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概況
![朱世林墓](/img/8/69d/nBnauM3XxgDN2QjN2MDNyMDM5MTMxYzM2MDO2MTNwAzMxAzLzQzLy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朱世林墓是朱家祖墳中唯一保存完好的一座,它為研究朱德早年革命活動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1994年12月15日,南充市人民政府公布此墓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墓主簡介
朱世林是朱德同志的生父,生於1861年,為人忠厚,勤儉持家。1919年,朱德同志任護國軍旅長時,將父母接到瀘州奉養。因“勞動慣了離開土地就不舒服”,1920年10月27日朱世林從瀘州的返鄉途中,病逝於重慶,是年冬扶柩回籍安葬。該墓建於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春,雄偉壯觀、工藝精湛,為研究朱德同志早年革命活動提供了重要歷史資料,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1981年3月7日,儀隴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15日,南充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現已修通了馬鞍鎮至朱世林墓地的公路,還改擴建拜台地壩近600平方米。
墓冢介紹
墓冢坐西向東,呈圓甑形,直徑達3.9米,周圍用條石疊砌,高約1.5米。![朱世林墓](/img/0/e13/nBnauM3XwIzM5cDM0YDO4QDN2MTM4gzNzIDMwADMwAjMxAzL2gzLw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石坊前面還建造有祭奠陳饌用的石香案和拜台。
兩穴墓室石門首鑲嵌著墓碑,左墓碑刻有墓主人朱世林的墓志銘。墓誌記敘了朱世林的家世,並敘及朱德在護國、護法之役中所建樹的“名震三省、福國利民”的豐功偉績。
![朱世林墓雕刻](/img/e/bac/nBnauM3X2UTOyUTN0YDO4QDN2MTM4gzNzIDMwADMwAjMxAzL2gzLx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整個墓地依山傍水、儼然似一把太師椅,慈竹茂密,順灣生長,禁止成一個半園形的靠背,墳墓居中,端坐椅上,正面對著一個圓形的小山巒,一年四季翠柏茂密、鬱鬱蔥蔥,宛如一乘綠色大轎,老地名就叫“轎頂包。”
墓台前是用青石板鋪成的石壩,約100多平方米。石壩正下方相隔28級石階外是鍾家灣堰,綠柳垂絲,波光瀲灩。據當地老人講。堰內淹沒有一眼古井,水流量大,常年不斷,大旱不竭,堪稱附近農民的“救命塘”。
盜墓故事
風雨滄桑,朱世林墓幾經劫難而倖存,充滿了傳奇色彩。朱毛井岡山會師後,紅軍隊伍日益壯大,革命勢頭不可阻擋,取得了四次“反圍剿”的勝利,國民黨反動軍閥極為恐慌,在兩年間三次下令挖掘朱德的祖墳。他們迷信地認為,搗毀了朱家的陰宅,風水敗了,“龍脈”斷了,紅軍總司令朱德的事業就要垮台,紅軍就會被消滅。一九三四年農曆正月二十八,四川軍閥楊森派部下李家鈺帶一連士兵,抄了朱德曾祖父母朱朝星夫婦、祖父母朱邦俊夫婦、養父朱世連的墳墓。一九三五年農曆二月十五,楊森又派部下復抄朱家墳墓,並火焚朱世連的殘骸。一九三五年農曆臘月初四,楊森部下第三次來抄朱家祖墳,專程來“移葬”朱德生父朱世林的墳墓。楊森非常相信風水,這次派來的陰陽先生用羅盤測試地形後說:“此墳葬在臥虎地形上,朱德是白虎星下凡,挖了這座墳就等於放虎歸山,朱德還要大大發跡。”在場圍觀的民眾中,有一個當地有名的風水先生叫戴乾華,他仔細分析墳墓地形後也說:“馬鞍場的地形是鳳凰展翅走向,此墓是蜂包地形。把墳挖了就等於放蜂出巢,蜂擁而出,越飛越高。”楊森部下思忖:一個朱德都難以對付,“朱德”多了那還了得!他們深信不疑,朱世林墓絕對挖不得!他們只好在第二天無功而返。
轎頂山
朱德父親墓前面有湖名感恩湖,對面是轎頂山,也叫官帽山。轎頂山高約500米,頂寬60多米,整座山巒![轎頂山](/img/e/548/nBnauM3X0cDNzETO2MDNyMDM5MTMxYzM2MDO2MTNwAzMxAzLzQzL0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朱世林墓誌》序
竊聞沛郡朱氏,籍起粵東,支分蜀北。自先世文先公移居茲土;世業農,數傳而至於公。公諱世林,邦![感恩湖](/img/b/6cd/nBnauM3XwADM0YjN3MDNyMDM5MTMxYzM2MDO2MTNwAzMxAzLzQzL3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