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紙牌

木版紙牌

木版刻印的紙制博具。唐代即有“葉子戲”,明代稱“紙牌”,後又有“馬吊”之稱。民間流行的紙牌是在“馬吊”牌基礎上變化而來,多為長條形、雕木版刻印,附上人物和裝飾紋樣,民間也稱作“花花牌”。較有名的如陳洪綬繪、黃肇初刻的《水滸葉子》即為紙牌一種。

基本信息

基本常識

中國人的第五大發明

約瑟夫;尼達姆(1900-1995﹞,漢名李約瑟,字丹耀,別號十宿道人、勝冗子。1900年12月9日生於倫敦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

木版紙牌(一)木版紙牌(一)

其所撰《中國科學技術史》﹝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為:中國古代對世界的貢獻是五百項發明,而非“四大發明”。其中有一類,即紙牌:葉子戲、馬吊牌、默和牌;
紙牌西傳,一箭三雕,即造紙、印刷術與紙版同時西傳;
木版刻印的紙制博具。唐代即有“葉子戲”,明代稱“紙牌”,後又有“馬吊”之稱。民間流行的紙牌是在“馬吊”牌基礎上變化而來,多為長條形、雕木版刻印,附上人物和裝飾紋樣,民間也稱作“花花牌”。較有名的如陳洪綬繪、黃肇初刻的《水滸葉子》即為紙牌一種。明代馮夢龍有《馬吊牌經》一書傳世。

印刷術西傳的活化石

蒙古紙鈔、歐洲紙牌成印刷術傳播的重要工具
製造工藝成熟的造紙術發明之後,隨著古代中國經濟文化的發展,對以書籍為載體的文字信息的需要量也大大增加。聰明的中國人於是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公元645年,日本發生“大化改新”,隨後開始向唐朝派遣唐使和留學生,全方面學習中國的儒家文化和先進技術,雕版印刷術也在這時傳到了日本。公元983年,立國不久的北宋王朝應高麗王朝的請求,將兩套佛經《開寶藏》贈送給高麗,中國刻字工匠有可能在此時進入了朝鮮半島。後來,高麗又派人專門到中國學習雕版印刷術,培養了朝鮮第一批印刷工匠。公元14世紀,朝鮮人在閱讀中國宋代科學家沈括的科技著作《夢溪筆談》時,了解到中國人畢昇發明了陶活字。從《夢溪筆談》中,朝鮮人掌握了中國的活字印刷術。
幾乎是在造紙術西傳的同時,阿拉伯人也接觸到了中國的雕版印刷技術。令後人感到不解的是,雕版印刷術並沒有像造紙術一樣在阿拉伯人的統治區里傳播開來。有一種說法認為,阿拉伯人誤以為中國人在印刷時使用豬鬃製成的刷子給印版上墨,認為用這樣的方法印刷《古蘭經》褻瀆神明,因而影響了雕版印刷術在阿拉伯地區的傳播。
由於蒙古人在其征服地區廣泛使用紙鈔,因而,作為紙鈔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術也順著絲綢之路西傳至西亞、北非一帶,隨後又進入了歐洲。除紙鈔之外,宗教畫和紙牌促成了歐洲人接受印刷技術。紙牌雖小,卻綜合了手繪、木版印刷等各種方法,成了歐洲人學習、掌握雕版印刷術最直接的途徑。有意思的是,由於外國紙牌被大量傾銷到義大利各地,威尼斯政府在不得不在1441年頒布一條法令,禁止威尼斯以外地區的印刷品輸入本城。

主要作品

較有名的如陳洪綬繪、黃肇初刻的《水滸葉子》即為紙牌一種。明代馮夢龍有《馬吊牌經》一書傳世。

木版紙牌(二)木版紙牌(二)

最近從中國民間美術分類學中知道“木版紙牌”和“木版彩選格”屬於中國民間美術範疇。
民間美術共分七大類:
一、木版畫與農民畫 29種;
二、織繡與印染 41種;
三、編織與編結 17種;
四、剪紙與皮影 31種;
五、陶瓷與雕塑 48種;
六、舞具與玩具 19種;
七、裝潢與紙紮 28種;
“木版紙牌”與古代戲子戲相近的“木版彩選格”是第一大類“木版畫農民畫”29種中的兩種。
這對於我們中國紙牌收藏者來說,更覺得收藏的意義重大。我們要為保存中國民間美術作品——木版紙牌,盡一份自己的努力。

關於“葉子戲”之說

關於撲克的多種起源有多種說法,其中較為被人接受的就是現代撲克起源於中國的"葉子戲"。葉子戲在我國有很長的歷史,至清代,樣式及打法已基本完善,並有逐漸演變至馬吊牌的說法。因此,李約瑟博士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將橋牌的發明權歸於中國人。法國的學者萊麥撒也說:"歐洲人最初玩的紙牌,以形狀、圖式、大小以及數目,皆與中國人所用的相同,或亦為蒙古輸入歐洲。"美國《紐約時報》橋牌專欄主編艾倫·特拉克斯特甚至有"中國是橋牌的故鄉"一說。葉子戲於元代傳到西方,變化成了塔羅牌及現代撲克,而在中國,則逐漸變成麻將及牌九。

葉子戲最早出現在唐代。見於唐人蘇鶚的《同昌公主傳》,內有"韋氏諸宗,好為時子戲。"的記載,據考證,發明"葉子戲"的是唐代著名天文學家張遂(一行和尚),供玄宗與宮娥玩耍。因為紙牌只有樹葉那么大,故稱葉於戲。以後傳人民間,文人學士趨之如騖,很快流傳開來。到了五代時期,記載紙牌戲的書已經大量湧現,著名的有《偏金子格》、《小葉子格》,《擊蒙葉子格》等等。到了明清時期,葉子戲已經成為社會上非常盛行的一種博戲形式。當時的葉子戲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印有骨牌圖案的骨牌葉子,這種葉子戲實際上是骨牌的翻版,只不過是將牌的材料由骨制改為紙制而已。但由於改成了紙制,骨牌葉子的流傳就較原來傳統的骨牌廣泛得多。原來的骨牌體積大,分量重,製作不易,因此不利於普及推廣。改為紙制後,其製作過程變得十分容易,價格成本也要遠遠低於骨牌,因此這種形式在當時社會,特別是在廣大下層市民中廣泛流行起來。很多貧苦的市民無力購買骨牌,但卻可以用這種紙牌來代替,以解其博癮。葉子戲的玩法是依次抓牌,大可以捉小,與西方紙牌是一脈相通的。牌未出時部反扣為暗牌,不讓他人看見;出葉子後一律仰放,由斗者從明牌去推算未出之牌,以施競技,和撲克牌的打法相差無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