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有仁德的人喜愛山,聰明的人喜愛水,指人各有所好。)山水景物,曾經引起了古今無數文人墨客的無限情思,他們為我們奉獻了大量的歌頌自然山水的優美篇章。
1、對作者的了解
他是南宋詩人,浙江溫州樂清人.
2、譯文
我訪問池陽郡,登上城樓,眺望九華山,僅能望見一座山峰。我乘船從(郡正南通遠門外的)清溪出去,才望見了九華山,但是九華山仍舊在雲遮霧繞之間或隱或現。到了傍晚,船停泊在梅根港時,才清清楚楚地望見了九華諸峰。
九華山的勝狀,並不在於九華山中。從江上遠望九華山,九華山俊秀飄逸,清麗悠遠,夕陽餘輝落在江面上(增添了九華山的情致),更讓人在心中留下悠遠的記憶。又記得李太白有讚美九華山的詩歌,每當船停泊在江岸時,便覺得九座山峰依依不捨地向人而立。
3、詩人觀賞九華山的各個角度(定景換點)
過、登、望→僅見一峰
乘船從清溪出去後→始見之,然猶滅沒於雲霧之間
晚泊梅根浦→方了了見諸峰也
(模糊到清晰、樓上到水上、遠望九華在雲霧間隱隱約約到近觀諸峰此顯彼隱)
視角不同,景色各異,扣住了“望”字做足文章,使沒有生命的山水,竟然帶著情趣漸漸地凸現出來。
4、詩人心目中“九華之勝”的理解
九華山景色優美,古剎如林,可以說是勝境誘人,但作者有自己獨到的感受。
作者認為欲得九華之勝應在傍晚從江上望九華:在“夕波落日”映襯下的有著“秀逸清遠”不俗之姿的九華山才會讓人“邈然於懷”。最後用擬人表現對九華山的感情,他移情於物,寫九華的山峰依依不捨向人而立,就是寫自己對九華勝狀依依不捨的深情。作者體悟到真正的九華之勝——物我相悅,物我兩忘。王十朋(1112-1171),字龜齡,南宋著名政治家、詩人、一代名臣。號梅溪,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詩人。北宋·政和二年出生於樂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樂清市)梅溪村。少時穎悟強記,7歲入塾,14歲先後在鹿岩鄉塾、金溪邑館、樂清縣學讀書,學通經史,詩文名聞遠近。少時就有憂世拯民之志,十七歲“感時傷懷”,悲嘆徽、欽二帝被擄,宋室被迫南遷。19歲時寫出“北斗城池增王氣,東甌山水發清輝”的名句。24歲時,小小的樂清縣學落成,居然能文賦詩,蓋世的才華震動了浙南的詩壇。33歲時在家鄉創辦梅溪書院授徒,34歲入太學。由於當時南宋政治腐敗,奸臣秦檜專權,科場黑暗,屢試不第。一直至他46歲時,秦檜死後,高宗即位繼帝主持殿試,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攬權”中興為對,中進士第一,被擢為狀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國小教授,因論力主抗戰,並薦用愛國老將張浚、劉錡,遭主和派排斥離京歸里。孝宗即位後,起知嚴州,未赴任召對除司封員外郎,遷國子司業,起居舍人,除任侍御史。力排和議,並以懷奸、誤國等八大罪狀劾主和派代表、當朝宰相史浩,使之罷職。隆興元年(1163年),張浚北伐失利,主和派非議紛起。他上疏稱恢復大業不不能以一敗而動搖,未被採納。出知饒、湖等州,救災除弊,頗有政績。在文學上,他一生經過雁山至少七次,都是中進士之前,而且又都是北上臨安時,因此對雁盪山的感受極其親切。在此期間,他賦了大量有關雁盪的詩。他在《游靈岩輝老索詩至靈峰寄數語》中,不僅對雁盪山作了依次總評價:“雁盪冠天下,靈岩尤絕奇!”而且還把自己的政治抱負和雁盪山水浴成一體。雁盪山水鑄造了王十朋剛直不阿的崇高風格,他則以蓋世的才華歌頌了雁盪山水。然而,以他的才氣,在雄偉奇秀,千姿百態的雁盪山水面前仍有力不從心之感,曾在一詩中曰:“愧無筆力助莊嚴!”從此之後,“難下筆”就成為描繪雁盪山的“名句”了。王十朋以名節聞名於世,剛直不阿,批評朝政,直言不諱。任秘書省校書郎時,力排和議,並抨擊三衙兵權過重,諫罷楊存中兵權,奏請起用張浚。孝宗詔百官陳事務,他上《應詔陳弊事》札子,指出百官“盡其官不履其職”,同時指出皇帝有任賢、納諫、賞罰三大職事,並未做好。隆興元年任侍御史時彈劾當朝宰相史浩及其黨羽史正志、林安宅,並使之罷職,震動朝野,人稱頌王十朋郎為真御史。王十朋守饒州期間,宰相洪适,饒州人。回鄉拜訪王十朋,竟提出以放學宮地擴建私宅後花園,王十朋毅然拒絕。《宋史·本傳》記載說:“丞相洪适請故學其益其圃,十朋曰:‘先聖所居,十朋何敢予人’?”此事後來朝野皆知,傳為佳話。王十朋一生清廉,夫人賈氏,品德高尚,忍貧好施,常以清白相勉。