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專業博士畢業並獲博士學位。2004.6晉升教授。1982.7至今承擔部分教學科研工作。
工作簡歷:
1986年7月畢業於西南交通大學運輸系鐵道運輸專業,獲學士學位並留校工作。歷任西南交通大學鐵道運輸系政治輔導員、黨總支副書記,西南交通大學團委書記、學生處處長、黨委組織部部長。1998年當選為共青團中央十四屆委員會候補委員。1999年12月當選為校黨委委員、2003年12月當選為校黨委常委。2007年1月任西南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
分管學生、共青團、招生就業、體育工作;分管學生工作處(部)、校團委(含校學生會及校研究生會)、招生就業處、體育工作部、心理研究與諮詢中心;聯繫物流學院、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
曾獲鐵道部“新長征突擊手”稱號。全國運籌學會會員、鐵道學會會員、成都市青聯常委。主要研究方向
交通運輸規劃、交通發展戰略、物流規劃等
教學工作
為本科生、研究生主講了“綜合運輸概論”、“交通運輸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現代車流組織原理”、“運輸通道理論及規劃”等4門課程,指導本科生畢業設計若干名,指導碩士研究生11名,協助指導博士生2名。
近年主持和主研的科研項目
1.基於網路平台的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管理系統研究與開發---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項目(主持)
2.鐵路貨運站發展成運輸型物流中心的研究----鐵道部項目(主持)
3.鐵路貨物運輸專家諮詢系統研究開發----廣州瑞林公司項目(主持)
4.捷運輕軌經濟評價系統研究----鐵道部第二勘測設計院項目(主持)
5.鐵路物流中心規劃與設計研究----鐵道部第四勘測設計院項目(主研)
6.成都火車西站貨運中心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成都分局課題(主持)
7.貨櫃結點站設計研究----鐵道部重點項目(主研)
8.漢丹線提速對運輸能力的影響的研究----鄭州鐵路局項目(主研)
9.樞紐地區貨櫃運輸組織方法研究----鐵道部重點項目(主研)
10.200km/h客貨混跑鐵路合理站間距及股道配置方案的研究-----鐵道部重點項目(主持)
11.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研究與實踐---鐵道部項目,主研
12.面向21世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項目,主研
13.知識經濟與21世紀高校創新教育體系研究---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項目,主研
近年發表的論文及主編的書
1.既有複線區段快速列車越行站的布局研究:西南交通大學學報(核心期刊/統計源期刊)2002年第3期;
2.地區交通運輸結構最佳化研究:西南交通大學學報(核心期刊/統計源期刊)2003年第2期;
3.競爭性運輸通道選擇的博弈模型研究:西南交通大學學報(核心期刊/統計源期刊)2003年第3期;
4.現代物流中心信息系統的構建:物流技術(核心期刊/統計源期刊)2003年第9期;
5.武廣客運專線資金籌措方案研究:鐵道運輸與經濟(核心期刊)2003年第12期;
6.城市軌道交通運輸經濟評價系統研究及實現:鐵路計算機套用(核心期刊)2004年第1期;
7.武廣客運專線天窗合理開設方式研究:北方交通大學學報(核心期刊/統計源期刊)2004年第2期;
8.基於鐵路貨運站的物流中心運營模式的探討:鐵道經濟研究(優秀期刊)2004年第1期;
9.關於鐵路運輸企業服務行銷的解析:鐵道運輸與經濟(核心期刊)2003年第7期;
10.Number of tardy Jobs of Single Machine Scheduling Problem with Varible processing Time.《西南交通大學學報》(核心期刊),1999.01
11.基於適用的技術站直通列車接續方案技術方法研究;《西南交通大學學報》(核心期刊),1999.03
12.Strong Np-Handness of Single Machine Scheduling Problems with Variable Processing Time:《西南交通大學學報》英文版,1998年第2期;
近年主要獲獎情況
1.“積極推進高品位藝術審美教育,努力改善理工科大學的文化氛圍”獲西南交通大學2000年度教學成果一等獎
2.2003年“基於網路平台的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管理系統研究與開發”獲西南交通大學2002年度教學成果一等獎。2004年11月該項目獲四川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3.“捷運輕軌經濟評價系統研究”獲2004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