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簡介
通過多年的努力,公司現已組建起國內一流的研發中心和具有先進實驗設備的檢測中心。公司通過了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認證;其產品均通過CCC、CE、CB等多項國內外權威認證,並獲得國家衛生部頒發的衛生批件及多項國內外專利,暢銷海內外。公司始終堅持“產品到家、服務開始”的客服思想,讓朗詩德在業內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上升,成為國內外消費者值得信賴的品牌。
2001年,世界上第一台壁掛式直飲機在朗詩德誕生了。十年的發展歷程奠定了朗詩德在水家電行業的領先地位。公司先後創辦了朗詩德水文化研究中心和朗詩德商學院,以弘揚國學《道德經》為企業文化,以“利而不害,為而不爭”為企業方針,以全新的理念引領健康飲水新潮流。
2011年6月,朗詩德成為溫州地區首家在浙江股權交易所掛牌交易的企業。
十年間,朗詩德不斷探索淨水產業領域的高端科技,率先使用兩項觸發全球健康飲水革命的創新技術——光觸媒水處理技術和海洋深層水濃縮液添加技術。“大海深處無污染,深海瑰寶今登場。如今無中加了有,有了健康更滿足”,使A+B=純淨水+深海元素=安全+健康=健康水的理念得到了實現,將全天然的深海元素濃縮液添加進純淨水中,在保障飲水安全的同時,更能滿足人體對各種礦物質及營養元素的健康需求。公司產品造型美觀、功能精巧,真正做到了進水、過濾、加熱、製冷、殺菌、添加有益元素的一體化。
品牌榮譽
2001年 第一台壁掛式直飲機在朗詩德誕生,標誌著朗詩德走在了水家電行業前列
朗詩德水文化研究所成立
2009年 朗詩德科技有限公司奠基儀式在杭州灣上虞工業區隆重舉行
獲得“直飲機熱水罐”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獲得“廚房淨水器”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獲得“廚房淨水器”外觀設計專利證書
2010年 獲得“直飲機冷水殺菌系統”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獲得“飲水機(GR320CF)”外觀設計專利證書
獲得“立式飲水機”外觀設計專利證書
獲得“淨水器”外觀設計專利證書
獲得“飲水機的旋轉式接水盒”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獲得“飲水機”外觀設計專利證書
獲得浙江省質量信得過企業
獲得中國國家強制性產品認證CCC證書
獲得“飲水機”外觀設計專利證書
順利獲得國家權威檢測·質量合格產品(重點推廣單位)證書
獲得“水處理機出水龍頭”外觀設計專利證書
獲得“水處理機顯示板”外觀設計專利證書
順利獲得GB/T28001-2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順利獲得ISO 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順利獲得ISO 1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獲得“水處理機(小型)”外觀設計專利證書
獲得“伸縮式水龍頭”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獲得樂清第三屆全民運動會冠名單位
2011年 獲得“可快速更換燈管的紫外殺菌裝置”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企業文化
“至誠無息,博厚悠遠” “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征,征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復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譯文: 至誠無息,無息才能長久,長久才能產生徵效,有了徵效才能悠久無窮,悠久無窮才能變得廣博厚重,廣博厚重才會變得高大光明。廣博厚重可以承受萬物;高大光明可以籠罩萬物;悠久無窮可以完成萬物。……天地之道,是廣博、厚重、高大、光明、悠久、無窮!
生機勃發,堅毅頑強是水所特有的個性,中國·朗詩德電氣有限公司在對水文化戰略上的投入,正體現了對企業遠景的無限信心。朗詩德健飲機品牌的遠景,是通過對水文化的弘揚,倡導革命性健康飲水概念,最終成為中國水產業的領先者。
品牌的成長不但需要企業全體同仁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有清晰的品牌結構和套用範圍作為建設的基礎。朗詩德作為企業品牌,體現著豐厚的文化內涵。適全承載比具體產品更厚重的概念。在朗詩德作為企業品牌,體現著豐厚的文化內涵。適合承載比具體產品更厚重的概念。
在朗詩德電氣有限公司的品牌發展戰略中,朗詩德是作為總品牌,肩負了傳統電子元件產品,水處理產業、水家電產品和水研究院等相關周邊產業的形象塑造,以及企業精神傳播等重要使命。對於朗詩德公司進軍水產業的先頭部隊,健飲機的名稱清楚強調了水家電對人民生活的巨大意義。
從健康飲水的角度,對傳統家庭飲水電器進行了新的革命。在品牌套用上,朗詩德母品牌和健飲機概念將作為不可分割的整體。朗詩德健飲機--體現了水家電產品中所包含的深厚水文化底蘊。在健飲機產品中,為了構成完整的產品線系列,朗詩德公司還為不同系列的產品確定了不同的系列名稱。“水帥”、“水霸”、“水神”等品牌系列名,為健飲機的產品型號不斷擴張預留了充分的承載空間。
“朗詩德水帥系列健飲機”這樣的名稱概念組合,藉助對專有概念的擴展,達到充實朗詩德母品牌,形成品牌聯動效應,在最大限度上擴充了朗詩德品牌的內涵。朗詩德健飲機系列產品的概念結構,是構成朗詩德健飲機產品行銷推廣的方向和著力點。“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恃,功成而弗居”--《老子·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