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頭像小鯉魚,形體黑胖(也有少數呈白色),肚腹中大而脊隆起。大的可達一、二斤重。棲息在柔軟的淤泥中,能補胃。三、四月它的肉厚而且魚子多,味道很美。鯽魚是魚中上品,生息在池塘、湖泊等淡水水域。體長15~20厘米。呈流線型(也叫梭型),體高而側扁,前半部弧形,背部輪廓隆起,尾柄寬;腹部圓形,無肉稜。頭短小,吻鈍。無須。鰓耙長,鰓絲細長。下咽齒一行,扁片形。鱗片大。側線微彎。背鰭長,外緣較平直。 鰓耙細長,呈針狀,排列緊密,鰓耙數100~200。背鰭、臀鰭第3根硬刺較強,後緣有鋸齒。胸鰭末端可達腹鰭起點。尾鰭深叉形體背銀灰色而略帶黃色光澤,腹部銀白而略帶黃色,各鰭灰白色。根據生長水域不同,體色深淺有差異。
腹部為淺白色,背部為深灰色。天敵從水上方往下看,由於黑色的魚背和河底淤泥同色,故難被發現;天敵若從水下方往上看,由於白色魚肚和天顏色差不多,故也難被發現;經常看到有些文章里形容清晨時分“東方泛起了魚肚白”,就是這個道理。屬於保護色。
生活習性
鯽魚生活在淡水中的雜食性魚,體態豐腴,水中穿梭遊動的姿態優美。
成魚主要以植物性食料為主。由於植物性飼料在水體中蘊藏豐富,品種每繁多,供採食的面廣。維管束水草的莖,葉,芽和果實是鯽魚愛食之物,在生有菱和藕的高等水生植物的水域,鯽魚最能獲得各種豐富的營養物質。硅藻和一些狀藻類也是鯽魚的食物,小蝦,蚯蚓,幼螺,昆蟲等它們也很愛吃。
功效作用
與五味煮食,作用是溫中下氣,補虛贏,止下痢腸痔。
六、七月發生的熱痢可用;
十一、十二月發生的則不宜作此種方法。
同蓴菜一起作湯飲用,治療脾胃虛弱、飲食不下,調理中焦,補益五臟。合茭白煎湯,治療丹石發勢。
同赤小豆煮汁服,可消除水腫。
剖開魚腹後塞入白礬,燒烤研成末沖服,治療腸風血痢。
用硫黃釀後,五倍子煅燒,研成末用酒沖服,治療便血。
釀茗葉煨服,治療消竭。
釀胡蒜煨好後研末沖服,治療膈氣。
釀鹽花燒研成粉,摻入齒縫,止牙痛。
與當歸一起焙乾,研磨成粉,可用來止牙出血和烏鬍鬚。
同酒、鹽一起焙乾成粉,可治療魚疽。
同附子一起烤焦後加油混合,擦治頭部膿瘡和斑禿。
生的搗爛後,塗敷,治療惡核腫毒不散及惡瘡。
同赤小豆搗爛外敷,治療丹毒。
燒成灰和著醬汁塗抹,治療諸瘡久不收斂者。
用豬油煎魚灰服用,治療腸爛急性化膿性炎症。
用鹹菜熬湯,可催乳。
有機鯽魚混養
主養有機鯽魚,混養四大家魚
以有機鯽魚為主,輔以四大家魚,全程飼料投喂,當年出魚,該模式在江蘇早已是漁民皆知。廣東江門、惠州也有個別客戶嘗試取得不錯效益。
惠州小金口盧老闆採用每畝投放有機鯽魚2500尾(規格3-5cm),草魚20尾、大頭40尾、白扁60尾的養殖模式,4月中旬放苗,全程投28-34個蛋白的飼料,投餌率控制在2.5%-3%。養到9月份,有機鯽魚達到0.25kg/尾以上開始出售,7畝魚塘合計出鯽魚2900斤;11-12月陸續出規格0.3-0.4kg/尾的鯽魚,合計5700斤,計畫清明前清塘。預計鯽魚畝產超過1500斤,飼料成本開支38000元。養殖戶覺得比主養草魚、羅非魚經濟效益高。
羅非魚混養有機鯽魚
以羅非魚為主要養殖品種,搭配鯽魚、四大家魚。建議模式:3月中下旬開始投放鯽魚300-500尾/畝,規格3-5cm,清明前後投放羅非魚800-1500尾/畝、大頭40尾/畝、白扁60尾/畝。
2012年5月,廣州花都劉生投放羅非魚1500尾/畝+鯽魚500尾/畝+大頭40尾/畝+白扁60尾/畝,2013年2月24日鯽魚起捕平均規格350克,最大規格達到750克,畝產260斤。
該模式需注意,儘量在投放羅非魚前20天投放鯽魚,可有效提高鯽魚成活率及生長速度。按照正常羅非魚養殖習慣飼養即可,當年鯽魚規格一般在0.3-0.5kg/尾。
草魚混養有機鯽魚
以草魚為主,搭配鯽魚,四大家魚。清明前後投放草魚800-1200尾/畝、大頭40尾/畝、白扁60尾/畝。當年年底可收穫鯽魚100-300斤/畝,有效提高池塘單產效益。[1]
養殖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水質方面:鯽魚同四大家魚相似,對水質要求不高,常規養殖池塘均可飼養,比養殖草魚塘略微偏肥即可。養殖高溫季節7-9月,可每月使用1-2次微生態製劑、枯草芽孢桿菌、光合細菌等產品調節水質,以控制池塘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指標。
2、病害方面:經過改良的銀鯽品種,相對抗病能力都比較強,爆發性疾病較少,處理也相對容易。主要發生的病害為:錨頭鰠、指環蟲、孢子蟲、出血病,做好春秋季節殺蟲工作,高溫季節調水,內服一些保肝利膽中藥、維生素預防,可有效避免大規模病害發生。
3、鯽魚屬於中底層魚類,與鯪魚、鯉魚類似,養殖鯽魚的魚塘一般不再混養鯪魚、鯉魚。鯽魚屬雜食性魚類,飼料蛋白要求略高於草魚,可以選擇草魚高檔料、叉尾鮰混養料投餵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