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起因
在賈玲出演的小品中,花木蘭被塑造成一個貪生怕死的形象,這被中國木蘭文化研究中心認為破壞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特色文化的正統性。2015年7月13日晚,文化學者胡野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花木蘭在中國是一個被廣泛認可的人物形象,小品的“惡搞”引發巨大爭議,是因為挑戰了民族文化心理的底線,“但也不必上升到‘刻意污衊民族英雄’的程度。此事在更大程度上還是因為無知,造成了對歷史的誤讀和曲解”。
18日下午,賈玲就“惡搞花木蘭”一事發表道歉聲明:“辜負大家,對不起。”歡樂喜劇人官方微博也發表聲明稱:“因為賈玲花木蘭事件引起熱議,為了改進節目和提高節目製作水平,節目組決定暫時停播今晚的《歡樂喜劇人》節目,待改進提升節目質量後再播出。”
賈玲道歉原文
首先對喜愛我的觀眾致歉,由於我的無知和疏於學習演繹了花木蘭這個作品。經過這兩天的學習我深刻的意識到這樣做是不對的。花木蘭是受人尊敬的巾幗英雄,顯然拿她來演繹成一個喜劇作品是不合時宜的,也是有違公眾審美習慣的。感謝對我批評教育的熱心觀眾,接下來我會更好更多的學習演繹更多正能量悅人心的作品。藝術無涯,傳統有界!也對東方衛視,對同仁們說聲對不起。再次真心的說聲抱歉。
媒體評論
中國歷史悠久,傳說眾多,文字更是博大精深,奧妙無窮,一旦“木蘭碰瓷”的一套邏輯被闡發、引申到更多領域,並輔以“反歷史虛無主義”的“尚方寶劍”及“國人感情”的大帽子,則許多可貴的獨立思想、自由言論,美好的創作和別致的創意,都可能因為觸及某些人的“小我”,或暗拂某些人的逆鱗,而橫遭鉗制、打壓,倘任由這種邏輯大行其道,並蔓延到更嚴肅、更具影響的領域,“文獄之禍”或言之過甚,萬馬齊喑卻並非不可能。
所以還是照近日大多數受調查網友的意見,讓“木蘭碰瓷”止於相聲後的哈哈一笑吧,賈玲沒必要道歉,“木蘭文化研究中心”也沒權作“討伐”狀:且不說如此一個機構是否有資格代言“國人”(反正至少我沒授權給他們),就算退一萬步講,花木蘭是真有其人且真是巾幗英雄,套用京劇《四進士》中一句話,“我與你們是什麼親”?給花木蘭維權輪得著你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