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磷

有效磷

有效磷,是指土壤中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磷的總稱。它包括全部水溶性磷、部分吸附態磷、一部分微溶性的無機磷和易礦化的有機磷等,只是後二者需要經過一定的轉化過程後方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它在化學上的定義是能與磷進行同位素交換的,或容易被某些化學試劑提取的磷及土壤溶液中的磷酸鹽。飼料有效磷是指飼料總磷中可被動物利用的部分。

定義

定義1 土壤有效磷:是土壤中可被植物吸收的磷組分,包括全部水溶性磷、部分吸附態磷及有機態磷,有的土壤中還包括某些沉澱態磷。在化學上,有效磷定義為:能與 P進行同位素交換的或容易被某些化學試劑提取的磷及土壤溶液中的磷酸鹽。

定義2 飼料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縮寫AP,是指飼料總磷中可被動物利用的部分。

土壤有效磷

土壤中有效磷含量與全磷含量之間雖不是直線相關,但當土壤全磷含量低於0.03%時,土壤往往表現缺少有效磷。土壤有效磷是土壤磷素養分供應水平高低的指標,土壤磷素含量高低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土壤中磷素的貯量和供應能力。

飼料有效磷

磷由於其獨具的消化-吸收-代謝過程以及它在動物營養中不可取代性及其在配合飼料中的重要作用。傳統的有關豬用飼料原料中磷的生物學效價概念一直都假定植物性飼料中有1/3的磷對單胃動物具有生物學效價。因為植物性飼料中有1/3的磷以非植酸磷形式存在,而其餘2/3是以植酸磷形式存在。由於單胃動物消化道缺乏植酸酶,通常假定植酸磷完全不能被單胃動物利用;反之,非植酸磷則完全能被利用。越來越多的數據表明,豬用飼料原料磷的生物學效價變異很大。隨著動物營養研究的不斷深入和基礎數據的不斷積累,研究人員逐漸發現,植物性飼料有效磷含量與飼料總磷、非植酸磷、植酸磷含量和植酸酶活性之間存在密切的相關關係。以有效磷來確定飼料中磷的含量和動物磷的需要量,是研究發展的必然趨勢。

研究方法

土壤有效磷研究方法

土壤中有效磷含量狀態指能被當季作物吸收的磷量。了解土壤中有效磷的供應狀況,對於施肥有著直接的意義。在有效磷的測定上,生物方法測定被認為是最可靠的,我們採用的是最普遍的化學測速法。所謂化學測速法,即利用提取劑提取土壤中的有效磷。提取劑採用0.5mol/L的NaHCO(即Olsen法)。

飼料有效磷研究方法

快速、準確預測模型的建立有助於有效磷指標在生產實際中的大量套用,而模型的準確性依賴於飼料原料中有效磷的準確測定。

有效磷的評定方法有:

斜率比法,通過測定被考查磷源相對於標準磷酸鹽差異而確定其相對生物學效價;

平衡試驗法,直接測定磷的消化率。其中以梯度回歸法的套用最為廣泛,特別是二元梯度回歸法以其特有的優勢成為了目前最具套用潛力的評定方法,但其套用條件和準確性仍需進一步研究和驗證。

體外評定方法,體外法主要包括溶解度法和體外模擬法。溶解度法是根據被測物質的理化特性,考察其溶解度與動物試驗結果的關係,主要用於無機鹽的效價評定。體外模擬法是利用實驗室方法模擬動物體內消化環境將樣品消化,然後計算樣品內所測營養物質消化率的方法,其中以體外透析袋法最為成熟。比較而言,體外模擬法是人工模擬體內消化條件,具有更好的理論基礎和實際效果。特別是透析袋法在模擬體內消化過程的同時,還模擬了體內吸收過程,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可重複性和精確性。此外,體外模擬法中的外翻腸囊法以其操作簡單、快速,能詳細地觀察到元素進出腸段的變化優勢,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提高土壤有效磷的途徑

提高土壤磷有效性的途徑有:

(1)調節土壤酸鹼度。對酸性土壤,適當施用石灰調節其pH至中性附近(以pH6.5〜6.8之間為宜),可減少磷的固定作用,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

(2)增加土壤有機質。含有機質多的土壤,其固磷作用較弱,其原因除了有機質礦化能提供部分無機磷外,還有下列作用:①有機陰離子與磷酸根競爭固相表面專性吸附點位,從而減少了土壤對磷的吸附;②有機物分解產生的有機酸和其他螯合劑,將部分固定態磷釋放為可溶態;③腐殖質可在鐵、鋁氧化物等膠體表面形成保護膜,減少對磷酸根的吸附。

套用

土壤有效磷的套用

在農業生產中一般採用土壤有效磷的指標來指導施用磷肥。土壤有效磷含量是決定磷肥有無效果以及效果大小的主要因素。所以能否用好磷肥必須根據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區別對待。

飼料有效磷的套用

植物性飼料中含有大量植酸磷,因此對於單胃動物、2月齡以前的犢牛和3月齡以前的羔羊由於缺乏相應的植酸酶,所以對植酸磷難以消化分解,利用率很低,所以在配合飼料配方設計的過程中要考慮到這一因素。應根據飼料中有效磷的含量來設計產品,來滿足動物的營養需要,如果只考慮飼料中總磷的含量來設計配方,會造成動物的磷的攝入量不足,影響畜禽的生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