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信息
yǒu gé ㄧㄡˇ ㄍㄜˊ
有鬲
詞語解釋
古國名。有,詞頭。 夏 代為 鬲國 ,又稱 有鬲氏 。故址在今 山東省 德州市 附近。 有窮 國君 后羿 滅 夏帝相 , 寒浞 又詐取 羿 之位。 夏 臣 靡 奔 有鬲氏 ,收集遺民,滅 浞 ,立 少康 , 夏 室中興。見《左傳·襄公四年》。 晉 皇甫謐 《帝王世紀》:“初, 夏 之遺臣曰 靡 ,事 羿 。 羿 死,逃奔 有鬲氏 。收 斟尋 二國餘燼,殺 寒浞 而立 少康 ,滅 奡 於 過 。 後杼 滅 豷 於 戈 , 有窮 遂亡。”
有鬲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yǒu gé ,是指古國名。
yǒu gé ㄧㄡˇ ㄍㄜˊ
有鬲
古國名。有,詞頭。 夏 代為 鬲國 ,又稱 有鬲氏 。故址在今 山東省 德州市 附近。 有窮 國君 后羿 滅 夏帝相 , 寒浞 又詐取 羿 之位。 夏 臣 靡 奔 有鬲氏 ,收集遺民,滅 浞 ,立 少康 , 夏 室中興。見《左傳·襄公四年》。 晉 皇甫謐 《帝王世紀》:“初, 夏 之遺臣曰 靡 ,事 羿 。 羿 死,逃奔 有鬲氏 。收 斟尋 二國餘燼,殺 寒浞 而立 少康 ,滅 奡 於 過 。 後杼 滅 豷 於 戈 , 有窮 遂亡。”
鬲象形字,金文字形,象飲食器具形。(用作國名和姓時念gé) 鬲作為一種中國古代煮飯用的炊器,(念作lì),有陶製鬲和青銅鬲。青銅鬲最初是依照新石器時代已...
基本信息 文字解詁 古籍解釋 詳細解釋 方言集匯鬲國是上古時期的一個非常著名的方國,但是將其理解為商周時期的諸侯國家還不夠準確。歷史上一般稱為有鬲氏。
鬲國簡介 地望論證 禹城環境與鬲國都城 鬲族與薄姑族的匯合鬲(gé)姓,中國罕見姓氏,起源有二: ①遠古有有鬲國,國君以有鬲為氏,後來簡稱鬲氏。 ②商朝有膠鬲,他的後代以祖先名為氏。
姓氏起源 姓氏相關有鬲氏 (前1650年)夏,封弟能,有鬲氏於河洛之間(河南偃師1帶)。夏的一個賢臣靡逃到有鬲氏 ( 今山東德州附近 ) 部落。為了繼續打擊夏人...間 ) 和斟灌氏,封澆於過,封 犭壹 於戈。靡自有鬲氏帥兵,收二國之餘民...
有鬲氏 開放分類陶鬲(táo lì),古代漢族陶製炊器。新石器時代晚期出現。中國商周時期繼續流行。其形狀多為侈口、圓腹、三個袋狀足,有的頸部有雙耳。實用多為夾砂陶,胎質...
概述 用途 特色 古代煮飯用的炊器君子之弄鬲是為中國古代青銅酒器,通高14厘米,寬18.4厘米口徑15厘米,重1.76公斤。為戰國時期賞玩用器。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基本資料 簡介 文物規格 外形特徵 銘文拼音wǎ gé ㄨㄚˇ ㄍㄜˊ 詞語解釋瓦鬲古代陶製的炊器。三足,形似鼎而無耳。《 孔子家語·致思》:“ 魯 有儉嗇者,瓦鬲煮食。”《晉書·四...“鼎鬲文化”,與鼎並稱,但鬲卻最具有中國特色,而且世界各地都沒有見過類似...
拼音 詞語解釋折沿束頸,鼓腹弧襠,三蹄足。 銘文字數,口沿鑄銘文約15字(其中重文2)。 在鬲的腹部,有六條(殘存三)怪獸均勻分布。
簡稱“鬲”。亦作“獻民”、“獻臣”。
解釋 出處 鼎和鬲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