隆興元年辭官故里,家有饑寒之號卻不嘆窮。夫人死在泉州任所,因路遠無錢將靈柩及時運回家鄉。他在《乞祠不允》詩里述云:“臣家素貧賤,仰祿救啼飢。”“況臣糟糠妻,蓋棺將及期。旅櫬猶未還,兒晝夜悲。”結果靈柩在泉州停放了二年。王十朋為官,關心的是國家、黎民,自己卻是如此貧寒。王十朋學識淵博,詩文自有風格。現收入《梅溪先生文集》前後集中,計有詩1700多首,賦7篇,奏議46篇,其他如記、序、書、啟、論文、策問、行狀、墓志銘、祭文、銘、贊等散文、雜文140多篇。此外還有《春秋》、《論語》講義8篇等,內容廣泛。他對《春秋》、《論語》、《尚書》尤有研究。治學反對追求故事典故或理學空論,為文處事偏重功利實用。朱熹稱其文“規模宏闊,骨骼開展,出入變化俊偉神速。”稱其詩“渾厚質直,思惻條暢,如其為人。”並將他與諸葛亮、杜甫、顏真卿、韓愈、范仲淹五君子相提並論,說:“海內有志之士聞其名,誦其言,觀其行,而得其人,無不斂衽心服。”(《王梅溪文集序》)葉適說他“素負大節”、“士類常推公第一”。《四庫全書總目》說“十朋立朝剛直,為當代偉人。”著有《王梅溪文集》等傳世。
-------------------------------------------------------
王十朋(1112-1171),字龜齡,號梅溪,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詩人。北宋·政和二年出生於樂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樂清市)梅溪村。少時穎悟強記,7歲入塾,14歲先後在鹿岩鄉塾、金溪邑館、樂清縣學讀書,學通經史,詩文名聞遠近。少時就有憂世拯民之志,十七歲“感時傷懷”,悲嘆徽、欽二帝被擄,宋室被迫南遷。19歲時寫出“北斗城池增王氣,東甌山水發清輝”的名句。24歲時,小小的樂清縣學落成,居然能文賦詩,蓋世的才華震動了浙南的詩壇。33歲時在家鄉創辦梅溪書院授徒,34歲入太學。由於當時南宋政治腐敗,奸臣秦檜專權,科場黑暗,屢試不第。一直至他46歲時,秦檜死後,高宗即位繼帝主持殿試,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攬權”中興為對,中進士第一,被擢為狀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國小教授,因論力主抗戰,並薦用愛國老將張浚、劉錡,遭主和派排斥離京歸里。孝宗即位後,起知嚴州,未赴任召對除司封員外郎,遷國子司業,起居舍人,除任侍御史。力排和議,並以懷奸、誤國等八大罪狀劾主和派代表、當朝宰相史浩,使之罷職。隆興元年(1163年),張浚北伐失利,主和派非議紛起。他上疏稱恢復大業不不能以一敗而動搖,未被採納。出知饒、湖等州,救災除弊,頗有政績。在文學上,他一生經過雁山至少七次,都是中進士之前,而且又都是北上臨安時,因此對雁盪山的感受極其親切。在此期間,他賦了大量有關雁盪的詩。他在《游靈岩輝老索詩至靈峰寄數語》中,不僅對雁盪山作了依次總評價:“雁盪冠天下,靈岩尤絕奇!”而且還把自己的政治抱負和雁盪山水浴成一體。雁盪山水鑄造了王十朋剛直不阿的崇高風格,他則以蓋世的才華歌頌了雁盪山水。然而,以他的才氣,在雄偉奇秀,千姿百態的雁盪山水面前仍有力不從心之感,曾在一詩中曰:“愧無筆力助莊嚴!”從此之後,“難下筆”就成為描繪雁盪山的“名句”了。王十朋以名節聞名於世,剛直不阿,批評朝政,直言不諱。任秘書省校書郎時,力排和議,並抨擊三衙兵權過重,諫罷楊存中兵權,奏請起用張浚。孝宗詔百官陳事務,他上《應詔陳弊事》札子,指出百官“盡其官不履其職”,同時指出皇帝有任賢、納諫、賞罰三大職事,並未做好。隆興元年任侍御史時彈劾當朝宰相史浩及其黨羽史正志、林安宅,並使之罷職,震動朝野,人稱頌王十朋郎為真御史。王十朋守饒州期間,宰相洪适,饒州人。回鄉拜訪王十朋,竟提出以放學宮地擴建私宅後花園,王十朋毅然拒絕。《宋史·本傳》記載說:“丞相洪适請故學其益其圃,十朋曰:‘先聖所居,十朋何敢予人’?”此事後來朝野皆知,傳為佳話。王十朋一生清廉,夫人賈氏,品德高尚,忍貧好施,常以清白相勉。隆興元年辭官故里,家有饑寒之號卻不嘆窮。夫人死在泉州任所,因路遠無錢將靈柩及時運回家鄉。他在《乞祠不允》詩里述云:“臣家素貧賤,仰祿救啼飢。”“況臣糟糠妻,蓋棺將及期。旅櫬猶未還,兒晝夜悲。”結果靈柩在泉州停放了二年。王十朋為官,關心的是國家、黎民,自己卻是如此貧寒。王十朋學識淵博,詩文自有風格。現收入《梅溪先生文集》前後集中,計有詩1700多首,賦7篇,奏議46篇,其他如記、序、書、啟、論文、策問、行狀、墓志銘、祭文、銘、贊等散文、雜文140多篇。