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狀骨無菌壞死

月狀骨無菌壞死

月狀骨無菌壞死(Kienbōck′s disease)較少見,54.5%與外傷有關,血液供應受到障礙後,出現不同程度的月狀骨壞死,多在14~17歲發生,且常為一側。Stahl將其分為5個階段(圖1)。

分型分期

第Ⅰ度:月骨有細小骨折線。

第Ⅱ度:骨折線掌面出現脫鈣,骨折線變寬。

第Ⅲ度:骨折線背面出現骨質硬化。

第Ⅳ度:骨折線兩側硬化範圍擴大,月骨塌陷,有繼發的骨折。

第Ⅴ度:橈腕關節面有創傷性關節炎表現。

臨床表現

腕部僵硬,活動受限,尤以背伸活動受限顯著。疼痛,可向前臂放散,呈持續性疼痛。疼痛多在未確診前2~6個月即出現。握力僅及正常的47.4%~52.0%。少數病例出現腕管綜合徵的症狀。

X線攝片早期可為陰性,以後可見月骨密度增加,或有斑點現象。病變繼續進行月骨塌陷呈壓扁狀。

治療概述

圖1    A.延長尺骨;B.縮短橈骨 圖1  A.延長尺骨;B.縮短橈骨

早期非手術治療為主,做理療和石膏固定,Stahl報導療效滿意的達80%。月狀骨無菌壞死的早期,有主張做尺骨延長及橈骨縮短術(圖1 A.延長尺骨;B.縮短橈骨),以減輕月骨承受壓力而達治療目的;晚期病例,視情況可做月骨置換術、腕骨局部融合術(圖2A.融合舟、大小多角骨穩定月狀骨;B.融合頭、鉤骨,減輕月狀骨壓力;C.縮短頭狀骨腰部與鉤骨融合)、近排腕骨切除術及關節融合術。有時僅做月骨摘除術,也可獲得較滿意療效。

圖2  腕骨局部融合術 圖2 腕骨局部融合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