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從軍舟中作

望海潮·從軍舟中作

望海潮·從軍舟中作是金達折元禮的一首詞。這是首讚頌軍旅生涯的詞,風格雄渾豪放,氣勢天成。作者生活在金章宗時代,時金之軍正雄霸中原。此詞反映了當時金軍強盛之威武和作者由此激發的雄豪氣概。

基本信息

【名稱】《望海潮·從軍舟中作》

作品原文

望海潮

從軍舟中作

地雄河嶽,疆分韓晉,重關高壓秦頭。山倚斷霞,江吞絕壁,野煙縈帶滄洲。虎旆擁貔貅。看陣雲截岸,霜氣橫秋。千雉嚴城,五更殘角月如鉤。

西風曉入貂裘,恨儒冠誤我,卻羨兜鍪。六郡少年,三明老將,賀蘭烽火新收。天外岳蓮樓。想斷雲橫曉誰識歸舟?剩著黃金換酒,羯鼓醉涼州。

作品鑑賞

這是首讚頌軍旅生涯的詞,寫得雄渾豪放,氣勢天成。作者生活在金章宗時代,時金之國力正雄霸中原。此詞即反映了金軍的強盛,和作者由此激發的雄豪氣概。詩作於潼關一帶黃河舟中。澗關是我國中原地區的著名關隘,據崤函之險,扼秦晉豫三省要衝,下視黃河,形勢極為險要。這一帶黃河又是山西、陝西的界河,春秋時山西一帶為晉國封地,陝西一帶為韓國(不同於戰國七雄的韓國)封地,所以說黃河在這裡把韓晉兩國的土地分開。“高壓秦頭”是說潼關高踞秦地險山之巔。潼關本位於山腰,寫它位於山巔是誇張的說法,也為了表達潼關特有的氣勢。起首幾句,氣度就不凡,使全詩有了個高起點。

“山倚斷霞”寫山之高,如倚斷雲霞。“江吞絕壁”寫水之急,欲把在它衝激下形成的絕壁也一口吞掉。“野煙”句則寫河面之闊,“滄洲”指的是黃河岸邊的沙洲。這幾句一動一靜、一高一遠,形象地描繪出潼關一帶河嶽的宏偉畫面。起首幾句重在寫氣勢,這幾句則重在寫具象,是起首幾句的深化、補充。

“虎旆”以下幾句寫軍陣之勢。軍陣如雲把河岸分(截)開,軍容壯觀。“霜氣”、“角聲”、“殘月”和月下的“千雉嚴城”,則突出了軍陣的肅殺氣氛。河山的險峻和軍陣的肅殺,自然渲染出金軍的威武。

上半闋側重寫景,景中有雄豪之情;下半闋則側重寫情,情中也不乏壯觀之景。

“西風”句寫潼關一帶秋曉的寒風料峭。一個“入”字,寫曉風之寒極貼切,微寒而不致使人不勝。在這種軍陣秋曉的環境中,連進士出身的詩他不禁羨慕起軍旅生涯來。“兜鍪”,軍人頭盔,這裡指代軍隊。

“六郡”本指隴西、天水一帶。《漢書·地理志》稱:“漢興,六郡良家子,選給羽林、期門,以才力為官,名將多出焉。”“三明”指晉諸葛恢、荀闓、蔡襄三人,他們均以“道明”為字,史稱中興三明(見《文選注》)。這是借典故比喻金軍官兵素質的精良。“賀蘭”指今寧夏賀蘭山帶,金時為夏國。“烽火新收”則是借指,讚揚金之武功。實則當時金、夏間並無戰事。時西夏國力已衰,新皇繼位尚須金之冊封。

“岳蓮”指華山中峰蓮花峰,因狀似蓮花,故稱岳蓮。華山在潼關之西,故稱蓮花峰上的樓閣遠在天外,是遠眺之景。“斷雲橫曉”,白雲在古人的心目中往往和家鄉聯繫在一起。《新唐書》:“鍬仁傑登太行山,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舍其下’;瞻悵久之”。這裡說望“斷雲”而無人“識歸舟”,亦即無人思家,均志在從軍建功立業。

最後兩句,“黃金換酒”喻飲者豪,“羯鼓”、“涼州”喻宴會音樂之豪,進一步抒發了作者從軍的豪邁心情。羯鼓產自羯中,為匈奴人的樂器。涼州為樂曲名,唐天寶間(742—756)產自涼州。這裡用來寫軍樂的勇武氣勢。

此詞在狀物、抒情、渲染氣氛上頗有特點。另外,用典也是此詞的重要表現手法。

作者簡介

折元禮

(?—1221)金代詞人。字安上。世為麟撫經略使。父折定遠,僑居忻州(今山西忻州),遂為忻州人。公元1194年(明昌五年)兩科擢第。學問該洽,為文有法度。官至延安治中。公元1221年(興定五年)蒙古軍陷葭州(今陝西佳縣),死於難。《金史》無傳,事見《中州樂府》。詞存《望海潮·從軍舟中作》一首,見《中州樂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