此外還有《春秋》、《論語》講義8篇等,內容廣泛。他對《春秋》、《論語》、《尚書》尤有研究。治學反對追求故事典故或理學空論,為文處事偏重功利實用。朱熹稱其文“規模宏闊,骨骼開展,出入變化俊偉神速。”稱其詩“渾厚質直,思惻條暢,如其為人。”並將他與諸葛亮、杜甫、顏真卿、韓愈、范仲淹五君子相提並論,說:“海內有志之士聞其名,誦其言,觀其行,而得其人,無不斂衽心服。”(《王梅溪文集序》)葉適說他“素負大節”、“士類常推公第一”。《四庫全書總目》說“十朋立朝剛直,為當代偉人。”著有《王梅溪文集》等傳世。還寫過一句對聯,上聯“霧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下聯“水長長長長長長長長落”。
附錄一:【升官莫作殃民郎】
王十朋從小非常聰明,又十分用功。他在縣城讀書時,已是滿腹經綸,又寫得一手好字。名聲早已傳遍了全縣。縣城裡有一條小巷,巷裡住著個錢百享的官兒。他肚皮里沒有幾點墨水,卻喜歡結交名士,為自己裝裝門面,提高自己的身價。也曾好幾次清王十朋赴宴題詩,可都被王十朋婉言謝絕了。儘管如此,他還是念念不忘相請王十朋。有一次,他聽一個走差講,王十朋很尊敬書院裡教的老先生。老先生出門探親訪友時節,王十朋總是陪著他。這個走差鬼點子多,當即替錢百享出了個主意:“老爺,你擇個大吉大利的日子,請老先生和王十朋同來喝酒。只要老先生肯賞光,王十朋就不會不來。他只要一上門,老爺就可以攔他題詩了。”錢百享聽了眉開眼笑,連連點頭。這一天,錢百享派人送去請帖,又特備了一桌好酒菜,就等老先生和王十朋前來作客了。時間不長,就把老先生請來了,王十朋果真隨同前來。一到錢家門口,王十朋就想自個回家,卻被錢百享早就安排的攔住了。這樣,王十朋就沒法脫身,只得硬著頭皮走進錢家,陪老先生坐到酒席上。吃了一會兒,王十朋扶著老先生站起來表示感謝。剛要離席,就讓錢百享的家丁攔住了,錢百享雙手遞上早已準備好的紙筆,恭恭敬敬地說:“老夫別無他求,只希望才子給我題一首詩,留作紀念。”
王十朋見螞蝗叮牢鷺鷥腳,沒辦法,只好接過紙筆說:“我這個窮書生是寫不出好詩來的,不曉得老爺出什麼題目?”
“這題目嘛,就叫‘錢百享升’如何?想討個彩,請把這四個小字分別嵌在每句的開頭。”
王十朋聽了,皺了皺眉頭,提筆一揮,寫了一首打油詩:
錢家魚肉滿籮筐,
百姓糠菜填飢腸。
享福毋忘造眾福,
升官莫作殃民郎。
老先生邊看邊稱讚:“好詩!好詩!”錢百享看了卻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因為王十朋在這裡被攔後才寫的詩,所以人們便把這條無名的小巷,稱之為“攔詩巷”。
相關詞條
-
望九華三首
《望九華三首》是由南宋詩人王十朋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作品注釋 作者簡介 -
平望小九華寺
平望小九華寺始建於唐代,重建於明萬曆年間(公元1616年),占地百餘畝,殿堂樓閣300餘間,僧眾500餘人,碑刻經幢,佛遺物寶繁多,是蘇州地區的名寺之一。
小九華寺 歷史沿革 相關傳說 寺廟重建 建築特色 -
《九華望廬山》
《九華望廬山》是由唐代詩人熊皎創作的一首詩詞。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九華天池
九華天池景區位於安徽池州市,自然生態原始,景觀奇特,既有峽谷、溪流、飛瀑、竹海、奇樹怪石、高山平湖、冰川漂礫等自然景觀,也有紅色山村、電站、茶園等人文景...
景點概述 景點介紹 主要景點 服務中心 交通指南 -
《九華樓晴望》
《九華樓晴望》是唐代詩人張喬的作品之一。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郡樓望九華歌》
《郡樓望九華歌》是唐代詩人霍總所作詩詞之一。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吳江平望九華賓館
-
湘潭九華
湘潭九華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於2003年11月,是長株潭城市群國家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五大示範區之一,也是省政府批准設立的台商投資區,2011...
園區簡介 發展歷程 發展大事記 經濟概況 產業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