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為滿足月球探測、科學研究和社會套用的需要,解決當前月球地名使用中的混亂現象,實現月球地名標準化,中國民政部與2010年09月02日正式向社會公布第一批月球地名標準漢字譯名468條。 據了解,目前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已公布9000多條月球地名,其中有重要地名約1900多個,其餘多由其派生而來。由於涉及的語種多、語言現象複雜,在當前國內相關科研及套用領域,月球地名的使用還存在一些混亂現象。民政部區劃地名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說,月球地名標準化是地名國家標準化和地名國際標準化的重要內容。聯合國地名組織考慮到空間探索對全人類的重要性,要求各國做好星球地理實體地名標準化工作。《國務院地名管理條例》已對此做出了相應規定。作為國務院地名管理的職能部門,民政部負責國際公有領域地名漢字譯寫和中國相關的命名工作。他表示,規範月球地名標準漢字譯名這項工作,由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牽頭,並約請了天文學界、語言學界、新聞界等方面的知名專家學者參加。確定譯名時基本遵循了如下原則:原有的漢譯慣用名採取“約定俗成”的原則予以保留;根據中國有關技術規範進行標準化處理;充分聽取吸收有關領域專家意見。民政部將採取“分批處理、成熟一批公布一批”的處理原則,陸續公布其餘月球地名標準漢字譯名。
另據了解,民政部目前正在制定月球命名方面的國家技術規範,今後大量的月球地理實體命名也將隨著月球探測的不斷深入而逐步開展。
月球地名中的中國人
浩渺的月球上,又增加了三個以中國人命名的撞擊坑,這三個人是蔡倫、畢升和張鈺哲。2010年9月20日從國防科工局獲悉,今年8月2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批准了由我國科學家利用繞月探測工程全月面影像數據首次申報的月球地理實體命名,將月面三個撞擊坑分別命名為蔡倫、畢升和張鈺哲,實現了我國月球探測工程科學套用成果在月球地理實體命名上零的突破。
蔡倫(63—121),我國東漢時期桂陽郡耒陽(今湖南耒陽市)人,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造紙術的發明人;畢升(約970年—1051年),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發明家,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活字排版印刷術的發明人;張鈺哲(1902年—1986年),中國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新中國首任天文台台長,1928年他將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中華”星,開創了中國人命名小行星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