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資本化

收益資本化是指各種有收益的事物,不論它是否是一筆貸放出去的貨幣金額,甚至也不論它是否是一筆資本,都可以通過收益與利率的對比而倒過來算出它相當於多大的資本金額。

計算方式

在一般的貸放中,貸放的貨幣金額,通常稱為本金,與利息收益和利息率的關係如下

C=P*r (其中:C—收益 P—本金 r—利率)

例:一筆貸款一年的利息收益50,市場年平均利率5%,那么可以知道本金為50元÷0.05=1000元按照這樣帶有規律性的關係,有些本身不存在一種內在規律可以決定其相當於多大的資本事物,也可以取得一定的資本價格;甚至有些本來不是資本的東西也因之可以視為資本。

以土地為例。土地本身不是勞動產品,無價值,從而本身也無決定其價格大小的內在根據。但土地可以有收益。土地收益大小取決於多種因素,同時由於利率也會變化,使一塊土地的價格會有極其巨大的變化。

● 預期收益升高,利率不變,價格升高

● 預期收益不變,利率升高,價格變低

● 預期收益不變,利率降低,價格升高

作用

表面資本化使本身無法估計價值的事物有了價格。資本化發揮作用最突出的領域是有價證券的價格形成。以及土地買賣與長期租用、衡量人力資本的價值。

資本化是商品經濟中的規律,只要利息成為收益的一般形態,這個規律就起作用。

在我國,當實行集中計畫體制時,這個規律顯示不出來;當廣泛利用市場調節的改革環境逐步發展時,這一規律也就顯示出自己的作用。比如土地的買賣和長期租用,以及證券的買賣等活動出現以來,在它們的價格形成中都是這一規律在起作用。隨著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資本化規律起作用的範圍進一步擴大也將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過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